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穿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2082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穿刺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呈竖直方向的支杆一,所述支杆一的顶部设置有呈水平方向的支杆二,所述支杆二远离支杆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空心块,所述空心块的底部插接有呈L型结构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固定安装有呈竖直方向的穿插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空心块上设置的旋钮和刻度线,用手转动旋钮,可以驱动安装支架在空心块上进行上下移动,安装支架在移动时可以带动穿插针进行移动将穿刺针插入进体内,同时医护人员能够观察刻度线位置的转动以掌握穿插针刺入的深度,并且能够避免因手抖导致穿插针刺入位置偏离,提高了医护人员使用穿插针的刺针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穿刺装置
本技术涉及穿插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穿刺装置。
技术介绍
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内科的疾病临床检查时,经常需要通过穿刺手术进行腔室内积液的抽出和药物的注入。穿刺是一个医学手术用语,是将穿刺针刺入体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验,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向体腔内注入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穿刺的目的是抽血化验,输血、输液及置入导管做血管造影。但现有心血管内科穿插的精度差,往往是依靠医护人员长期积累的经验来完成穿插工作,同时在穿插过程中由于是手动穿插,存在手抖晃动影响穿插效果的缺陷,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穿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穿刺装置。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穿刺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呈竖直方向的支杆一,所述支杆一的顶部设置有呈水平方向的支杆二,所述支杆二远离支杆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空心块,所述空心块的底部插接有呈L型结构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固定安装有呈竖直方向的穿插针,所述空心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支架上下移动的旋钮,所述旋钮的周向表面开设有一圈刻度线。进一步地,所述空心块的内部通过轴承穿插连接有呈水平方向的连接轴,所述旋钮固定连接在连接轴位于空心块外部的一端,所述安装支架与地面垂直且靠近连接轴的一侧开设有一排齿槽,所述连接轴上固定套接有位于空心块内部并与齿槽相啮合的齿轮。进一步地,所述支杆一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地面垂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锥型块,所述支杆二穿插锥型块并滑动插接在连接块上,所述锥型块的外周侧开设有外螺纹且通过螺纹连接有与其相适配并用于固定支杆二的锥型螺母。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呈竖直方向的限位杆,所述支杆一的表面竖直开设有与限位杆相适配的条形槽并通过条形槽套接在限位杆上,所述安装块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杆一沿着限位杆进行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通过轴承且呈水平方向固定连接在安装块内的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贯穿安装块并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安装块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与蜗杆相啮合的蜗轮,所述蜗轮的内部固定插接有呈竖直方向的螺纹杆,所述支杆一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杆穿插安装块的顶部并螺纹连接在支杆一内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空心块上设置的旋钮和刻度线,用手转动旋钮,可以驱动安装支架在空心块上进行上下移动,安装支架在移动时可以带动穿插针进行移动将穿刺针插入进体内,同时医护人员能够观察刻度线位置的转动以掌握穿插针刺入的深度,并且能够避免因手抖导致穿插针刺入位置偏离,提高了医护人员使用穿插针的刺针精准度。2、本技术通过在安装块上设置的升降组件,用手转动把手,此时蜗杆会通过蜗纹配合带动蜗轮进行转动,蜗轮会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此时螺纹杆能够通过螺纹配合带动支杆一沿着限位杆进行上下移动,并改变了空心块与穿插针的高度,可以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又一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板;2、支杆一;3、支杆二;31、连接块;32、锥型块;33、锥型螺母;4、空心块;5、安装支架;6、穿插针;7、旋钮;71、连接轴;72、齿轮;8、刻度线;9、齿槽;10、安装块;11、限位杆;12、把手;13、蜗杆;14、蜗轮;15、螺纹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4所示,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穿刺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呈竖直方向的支杆一2,支杆一2的顶部设置有呈水平方向的支杆二3,支杆二3远离支杆一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空心块4,空心块4的底部插接有呈L型结构的安装支架5,安装支架5上固定安装有呈竖直方向的穿插针6,空心块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支架5上下移动的旋钮7,旋钮7的周向表面开设有一圈刻度线8,在使用本装置时,用手转动旋钮7,可以驱动安装支架5在空心块4上进行上下移动,安装支架5在移动时可以带动穿插针6进行移动将穿刺针插入进体内,同时医护人员能够观察刻度线8位置的转动以掌握穿插针6刺入的深度,并且能够避免因手抖导致穿插针6刺入位置偏离,提高了医护人员使用穿插针6的刺针精准度;由于病人躺卧在病床上,本装置使用时可以通过丝杠结构在病床沿着病床长度方向移动调整位置。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空心块4的内部通过轴承穿插连接有呈水平方向的连接轴71,旋钮7固定连接在连接轴71位于空心块4外部的一端,安装支架5与地面垂直且靠近连接轴71的一侧开设有一排齿槽9,连接轴71上固定套接有位于空心块4内部并与齿槽9相啮合的齿轮72,通过这样的设计,用手转动旋钮7后,连接轴71会在空心块4的内部进行转动,并带动齿轮72进行相应的转动,齿轮72在转动的同时会通过与齿槽9的配合带动安装支架5在空心块4内进行上下移动,并实现了让穿插针6上下移动的目的。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支杆一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1,连接块31与地面垂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锥型块32,支杆二3穿插锥型块32并滑动插接在连接块31上,锥型块32的外周侧开设有外螺纹且通过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穿刺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呈竖直方向的支杆一(2),所述支杆一(2)的顶部设置有呈水平方向的支杆二(3),所述支杆二(3)远离支杆一(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空心块(4),所述空心块(4)的底部插接有呈L型结构的安装支架(5),所述安装支架(5)上固定安装有呈竖直方向的穿插针(6),所述空心块(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支架(5)上下移动的旋钮(7),所述旋钮(7)的周向表面开设有一圈刻度线(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穿刺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呈竖直方向的支杆一(2),所述支杆一(2)的顶部设置有呈水平方向的支杆二(3),所述支杆二(3)远离支杆一(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空心块(4),所述空心块(4)的底部插接有呈L型结构的安装支架(5),所述安装支架(5)上固定安装有呈竖直方向的穿插针(6),所述空心块(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支架(5)上下移动的旋钮(7),所述旋钮(7)的周向表面开设有一圈刻度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块(4)的内部通过轴承穿插连接有呈水平方向的连接轴(71),所述旋钮(7)固定连接在连接轴(71)位于空心块(4)外部的一端,所述安装支架(5)与地面垂直且靠近连接轴(71)的一侧开设有一排齿槽(9),所述连接轴(71)上固定套接有位于空心块(4)内部并与齿槽(9)相啮合的齿轮(7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一(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1),所述连接块(31)与地面垂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锥型块(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黎敏郑东樊小松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