一种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217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份:金属化合物5‑8%,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0.5‑1.5%,苯并咪唑类化合物15‑24%,蓖麻油10‑20%,有机溶剂20‑30%,表面活性剂2‑4%,余量为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可适用于室内及室外多种环境下的竹材木材,防腐防开裂防虫蛀性能优良,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真菌、细菌、霉菌均有良好的抑制能力,延长了竹木制工艺品的使用寿命,制备工艺简单,低毒高效,成本低廉,适合规模化生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竹木制防腐防开裂剂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竹林木林面积、蓄积量和竹业产值均居世界首位,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竹木制工艺品出口国,无论是竹木制工艺品的产量还是质量,均属于世界领先水平。竹材纹理通直、色泽淡雅、材质坚韧,具有硬阔叶树材的诸多优良特点,是现今各种工艺品的理想材料,但由于天然竹木材其本身富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质,因而很容易滋生霉菌、发生霉腐、虫蛀、开裂等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竹木制工艺品的美观性,也缩短了其使用寿命,难以满足市场对竹木制工艺品的美观性与功能性的需求。因此,如何进行竹木制工艺品的防腐防虫已经受到各界的普遍中重视。目前,竹材木材及竹木制品的防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物理方法,如超声波法、汽蒸法、红外加热法、微波法等;二为化学方法,主要用化学药剂来有效杀害竹木材中的害虫与霉菌。物理法的主要特点是毒性低、环境污染小,但杀菌杀虫效果差,成本高;化学法是最常用的竹木材防腐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防腐效果好,有效期长,不损害竹木材的物理化学特性,但缺点是防腐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泄露和渗出造成污染,化学药剂易产生毒性和产生环境污染,甚至会危害人类的健康。由于传统防腐剂存在诸多不足,迫使人们研究和寻找低毒、防腐效果优良、对环境无污染、低成本的新型防腐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可适用于室内及室外多种环境下的竹材木材,防腐防开裂防虫蛀性能优良,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真菌、细菌、霉菌均有良好的抑制能力,延长了竹木制工艺品的使用寿命,制备工艺简单,低毒高效,成本低廉,适合规模化生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市场前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份:金属化合物5-8%,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0.5-1.5%,苯并咪唑类化合物15-24%,蓖麻油10-20%,有机溶剂20-30%,表面活性剂2-4%,余量为水。进一步优选为,金属化合物7%,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1%,苯并咪唑类化合物21%,蓖麻油15%,有机溶剂30%,表面活性剂4%,余量为水。所述金属化合物由乙酸铜和氯化铜混合组成,且各组分质量均等。所述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由苯并异噻唑啉-3-酮、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中的至少一种组成,若为多种时各组分质量均等。所述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由苯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组成,且各组分质量比为1:1。所述有机溶剂由甲醇、异丙醇、丙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组成,若为多种时各组分质量均等。所述表面活性剂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月桂醇硫酸钠、木质素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组成,若为多种时各组分质量均等。本专利技术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混合液的制备将按配比组成的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再缓慢加入蓖麻油,边搅拌边加入表面活性剂,使其完全溶解,制成混合液;步骤2:金属络合物的制备将按配比组成的金属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和一定量水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缓慢加入溶于有机溶剂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在40-50℃搅拌约1小时,制成金属络合物;步骤3: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的制备将步骤1获得的混合液加到步骤2获得的金属络合物中,搅拌均匀,制成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步骤1和步骤2中均使用了表面活性剂,配方中限定的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两步骤中表面活性剂的总添加量,其中步骤1与步骤2中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相等。步骤1和步骤2中均添加了有机溶剂,配方中限定的有机溶剂的添加量为两步骤中有机溶剂的总添加量,其中步骤1与步骤2中有机溶剂的添加量比例为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可适用于室内及室外多种环境下的竹材木材,防腐防开裂防虫蛀性能优良,对竹材木材腐朽真菌白腐菌(彩绒革盖菌)和褐腐菌(绵腐卧孔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延长了竹木制工艺品的使用寿命,制备工艺简单,低毒高效,成本低廉,适合规模化生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市场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与优点作更为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制剂1本实施例中的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份:金属化合物7%,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1%,苯并咪唑类化合物21%,蓖麻油15%,有机溶剂30%,表面活性剂4%,余量为水。所述的金属化合物由乙酸铜和氯化铜混合组成,且各组分质量均等。所述的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由苯并异噻唑啉-3-酮、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混合组成,且各组分质量均等。所述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由苯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组成,且各组分质量为1:1。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丙酮。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由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月桂醇硫酸钠、木质素磺酸盐混合组成,且各组分质量均等。本专利技术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混合液的制备将按配比组成的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再缓慢加入蓖麻油,边搅拌边加入表面活性剂,使其完全溶解,制成混合液;步骤2:金属络合物的制备将按配比组成的金属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和一定量水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缓慢加入溶于有机溶剂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在50℃搅拌1小时,制成金属络合物;步骤3: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的制备将制成的混合液加到金属络合物中,搅拌均匀,制成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实施例2:制剂2本实施例中的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份:金属化合物6%,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0.8%,苯并咪唑类化合物18%,蓖麻油17%,有机溶剂25%,表面活性剂3%,余量为水。所述的金属化合物由乙酸铜和氯化铜混合组成,且各组分质量均等。所述的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由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混合组成,且各组分质量均等。所述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由苯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组成,且各组分质量为1:1。所述的有机溶剂由甲醇和异丙醇混合组成,且各组分质量均等。所述的表面活性剂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木质素磺酸盐混合组成,且各组分质量均等。本专利技术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混合液的制备将按配比组成的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再缓慢加入蓖麻油,边搅拌边加入表面活性剂,使其完全溶解,制成混合液;步骤2:金属络合物的制备将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份:/n金属化合物5-8%,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0.5-1.5%,苯并咪唑类化合物15-24%,蓖麻油10-20%,有机溶剂20-30%,表面活性剂2-4%,余量为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份:
金属化合物5-8%,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0.5-1.5%,苯并咪唑类化合物15-24%,蓖麻油10-20%,有机溶剂20-30%,表面活性剂2-4%,余量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份:
金属化合物7%,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1%,苯并咪唑类化合物21%,蓖麻油15%,有机溶剂30%,表面活性剂4%,余量为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化合物由乙酸铜和氯化铜混合组成,且各组分质量均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由苯并异噻唑啉-3-酮、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中的至少一种组成,若为多种时各组分质量均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由苯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组成,且各组分质量比为1: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竹木制工艺品用防腐防开裂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溶剂由甲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建华张红云朱守诚桑建伟黄家榜杨宏星周锐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竹溪堂徽雕艺术有限公司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