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梦琳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208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靠近左侧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底部贴合有活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配合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底部涂抹的膏药胶,可以使该装置与病人皮肤贴合,再通过底板上开设的活动槽,配合活动板、滑块、滑槽、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达到了可以推动调节杆的效果,再因限位块通过铰链与底板和活动板连接,即起到了能调节限位块与底板之间角度的作用,再配合限位盖和卡块,起到了可以使穿刺针成特定角度与该装置连接并对穿刺针定位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对于脑血管的介入治疗,是使穿刺针与病人皮肤成30至40度夹角对股动脉进行穿刺,在穿刺的过程中医生需要用到一只手来固定穿刺针,然后进行对脑血管的造影,然而用手固定穿刺针却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用手部固定穿刺针,可能会因为手抖等原因使穿刺针抖动,从而对病人造成痛感,使病人造成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具备使穿刺针与皮肤固定等优点,解决了用手固定穿刺针可能会出现不够稳定,从而对引起病人不适的问题。本技术的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靠近左侧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底部贴合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活动板靠近右侧的上表面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远离活动板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右侧的底面通过铰链与底板右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右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靠近正面的表面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限位盖,所述限位盖远离限位块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限位块靠近背面的右侧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配合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底部涂抹的膏药胶,可以使该装置与病人皮肤贴合,再通过底板上开设的活动槽,配合活动板、滑块、滑槽、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达到了可以推动调节杆的效果,再因限位块通过铰链与底板和活动板连接,即起到了能调节限位块与底板之间角度的作用,再配合限位盖和卡块,起到了可以使穿刺针成特定角度与该装置连接并对穿刺针定位的作用。本技术的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其中所述活动槽的底部中央横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起到了便于活动板沿轨道滑动的作用。本技术的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表面设有防滑纹,起到了能便于推动活动板的作用。本技术的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右侧的上表面开设有十字契合槽,所述十字契合槽的内壁契合有十字契合块,所述十字契合块的上表面通过胶布与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粘接。本技术的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其中所述活动槽靠近正面和背面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活动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起到了能对活动板在活动槽内限位的作用。本技术的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其中所述十字契合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均涂抹有膏药胶,起到了能使该装置固定在皮肤上更为稳定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配合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底部涂抹的膏药胶,可以使该装置与病人皮肤贴合,再通过底板上开设的活动槽,配合活动板、滑块、滑槽、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达到了可以推动调节杆的效果,再因限位块通过铰链与底板和活动板连接,即起到了能调节限位块与底板之间角度的作用,再配合限位盖和卡块,起到了可以使穿刺针成特定角度与该装置连接并对穿刺针定位的作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底板的正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板的俯剖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活动槽;3、活动板;4、连接块;5、移动板;6、推块;7、调节杆;8、限位块;801、限位槽;802、限位盖;803、卡块;9、滑块;10、滑槽;11、第一卡块;12、第二卡块;13、十字契合块;14、第一固定板;15、十字契合槽;16、胶布;17、第二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3,本技术的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靠近左侧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动槽2,活动槽2的底部贴合有活动板3,活动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连接块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板5,活动板3靠近右侧的上表面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调节杆7,调节杆7远离活动板3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限位块8靠近右侧的底面通过铰链与底板1右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限位块8的右侧开设有限位槽801,限位块8靠近正面的表面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限位盖802,限位盖802远离限位块8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803,限位块8靠近背面的右侧开设有与卡块803相适配的卡槽,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4,通过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7,配合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7底部涂抹的膏药胶,可以使该装置与病人皮肤贴合,再通过底板1上开设的活动槽2,配合活动板3、滑块9、滑槽10、第一卡块11和第二卡块12,达到了可以推动调节杆7的效果,再因限位块8通过铰链与底板1和活动板3连接,即起到了能调节限位块8与底板1之间角度的作用,再配合限位盖802和卡块803,起到了可以使穿刺针成特定角度与该装置连接并对穿刺针定位的作用。活动槽2的底部中央横向开设有滑槽10,活动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9,滑块9与滑槽10滑动连接,起到了便于活动板3沿轨迹滑动的作用。移动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推块6,推块6的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靠近左侧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动槽(2),所述活动槽(2)的底部贴合有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板(5),所述活动板(3)靠近右侧的上表面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调节杆(7),所述调节杆(7)远离活动板(3)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靠近右侧的底面通过铰链与底板(1)右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8)的右侧开设有限位槽(801),所述限位块(8)靠近正面的表面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限位盖(802),所述限位盖(802)远离限位块(8)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803),所述限位块(8)靠近背面的右侧开设有与卡块(803)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靠近左侧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动槽(2),所述活动槽(2)的底部贴合有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所述连接块(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板(5),所述活动板(3)靠近右侧的上表面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调节杆(7),所述调节杆(7)远离活动板(3)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靠近右侧的底面通过铰链与底板(1)右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8)的右侧开设有限位槽(801),所述限位块(8)靠近正面的表面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限位盖(802),所述限位盖(802)远离限位块(8)正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803),所述限位块(8)靠近背面的右侧开设有与卡块(803)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介入用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2)的底部中央横向开设有滑槽(10),所述活动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梦琳候力嘉
申请(专利权)人:邓梦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