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传东专利>正文

稻纵卷叶螟的赶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172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稻纵卷叶螟的赶蛾装置,包括杆体,杆体上端设置有旋转组件,下端设置有手柄;旋转组件上安装有一带有高压电网的网袋,网袋上方具有用于捕捉稻纵卷叶螟成蛾的敞口端,其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成蛾的接虫端,高压电网位于网袋内靠近敞口端的一侧,在高压电网的网面上设有供成蛾自敞口端向接虫端方向通过的通道;手柄上设置有电池、高压产生模块和控制开关,电池与高压产生模块相连接,高压电网与高压产生模块之间连接有导线,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旋转组件、高压电网的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少人为误差,并可在室内辨识整理,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稻纵卷叶螟的赶蛾装置
本技术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纵卷叶螟的赶蛾装置。
技术介绍
稻纵卷叶螟属于迁飞性害虫,每年从越南等地迁入我国南方稻区,是我国南方水稻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2000年以来该虫在我国发生日益严重,年均发生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年均粮食损失76万吨。特别是2007年,受虫源基数、气候因子和种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稻纵卷叶螟在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2530万公顷,是近20年来发生面积最大的年份。因此,深入开展对稻纵卷叶螟的研究,已成为植物保护
的当务之急。赶蛾是稻纵卷叶螟测报的重要手段,对预测下一代发生量和指导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稻纵卷叶螟赶蛾全国各地均采用竹竿赶蛾法,即操作人员手持2米长的竹竿沿田埂逆风缓缓拨动稻株的中上部(水稻分蘖中期前同时调查周边杂草),同时用肉眼扫描起飞的稻纵卷叶螟成蛾,用心默数蛾量或用计数器计数起飞蛾数。当每竿蛾量极大(超过100头)时则可进行目测估计。隔日上午9时以前进行一次,高峰期每天调查一次。当在水稻苗期时,用竹竿轻轻拨动稻苗上部即可,至到水稻中后期则需要竹竿用力拨动稻株中上部,才能使藏匿于稻丛间的成蛾飞起,便于计数。虽然赶蛾法简单易掌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1)人工赶蛾计数精确度差。因飞蛾在空中滞留时间较短,通过用心默数、计数器计数或目测估计起飞蛾数,很难准确估计起飞蛾数,难以满足现代精准定量的病虫测报要求。(2)稻纵卷叶螟受赶蛾人的主观条件影响较大,目测方法计数容易引起眼疲劳,赶蛾人的视力好坏直接影响对起飞蛾量的扫视和估测,赶蛾人拨动竹竿的力度则影响起飞蛾数,不同赶蛾人计数差异非常大。(3)起飞蛾数受天气影响。比如风力、天气的阴晴等对稻纵卷叶螟起飞均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考虑赶蛾时间、位置和方向。不准确的蛾量常常导致对其发生量估计不准,直接影响到防治策略的正确制定。(4)人工田间赶蛾操作体力消耗大,效率低。为此,研制一种新型稻纵卷叶螟的赶蛾装置,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是本
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稻纵卷叶螟的赶蛾装置,解决现有装置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观测数据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稻纵卷叶螟的赶蛾装置,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上端设置有旋转组件,下端设置有手柄;其中,所述旋转组件上安装有一带有高压电网的网袋,该网袋上方具有用于捕捉稻纵卷叶螟成蛾的敞口端,其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成蛾的接虫端,所述高压电网位于网袋内靠近敞口端的一侧,在高压电网的网面上设有供成蛾自敞口端向接虫端方向通过的通道,该通道呈上大下小的形状;所述手柄上设置有电池、高压产生模块和控制开关,所述电池与高压产生模块相连接,高压电网与高压产生模块之间连接有导线,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旋转组件、高压电网的工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组件带动网袋将附着在稻株中的稻纵卷叶螟成蛾赶出,利用网袋中的高压电网将成蛾击倒,晃动赶蛾装置,将成蛾通过通道落到接虫端进行收集,最后进行室内分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减少人为误差,并可在室内辨识整理,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操作。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半剖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中示意了高压电网网面上通道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一种稻纵卷叶螟的赶蛾装置,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上端设置有旋转组件2和网袋3,下端设置有方便手持的手柄4。其中,网袋3采用尼龙材料制得,其安装在旋转组件2上,且可随旋转组件2的工作而转动。网袋3整体呈网体设计,网袋3上方具有用于捕捉稻纵卷叶螟成蛾的椭圆形敞口端31,其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成蛾的接虫端32,该接虫端底部设有接虫袋(未示出)。敞口端31设计成椭圆形,能方便田间旋转,驱动成蛾飞舞。所述网袋3外形呈上大下小的形状。网袋3内设有一高压电网33,该高压电网33位于网袋内靠近敞口端31的一侧,在高压电网33的网面上设有供成蛾自敞口端向接虫端方向通过的通道34,该通道呈上大下小的形状,使得成蛾通过后无法从下方接虫端32的一侧返回敞口端31的一侧。具体的,通道34的上开口呈蜂窝形,下开口大致呈圆形。当然,通道的开口形状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另外,通道34靠近高压电网33的一侧为高压侧,远离高压电网33的一侧为绝缘侧。手柄4上设置有电池、高压产生模块、高压开关5和旋转开关6。其中,电池和高压产生模块内置在手柄4的内部,该电池为高压产生模块和旋转组件2提供动力,高压电网33与高压产生模块之间连接有导线,高压开关5控制高压电网33的工作,旋转开关6用于控制旋转组件2的工作。上述杆体1是中空的杆体,导线、电池、高压产生模块均内置在杆体1内部。操作方式如下:首先将本赶蛾装置置于稻株的顶部,打开电源,按动旋转开关,旋转组件带动网袋转动,继而将附着在稻株中的成蛾赶出,按下高压开关,高压电网工作将成蛾击倒,晃动或筛动赶蛾装置,将成蛾通过通道落到下方的接虫袋,最后打开接虫袋,在室内对稻纵卷叶螟成蛾进行室内分检。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纵卷叶螟的赶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上端设置有旋转组件(2),下端设置有手柄(4);所述旋转组件(2)上安装有一带有高压电网(33)的网袋(3),该网袋(3)上方具有用于捕捉稻纵卷叶螟成蛾的敞口端(31),其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成蛾的接虫端(32),所述高压电网(33)位于网袋内靠近敞口端(31)的一侧,在所述高压电网(33)的网面上设有供成蛾自敞口端(31)向接虫端(32)方向通过的通道(34);所述手柄(4)上设置有电池、高压产生模块和控制开关,所述电池与高压产生模块相连接,高压电网(33)与高压产生模块之间连接有导线,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旋转组件(2)、高压电网(33)的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纵卷叶螟的赶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所述杆体(1)上端设置有旋转组件(2),下端设置有手柄(4);所述旋转组件(2)上安装有一带有高压电网(33)的网袋(3),该网袋(3)上方具有用于捕捉稻纵卷叶螟成蛾的敞口端(31),其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成蛾的接虫端(32),所述高压电网(33)位于网袋内靠近敞口端(31)的一侧,在所述高压电网(33)的网面上设有供成蛾自敞口端(31)向接虫端(32)方向通过的通道(34);所述手柄(4)上设置有电池、高压产生模块和控制开关,所述电池与高压产生模块相连接,高压电网(33)与高压产生模块之间连接有导线,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旋转组件(2)、高压电网(33)的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稻纵卷叶螟的赶蛾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传东方秀全
申请(专利权)人:程传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