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云鹤专利>正文

一种医院急救用肢体创伤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45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院急救用肢体创伤固定器,包括两块夹板组件以及若干个连接件,夹板组件由中心板和位于中心板两侧的边缘板组成,中心板呈平面结构,中心板上均匀间隔开有若干个条形通口,边缘板呈弯曲弧形结构,边缘板外弧面上设有移动块,移动块一一对应插入条形通口内且与条形通口可移动连接,中心板内侧面在各条形通口之间位置均设有第一海绵条,边缘板上与各第一海绵条对齐的位置均开有缺口,边缘板内弧面上与各条形通口对齐的位置均设有第二海绵条;连接件由螺杆和螺母组成,螺杆穿过两块夹板组件中的边缘板后由螺母进行紧固。该固定器操作简便,包裹固定后稳定性好,可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透气;该固定器还可进行包裹尺寸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院急救用肢体创伤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医院急救用肢体创伤固定器。
技术介绍
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说法,当人的骨骼伤时,需要及时治疗,目前医院骨科急救时,对肢体创伤患者的抢救一般是用两块夹板作为急救固定器固定伤肢,然后用绷带捆绑固定进行固定。该固定方式操作复杂,一人难以实现固定,需要多人配合,耽误救治时间,而且固定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院急救用肢体创伤固定器,其解决了现有肢体创伤固定方式存在的操作复杂、耽误救治时间以及会增加患者痛苦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医院急救用肢体创伤固定器,包括两块夹板组件以及若干个连接件,每块夹板组件均由中心板和位于中心板两侧的边缘板活动连接组成,所述中心板呈平面结构,中心板上均匀间隔开有若干个条形通口,所述边缘板呈弯曲弧形结构,边缘板的外弧面上设有与条形通口数量相同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从中心板内侧面一一对应插入条形通口内且与条形通口可移动连接,所述中心板的内侧面在各条形通口之间位置均设有第一海绵条,所述边缘板上与各第一海绵条对齐的位置均开有缺口,且边缘板的内弧面上与各条形通口对齐的位置均设有第二海绵条;所述连接件由螺杆和螺母组成,所述螺杆穿过两块夹板组件中的边缘板后由螺母进行紧固。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条形通口内的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移动块的侧边设有与凹槽相匹配的凸条,所述凸条嵌入凹槽内实现移动块与条形通口的可移动连接。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缺口的宽度比第一海绵条的宽度大2-4mm,且相邻缺口之间的间距比相邻第一海绵条之间的间距小2-4mm。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海绵条呈直线形,所述第二海绵条呈弧形,且每个第一海绵条均通过垫块设于中心板的内侧面,使第一海绵条与第二海绵条的端头高度平齐。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件有四个,且四个连接杆分别位于夹板组件的四个边角位置。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心板上设有两个锁定螺栓,所述锁定螺栓拧紧后内端头分别与两块边缘板外弧面相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固定器操作简便,单人即可完成操作,且包裹固定后稳定性好,有助于患者的救治;固定器内侧面为间隔设置的海绵条,一方面提供柔性接触,减轻患者痛苦,另一方面有利于透气;另外,该固定器还可进行包裹尺寸的调节,从而可适用于不同患者、不同尺寸的肢体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夹板组件的外侧面示意图;图3为夹板组件的内侧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中:1、中心板;2、边缘板;3、条形通口;4、移动块;5、第一海绵条;6、缺口;7、第二海绵条;8、螺杆;9、螺母;10、凹槽;11、凸条;12、垫块;13、锁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一种医院急救用肢体创伤固定器,包括两块夹板组件以及若干个连接件;其中,每块夹板组件均由中心板1和位于中心板1两侧的边缘板2活动连接组成,中心板1呈平面结构,中心板1上均匀间隔开有若干个条形通口3,条形通口3将中心板1的内、外侧面贯通,边缘板2呈弯曲弧形结构,边缘板2的外弧面上设有与条形通口3数量相同的移动块4,移动块4从中心板1内侧面一一对应插入条形通口3内且与条形通口3可移动连接,中心板1的内侧面在各条形通口3之间位置均设有第一海绵条5,边缘板2上与各第一海绵条5对齐的位置均开有缺口6,且边缘板2的内弧面上与各条形通口3对齐的位置均设有第二海绵条7,第一海绵条5与第二海绵条7间隔交错排列,共同与患者肢体表面接触。其中,连接件由螺杆8和螺母9组成,螺杆8穿过两块夹板组件中的边缘板2后由螺母9进行紧固。当两块边缘板2的移动块4在条形通口3内相向或相离移动时,即实现了两块边缘板2之间间距的调节,从而使得夹板组件的整体宽度改变,由此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肢体。在具体使用时,先将两块夹板组件分别放置于患者肢体的对立侧,再根据患者的肢体尺寸调节夹板组件内两块边缘板2之间间距,使边缘板2内侧更好的贴合在患者肢体表面,然后将螺杆8穿过两块夹板组件中的边缘板2后由螺母9进行紧固,即完成对患者肢体的压紧固定。本技术中,条形通口3内的侧壁开设有凹槽10,移动块4的侧边设有与凹槽10相匹配的凸条11,凸条11嵌入凹槽10内实现移动块4与条形通口3的可移动连接。本技术中,缺口6的宽度比第一海绵条5的宽度大2-4mm,且相邻缺口6之间的间距比相邻第一海绵条5之间的间距小2-4mm,这样在调节夹板组件的整体宽度时,第一海绵条5和第二海绵条7不会相互阻挡。本技术中,第一海绵条5呈直线形,第二海绵条7呈弧形,且每个第一海绵条5均通过垫块12设于中心板1的内侧面,使第一海绵条5与第二海绵条7的端头高度平齐,这样可提高夹板组件的整体贴合包裹效果。本技术中,连接件有四个,且四个连接杆分别位于夹板组件的四个边角位置,保证固定的稳定性。本技术中,为了进一步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在中心板1上设有两个锁定螺栓13,锁定螺栓13拧紧后内端头分别与两块边缘板2外弧面相抵。其作用是在调节好夹板组件的整体宽度后,拧紧锁定螺栓13,这样边缘板2就无法向两侧移动,始终贴合在肢体表面。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院急救用肢体创伤固定器,包括两块夹板组件以及若干个连接件,其特征在于:/n每块夹板组件均由中心板(1)和位于中心板(1)两侧的边缘板(2)活动连接组成,所述中心板(1)呈平面结构,中心板(1)上均匀间隔开有若干个条形通口(3),所述边缘板(2)呈弯曲弧形结构,边缘板(2)的外弧面上设有与条形通口(3)数量相同的移动块(4),所述移动块(4)从中心板(1)内侧面一一对应插入条形通口(3)内且与条形通口(3)可移动连接,所述中心板(1)的内侧面在各条形通口(3)之间位置均设有第一海绵条(5),所述边缘板(2)上与各第一海绵条(5)对齐的位置均开有缺口(6),且边缘板(2)的内弧面上与各条形通口(3)对齐的位置均设有第二海绵条(7);/n所述连接件由螺杆(8)和螺母(9)组成,所述螺杆(8)穿过两块夹板组件中的边缘板(2)后由螺母(9)进行紧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院急救用肢体创伤固定器,包括两块夹板组件以及若干个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每块夹板组件均由中心板(1)和位于中心板(1)两侧的边缘板(2)活动连接组成,所述中心板(1)呈平面结构,中心板(1)上均匀间隔开有若干个条形通口(3),所述边缘板(2)呈弯曲弧形结构,边缘板(2)的外弧面上设有与条形通口(3)数量相同的移动块(4),所述移动块(4)从中心板(1)内侧面一一对应插入条形通口(3)内且与条形通口(3)可移动连接,所述中心板(1)的内侧面在各条形通口(3)之间位置均设有第一海绵条(5),所述边缘板(2)上与各第一海绵条(5)对齐的位置均开有缺口(6),且边缘板(2)的内弧面上与各条形通口(3)对齐的位置均设有第二海绵条(7);
所述连接件由螺杆(8)和螺母(9)组成,所述螺杆(8)穿过两块夹板组件中的边缘板(2)后由螺母(9)进行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院急救用肢体创伤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通口(3)内的侧壁开设有凹槽(10),所述移动块(4)的侧边设有与凹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云鹤曹雷猛刘文丽
申请(专利权)人:韩云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