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管文丘里式旋流双塔喷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189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管文丘里式旋流双塔喷淋装置,涉及烟气除尘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塔体、第二塔体、底座、文丘里管组和喷淋装置,所述第一塔体和第二塔体均设置在底座的一端,第二塔体位于第一塔体的一侧,且第二塔体与第一塔体底部连通,所述文丘里管组设置在第一塔体内。工作时,通过第一塔体顶部的入口输入烟气,当烟气经过文丘里管组时,通过设置的文丘里管组可实现采用较低的喉管气流速度获得较高的运行效果,在降低喉管气流速度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阻力,克服了单管文丘里阻力大引射扩散效果不佳的难题,促使文丘里管组、涡旋、旋流和除雾为一体的除尘装置的总阻力<1200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管文丘里式旋流双塔喷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除尘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管文丘里式旋流双塔喷淋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湿法除尘成套装置,如喷淋塔、填料塔、湍球塔、筛板塔、旋流板塔,其气液混合过程均以惯性碰撞为主,只有文丘里管除尘装置才能做到以引射扩散为主,达到更佳的气液混合效果。引射扩散是利用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使液体向气体扩散的能力。引射能力与通过喉管气流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要求喉管的直径成反比(F∝U²/D)。因为引射范围越大,被引射的液体必须克服的运动阻力越大,所以当处理气量增大,文丘里管直径也需扩大,为了达到相同的运动效果,喉管内的气流速度也必须增大,这样就增大了阻力,降低了烟气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管文丘里式旋流双塔喷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烟气的处理效率不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管文丘里式旋流双塔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塔体、第二塔体、循环水池、文丘里管组和喷淋装置,所述第一塔体和第二塔体均设置在循环水池的上端,第二塔体位于第一塔体的一侧,且第二塔体与第一塔体底部连通,所述文丘里管组设置在第一塔体内,所述文丘里管组包括若干个文丘里管,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和第三喷淋层,所述第一喷淋层设置在第一塔体内部且位于文丘里管组的上侧,所述第二喷淋层设置在第一塔体内且位于文丘里管组的下侧,所述第三喷淋层设置在第一塔体与第二塔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塔体和第二塔体上均设有人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层包括三个喷淋支管,且每个所述喷淋支管上均设有若干个喷头,其中中间的喷淋支管上的两个喷头的出水端朝上设置,其他喷淋支管上喷头的出水端朝下针对文丘里管组的入口设置;所述第二喷淋层包括一个喷淋支管,且该喷淋支管上设有三个喷头,其中两个喷头的出水端朝上设置,最后一个喷头的出水端朝下设置;所述第三喷淋层包括一个喷淋支管,该喷淋支管上设有出水端朝向第一塔体的喷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塔体的内侧底部还设有涡流器,且涡流器的输出端朝向第二塔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塔体内侧底部设有离心柱,所述离心柱顶部设有旋流板。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塔体的内部上侧设有除雾层。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还包括液下泵、喷淋总管和第四喷淋层,所述第四喷淋层设置在第二塔体内且位于旋流板的下侧,所述第四喷淋层包括两个喷淋支管,且每个喷淋支管上均设有两个出水端向下的喷头,所述液下泵设置在循环水池上,所述喷淋总管的一端与液下泵的出水端连接,且所述喷淋总管与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第三喷淋层和第四喷淋层的喷淋支管连通。进一步的,每个文丘里管的横截面均为圆形。进一步的,每个文丘里管的横截面均为正六边形。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塔体顶部的入口输入烟气,当烟气经过文丘里管组时,通过设置的文丘里管组,实现采用较低的喉管气流速度获得较高的运行效果,在降低喉管气流速度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阻力,克服了单管文丘里阻力大引射扩散效果不佳的难题,促使文丘里管组、涡旋、旋流和除雾为一体的除尘装置的总阻力<1200Pa。(2)本专利技术通过四次净化环环相扣,步步紧跟,尤其是文丘里管组的引射扩散更使气液高效混合,加强了对烟气的处理,除尘效率可达98%以上。(3)本专利技术通过两种不同形状的文丘里管,圆形的文丘里管便于加工,可降低加工成本;正六边形的文丘里管组中各文丘里管的贴合会更佳紧密,在同一面积中正六边形的文丘里管可实现对气体吸收处理的最大化,使得气体的处理效果更佳,可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文丘里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文丘里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塔体;11、人孔;12、涡流器;2、第二塔体;21、离心柱;22、旋流板;23、除雾层;3、循环水池;4、文丘里管组;41、文丘里管;5、喷淋装置;51、液下泵;52、喷淋总管;53、第一喷淋层;54、第二喷淋层;55、第三喷淋层;56、第四喷淋层;57、喷淋支管;58、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多管文丘里式旋流双塔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塔体1、第二塔体2、循环水池3、文丘里管组4和喷淋装置5,所述第一塔体1和第二塔体2均设置在底座3的一端,第二塔体2位于第一塔体1的一侧,且第二塔体2与第一塔体1底部连通,所述文丘里管组4设置在第一塔体1内,所述文丘里管组4包括若干个文丘里管41,所述喷淋装置5包括第一喷淋层53、第二喷淋层54和第三喷淋层55,所述第一喷淋层53设置在第一塔体1内部且位于文丘里管组4的上侧,所述第二喷淋层54设置在第一塔体1内且位于文丘里管组4的下侧,所述第三喷淋层55设置在第一塔体1与第二塔体2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塔体1和第二塔体2上均设有人孔11,工作时,通过第一塔体1顶部的入口输入烟气,当烟气经过文丘里管组4时,通过设置的文丘里管组4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单文丘里管,则文丘里管组4中的文丘里管41直径均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单文丘里管,实现采用较低的喉管气流速度获得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管文丘里式旋流双塔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塔体(1)、第二塔体(2)、循环水池(3)、文丘里管组(4)、喷淋装置(5),所述第一塔体(1)和第二塔体(2)均设置在循环水池(3)的上方,第二塔体(2)位于第一塔体(1)的一侧,且第二塔体(2)与第一塔体(1)底部连通,所述文丘里管组(4)设置在第一塔体(1)内,所述文丘里管组(4)包括若干个文丘里管(41),所述喷淋装置(5)包括第一喷淋层(53)、第二喷淋层(54)和第三喷淋层(55),所述第一喷淋层(53)设置在第一塔体(1)内部且位于文丘里管组(4)的上侧,所述第二喷淋层(54)设置在第一塔体(1)内且位于文丘里管组(4)的下侧,所述第三喷淋层(55)设置在第一塔体(1)与第二塔体(2)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塔体(1)和第二塔体(2)上均设有人孔(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管文丘里式旋流双塔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塔体(1)、第二塔体(2)、循环水池(3)、文丘里管组(4)、喷淋装置(5),所述第一塔体(1)和第二塔体(2)均设置在循环水池(3)的上方,第二塔体(2)位于第一塔体(1)的一侧,且第二塔体(2)与第一塔体(1)底部连通,所述文丘里管组(4)设置在第一塔体(1)内,所述文丘里管组(4)包括若干个文丘里管(41),所述喷淋装置(5)包括第一喷淋层(53)、第二喷淋层(54)和第三喷淋层(55),所述第一喷淋层(53)设置在第一塔体(1)内部且位于文丘里管组(4)的上侧,所述第二喷淋层(54)设置在第一塔体(1)内且位于文丘里管组(4)的下侧,所述第三喷淋层(55)设置在第一塔体(1)与第二塔体(2)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塔体(1)和第二塔体(2)上均设有人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管文丘里式旋流双塔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淋层(53)包括三个喷淋支管(57),且每个所述喷淋支管(57)上均设有若干个喷头(58),其中中间的喷淋支管(57)上的两个喷头(58)的出水端朝上设置,其他喷淋支管(57)上喷头(58)的出水端朝下针对文丘里管组(4)的入口设置;所述第二喷淋层(54)包括一个喷淋支管(57),且该喷淋支管(57)上设有三个喷头(58),其中两个喷头(58)的出水端朝上设置,最后一个喷头(58)的出水端朝下设置;所述第三喷淋层(55)包括一个喷淋支管(57),该喷淋支管(57)上设有出水端朝向第一塔体(1)的喷头(5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熔张翔程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伟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