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骨伤夹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77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中医骨伤夹板,包括夹板本体,夹板本体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夹板条,夹板条上纵向开设有若干个中药填充腔,中药填充腔为卷轴形,且卷轴壁上开设有若干导热孔,导热孔上设置有透气网,所述中药填充腔上转动连接有密封盖,夹板条与患处接触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且通气孔与中药填充腔连通设置,夹板条内、远离通气孔的一侧设置有加热槽,加热槽与中药填充腔相邻,且每个中药填充腔内设置有导热片,加热槽内设置有加热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夹板条开设中药填充腔和加热组件配合用于中药填充治疗,使得夹板条不仅仅可以起到固定作用,还同时起到中药熏蒸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骨伤夹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中医骨伤夹板。
技术介绍
骨伤的类型非常多,包括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及骨关节疾病等,且骨伤的发生十分常见,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及外出游玩中都有可能出现骨伤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好动的小孩子而言,骨伤也是频率极高的,还有一些岗位比较特殊的人群,比如消防员、警察、高空工作者等发生骨伤的概率也非常高,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骨伤的治疗一般在常规医学处理后用,使用板子进行夹持固定,然后用纱布或者绷带缠绕捆绑进行固定,这种夹板固定方法仅仅能够固定,没有任何治疗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中医骨伤夹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医骨伤夹板,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医骨伤夹板,包括夹板本体;所述夹板本体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夹板条,每相邻两个所述夹板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夹板条上纵向开设有若干个中药填充腔;所述中药填充腔为卷轴形,所述中药填充腔由卷轴壁围绕中轴环绕而成,且所述卷轴壁上开设有若干导热孔,所述导热孔上设置有透气网;每个所述中药填充腔上转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夹板条与患处接触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中药填充腔连通设置;所述夹板条内、远离所述通气孔的一侧设置有加热槽,所述加热槽与所述中药填充腔相邻,且每个所述中药填充腔内设置有导热片,由所述导热片将所述加热槽和所述中药填充腔间隔;所述加热槽内设置有加热组件。优选的,所述卷轴壁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中药填充物的三角片。优选的,所述三角片的高小于相邻所述卷轴壁之间的间距的三分之一。优选的,每两个所述夹板条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一弹性带与所述第二弹性带之间通过插扣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靠近所述导热片设置;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的蓄电池盒,且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热丝电连接,且所述加热槽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的开关按钮。优选的,所述电热丝最高能够达到温度为60-80℃。优选的,所述加热槽内侧壁上设置有隔热层。优选的,所述夹板条为长方性。优选的,所述卷轴壁为导热壁。优选的,所述密封盖周围设置有密封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骨伤夹板由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夹板条构成,通过夹板条对骨伤处进行固定,通过在夹板条上开设中药填充腔用于中药填充治疗,卷轴形设置增加了中药填充腔与中药填充物的接触面积,使得通过加热组件释放的热量能够快速的接触中药填充物,同时在卷轴壁上设置的导热孔用于传递热量,实现快速的进行熏蒸治疗,在对患者进行骨伤固定的同时加快伤口愈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医骨伤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夹板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夹板条的纵切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中药填充腔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横切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1中弹性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为图3中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夹板本体、2-夹板条、101-弹性件、201-中药填充腔、202-密封盖、203-通气孔、204-加热槽、205-加热组件、1011-第一弹性带、1012-第二弹性带、2011-导热片、2012-卷轴壁、2013-导热孔、2014-三角片、2041-隔热层、2051-电热丝、2052-蓄电池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6所示,一种中医骨伤夹板,包括夹板本体1;所述夹板本体1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夹板条2,每相邻两个所述夹板条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夹板条2上纵向开设有若干个中药填充腔201;所述中药填充腔201为卷轴形,所述中药填充腔201由卷轴壁2012围绕中轴环绕而成,所述卷轴壁2012上开设有若干导热孔2013,所述导热孔2013用于加快热量传递,所述导热孔2013上设置有透气网,透气网避免中药填充物转移;每个所述中药填充腔201上转动连接有密封盖202,所述密封盖202用于在将中药填充物填充满中药填充腔201后盖好密封盖202,封闭所述中药填充腔201,所述夹板条2与患处接触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203,且所述通气孔203与所述中药填充腔201连通设置,通气孔203与人体接触,从通气孔203传递出的热量是通过将中药加热后散发的具有药效的热气;所述夹板条2内、远离所述通气孔203的一侧设置有加热槽204,所述加热槽204与所述中药填充腔201相邻,且每个所述中药填充腔201内设置有导热片2011,由所述导热片2011将所述加热槽204和所述中药填充腔201间隔,所述导热片2011将加热槽204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中药填充腔201内,实现对药物的加热;所述加热槽204内设置有加热组件205,所述加热组件205用于产生热量。使用时,首先根据骨伤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适宜数量的夹板条2,除任意两个相邻的夹板条2之外的夹板条2依次连接,然后在中药填充腔201内填充需要的中药,可以填充用于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或者活血化瘀的中药组合物(例如,桃仁、红花、川芎、生地、牡丹皮、延胡索、当归;熟地、鹿角胶、龟板胶、阿胶、骨碎补、补骨脂、自然铜、桑枝;黄芪、白术、苍术、沙参、当归、阿胶、白芍、熟地等),然后盖好密封盖202,然后将连接好的多个夹板条围绕骨伤处,使得通气孔203一侧与患处紧贴,然后将预留的相邻的两个夹板条2连接起来,然后再启动加热组件205,使得加热组件205产生热量,然后通过导热片2011进行导热,实现对中药填充腔201的加热,再通过通气孔203对骨伤患处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骨伤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板本体(1);/n所述夹板本体(1)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夹板条(2),每相邻两个所述夹板条(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n所述夹板条(2)上纵向开设有若干个中药填充腔(201);/n所述中药填充腔(201)为卷轴形,所述中药填充腔(201)由卷轴壁(2012)围绕中轴环绕而成,且所述卷轴壁(2012)上开设有若干导热孔(2013),所述导热孔(2013)上设置有透气网;/n每个所述中药填充腔(201)上转动连接有密封盖(202),所述夹板条(2)与患处接触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203),且所述通气孔(203)与所述中药填充腔(201)连通设置;/n所述夹板条(2)内、远离所述通气孔(203)的一侧设置有加热槽(204),所述加热槽(204)与所述中药填充腔(201)相邻,且每个所述中药填充腔(201)内设置有导热片(2011),由所述导热片(2011)将所述加热槽(204)和所述中药填充腔(201)间隔;/n所述加热槽(204)内设置有加热组件(2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骨伤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板本体(1);
所述夹板本体(1)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夹板条(2),每相邻两个所述夹板条(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夹板条(2)上纵向开设有若干个中药填充腔(201);
所述中药填充腔(201)为卷轴形,所述中药填充腔(201)由卷轴壁(2012)围绕中轴环绕而成,且所述卷轴壁(2012)上开设有若干导热孔(2013),所述导热孔(2013)上设置有透气网;
每个所述中药填充腔(201)上转动连接有密封盖(202),所述夹板条(2)与患处接触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203),且所述通气孔(203)与所述中药填充腔(201)连通设置;
所述夹板条(2)内、远离所述通气孔(203)的一侧设置有加热槽(204),所述加热槽(204)与所述中药填充腔(201)相邻,且每个所述中药填充腔(201)内设置有导热片(2011),由所述导热片(2011)将所述加热槽(204)和所述中药填充腔(201)间隔;
所述加热槽(204)内设置有加热组件(2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壁(2012)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中药填充物的三角片(201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骨伤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片(2014)的高小于相邻所述卷轴壁(2012)之间的间距的三分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博文史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