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童光森专利>正文

一种操作轻便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71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操作轻便的烹饪器具,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烹饪器具需要操作人员支撑烹饪器具的重量,导致操作人员比较疲劳影响了工作效率;频繁往复与灶台与废水池之间也比较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包括烹饪锅架顶部滑动连接有一组烹饪锅;所述烹饪锅内部啮合连接有一组滤渣插块;所述烹饪锅后部活动连接有一组操作摇杆;所述烹饪锅顶部啮合连接有一组辅助锅盖。通过流利条减小烹饪锅在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节省操作人员的体力;通过污水盒减少倾倒废水的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过滤孔将烹饪锅内的食物进行拦截,在进行倾倒时可以防止食物掉落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操作轻便的烹饪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具体为一种操作轻便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烹饪指的是膳食的艺术,是一种复杂而有规律地将食材转化为食物的加工过程,是对食材加工处理,使食物更可口、更好看、更好闻的处理方式与方法,一道美味佳肴,必然色香味意形养俱佳,不但让人在食用时感到满足,而且能让食物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烹饪是对食物原料进行热加工,将生的食物原料加工成熟食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烹饪原料更加丰富多彩,而常用的烹饪器具通常有铁锅、手勺、网晒,蒸笼和笊篱等等。例如申请号:CN201911008495.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板组件,包括底板本体以及设于底板本体下方的底托,其中,底板本体包括靠近底托设置且向上凸出的凸起部;转盘结构,设于底板组件的上方,其中,至少部分转盘结构的下表面与凸起部的上表面相贴合,以通过凸起部实现对转盘结构的转动支撑。通过该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避免食物残渣以及水进入转盘结构与底板本体之间的缝隙中,或者转盘结构与底托之间的空间内,以利于清理,通过转盘结构的转动,使食物加热时的均匀性会更好。基于上述,现有的烹饪器具在使用时通常需要操作人员握持,通过操作人员自身的力量对烹饪器具进行操作,需要操作人员支撑烹饪器具的重量,导致操作人员长时间烹饪时比较疲劳,需要经常休息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现有的烹饪器具在使用时需要将废水等倾倒入废水池内,使操作人员频繁往复与灶台与废水池之间,影响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操作人员在沥出食物时比较麻烦,容易导致食物滚落,倾倒造成浪费;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操作轻便的烹饪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轻便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的烹饪器具在使用时通常需要操作人员握持,通过操作人员自身的力量对烹饪器具进行操作,需要操作人员支撑烹饪器具的重量,导致操作人员长时间烹饪时比较疲劳,需要经常休息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现有的烹饪器具在使用时需要将废水等倾倒入废水池内,使操作人员频繁往复与灶台与废水池之间,影响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操作人员在沥出食物时比较麻烦,容易导致食物滚落,倾倒造成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操作轻便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锅架;所述烹饪锅架底部前侧卡扣连接有一组污水盒,烹饪锅架顶部滑动连接有一组烹饪锅体,烹饪锅体前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排水槽,排水槽与污水盒的位置对应;所述烹饪锅体内部啮合连接有一组滤渣插块,滤渣插块啮合在排水槽开口内;所述烹饪锅体后部活动连接有一组操作摇杆;所述烹饪锅体顶部啮合连接有一组辅助锅盖,辅助锅盖内部为全密封结构。优选的,所述烹饪锅架放置在燃气灶上,烹饪锅架底部设置有蹄状的锅架底座增加与燃气灶的接触面积,烹饪锅架顶部设置有圆周阵列的环状流利条,烹饪锅体滑动连接在流利条上。优选的,所述烹饪锅体后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摇杆滑块,摇杆滑块右侧设置有限位槽,操作摇杆右侧铰链连接有一组操作滑杆,操作滑杆右端设置有卡块,操作滑杆滑动连接在摇杆滑块中,操作摇杆上弹性连接有一组限位套筒,限位套筒滑动连接在操作摇杆与操作滑杆的铰链轴上。优选的,所述烹饪锅架前部卡扣连接有一个弧形的污水盒,烹饪锅体前部设置有一组漏斗状的排水槽,污水盒设置在排水槽底部。优选的,所述烹饪锅体前部设置有一组滤块卡槽在排水槽内,滤块卡槽内啮合连接有一组滤渣插块,滤渣插块内设置有贯通的过滤孔。优选的,所述辅助锅盖前部设置有一组漏斗状的通水孔,通水孔与烹饪锅体前部设置的排水槽啮合并贯通,辅助锅盖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锅盖握柄。优选的,所述辅助锅盖内部为密封结构,使辅助锅盖翻转后内部为密封的容器,辅助锅盖顶部设置向外凸起的一圈防火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流利条减小烹饪锅在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使烹饪锅在滑动时更加轻松,节省操作人员的体力;通过将烹饪锅内烹饪用的废水通过排水槽排入到底部的污水盒内,不需要移动烹饪锅进行清洁使用更加方便,同时可以待污水盒满了之后再进行倾倒,减少了倾倒废水的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过滤孔将烹饪锅内的食物进行拦截,在进行倾倒时可以防止食物掉落,倾倒时操作更加方便;辅助锅盖翻转后作为平底锅使用,一锅多用使用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剖视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烹饪锅架轴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烹饪锅体轴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摇杆剖视轴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滤渣插块局部放大剖视轴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通水孔与排水槽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锅盖轴侧结构示意图;图中:1、烹饪锅架;101、锅架底座;102、污水盒;103、流利条;2、烹饪锅体;201、排水槽;202、滤块卡槽;203、摇杆滑块;3、滤渣插块;301、过滤孔;4、操作摇杆;401、操作滑杆;402、限位套筒;5、辅助锅盖;501、通水孔;502、锅盖握柄;503、防火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操作轻便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锅架1;烹饪锅架1底部前侧卡扣连接有一组污水盒102,烹饪锅架1顶部滑动连接有一组烹饪锅体2,烹饪锅体2前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排水槽201,排水槽201与污水盒102的位置对应;烹饪锅体2内部啮合连接有一组滤渣插块3,滤渣插块3啮合在排水槽201开口内;烹饪锅体2后部活动连接有一组操作摇杆4;烹饪锅体2顶部啮合连接有一组辅助锅盖5,辅助锅盖5内部为全密封结构。进一步,烹饪锅架1放置在燃气灶上,烹饪锅架1底部设置有蹄状的锅架底座101增加与燃气灶的接触面积,烹饪锅架1顶部设置有圆周阵列的环状流利条103,烹饪锅体2滑动连接在流利条103上,在使用时,通过操作人员使烹饪锅架1与燃气灶中心放置,提高底部的锅架底座101减少压强,以降低对燃气灶的压力,通过操作人员将烹饪锅体2放置在烹饪锅架1上进行支撑,通过流利条103减小烹饪锅体2在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使烹饪锅体2在滑动时更加轻松,节省操作人员的体力。进一步,烹饪锅体2后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摇杆滑块203,摇杆滑块203右侧设置有限位槽,操作摇杆4右侧铰链连接有一组操作滑杆401,操作滑杆401右端设置有卡块,操作滑杆401滑动连接在摇杆滑块203中,操作摇杆4上弹性连接有一组限位套筒402,限位套筒402滑动连接在操作摇杆4与操作滑杆401的铰链轴上,在使用时,通过操作人员握住操作摇杆4,使操作摇杆4与烹饪锅体2通过烹饪锅架1形成省力杠杆,操作滑杆401在摇杆滑块203内滑动增加操作的灵活性,颠动烹饪锅体2时更加轻松,操作摇杆4通过限位套筒402的弹性固定在操作摇杆4与操作滑杆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操作轻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烹饪锅架(1);所述烹饪锅架(1)底部前侧卡扣连接有一组污水盒(102),烹饪锅架(1)顶部滑动连接有一组烹饪锅体(2),烹饪锅体(2)前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排水槽(201),排水槽(201)与污水盒(102)的位置对应;所述烹饪锅体(2)内部啮合连接有一组滤渣插块(3),滤渣插块(3)啮合在排水槽(201)开口内;所述烹饪锅体(2)后部活动连接有一组操作摇杆(4);所述烹饪锅体(2)顶部啮合连接有一组辅助锅盖(5),辅助锅盖(5)内部为全密封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作轻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烹饪锅架(1);所述烹饪锅架(1)底部前侧卡扣连接有一组污水盒(102),烹饪锅架(1)顶部滑动连接有一组烹饪锅体(2),烹饪锅体(2)前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排水槽(201),排水槽(201)与污水盒(102)的位置对应;所述烹饪锅体(2)内部啮合连接有一组滤渣插块(3),滤渣插块(3)啮合在排水槽(201)开口内;所述烹饪锅体(2)后部活动连接有一组操作摇杆(4);所述烹饪锅体(2)顶部啮合连接有一组辅助锅盖(5),辅助锅盖(5)内部为全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作轻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锅架(1)放置在燃气灶上,烹饪锅架(1)底部设置有蹄状的锅架底座(101)增加与燃气灶的接触面积,烹饪锅架(1)顶部设置有圆周阵列的环状流利条(103),烹饪锅体(2)滑动连接在流利条(10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作轻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锅体(2)后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摇杆滑块(203),摇杆滑块(203)右侧设置有限位槽,操作摇杆(4)右侧铰链连接有一组操作滑杆(401),操作滑杆(401)右端设置有卡块,操作滑杆(401)滑动连接在摇杆滑块(20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光森
申请(专利权)人:童光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