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钢大棚夹条包括原料加热反应釜、反应釜进料口、夹条原料传送筒、夹条原料传送装置、传送筒密封装置、原料传送驱动装置、夹条原料出料口、大棚夹条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的玻璃钢大棚夹条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压抗弯能力强的优点,并且符合欧标的EN1433标准,用于制造大棚夹条的材料耐酸碱腐蚀极强,其生产出来的大棚夹条能够抵抗恶劣天气和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生物的寄生,耐腐蚀效果极佳,使用寿命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玻璃钢大棚夹条采用模具拉挤成型一次制得,工艺简单,造价成本低,制得的产品运输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钢大棚夹条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棚夹条
,具体为一种玻璃钢大棚夹条。
技术介绍
近30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而大棚骨架材料是设施大棚的关键部件。大棚骨架材料早期以竹木为主,现阶段以竹木、钢筋混凝土、钢材及复合材料等材料并存,各种材料性能良莠不齐。竹木结构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在经济落后地区采用较多。但竹木结构强度低,抵抗风雪能力差,只能构建中小型大棚,但因存在结构承载力差,抗老化性能低,易腐烂开裂,后期维修工作量大,寿命短,一般仅能维持3~5年,在实际应用上存在较大局限性。钢筋混泥土结构能够克服竹木结构强度低、使用年限短等缺点。但其结构笨重,且长途搬运时容易发生断裂,只适合于就地制造;而且采光率低,影响作物的生长,使设施栽培经济效益降低,这严重制约了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推广应用。目前国内的温室大棚骨架大多采用镀锌钢管搭设成型,其结构简单,力学性能好,但施工时间长、成本较高,且存在一定的防腐年限,一旦中途进行防腐维护,将影响大棚内的常种植或养殖作业,还会失去环保意义,增加了后期养护及更换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钢大棚夹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钢大棚夹条包括原料加热反应釜、反应釜进料口、夹条原料传送筒、夹条原料传送装置、传送筒密封装置、原料传送驱动装置、夹条原料出料口、大棚夹条模具、底座、模具底座,所述原料加热反应釜的顶部设置有反应釜进料口,所述原料加热反应釜的底部为圆弧状,所述原料加热反应釜的底部圆弧处连接有夹条原料传送筒,所述夹条原料传送筒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夹条原料传送装置,所述夹条原料传送筒的内部底部处设置有传送筒密封装置,所述夹条原料传送装置穿过传送筒密封装置与原料传送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夹条原料传送筒在靠近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夹条原料出料口,所述夹条原料出料口与大棚夹条模具连接,所述原料传送驱动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大棚夹条模具设置在模具底座上。优选的,所述夹条原料传送装置包括传送螺杆、原料传输螺旋流道,所述传送螺杆上设置有原料传输螺旋流道,所述传送螺杆的一端在原料加热反应釜的底部,所述传送螺杆的另一端穿过传送筒密封装置与原料传送驱动装置连接。优选的,所述大棚夹条模具由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组成,所述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的中间空隙部分形状为大棚夹条形状。优选的,所述原料加热反应釜内的原料为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的纤维材料。优选的,所述步骤一:将原料从反应釜进料口加入原料加热反应釜中;步骤二:加热熔化后的原料通过夹条原料传送装置从夹条原料传送筒的夹条原料出料口中倒入大棚夹条模具;步骤三:经过大棚夹条模具拉挤成型,成型后从大棚夹条模具中取出大棚夹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制造的玻璃钢大棚夹条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压抗弯能力强的优点,并且符合欧标的EN1433标准。(2)本专利技术用于制造大棚夹条的材料耐酸碱腐蚀极强,其生产出来的大棚夹条能够抵抗恶劣天气和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生物的寄生,耐腐蚀效果极佳,使用寿命长。(3)本专利技术的玻璃钢大棚夹条采用模具拉挤成型一次制得,工艺简单,造价成本低,制得的产品运输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大棚夹条模具的剖面图。图3为大棚夹条的立体图。图中:原料加热反应釜(1)、反应釜进料口(2)、夹条原料传送筒(3)、夹条原料传送装置(4)、传送筒密封装置(5)、原料传送驱动装置(6)、夹条原料出料口(7)、大棚夹条模具(8)、底座(9)、模具底座(10)、传送螺杆(11)、原料传输螺旋流道(12)、第一组件(13)、第二组件(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玻璃钢大棚夹条,原料加热反应釜1的顶部设置有反应釜进料口2,原料加热反应釜1内的原料为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的纤维材料,原料加热反应釜1的底部为圆弧状,原料加热反应釜1的底部圆弧处连接有夹条原料传送筒3,夹条原料传送筒3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夹条原料传送装置4,夹条原料传送筒3的内部底部处设置有传送筒密封装置5,夹条原料传送装置4穿过传送筒密封装置5与原料传送驱动装置6连接,夹条原料传送装置4包括传送螺杆11、原料传输螺旋流道12,传送螺杆11上设置有原料传输螺旋流道12,传送螺杆11的一端在原料加热反应釜1的底部,传送螺杆11的另一端穿过传送筒密封装置5与原料传送驱动装置6连接,夹条原料传送筒3在靠近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夹条原料出料口7,夹条原料出料口7与大棚夹条模具8连接,原料传送驱动装置6设置在底座9上,大棚夹条模具8设置在模具底座10上,大棚夹条模具8由第一组件13和第二组件14组成,第一组件13和第二组件14的中间空隙部分形状为大棚夹条形状。使用原理:首先,将原料从反应釜进料口2加入原料加热反应釜1中,在原料加热反应釜1中对原料进行加热,加热熔化后的原料通过夹条原料传送装置4向夹条原料传送筒3中传送,原料传送驱动装置6控制传送螺杆11转动,从而使得原料从原料传输螺旋流道12向夹条原料传送筒3中传送,原料传输螺旋流道12将原料传送到夹条原料传送筒3的底部的夹条原料出料口7处,原料从夹条原料出料口7中倒入大棚夹条模具8,经过大棚夹条模具8拉挤成型,成型后将第一组件13和第二组件14分离后,从第一组件13和第二组件14的中间取出大棚夹条。本专利技术制造的玻璃钢大棚夹条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压抗弯能力强的优点,并且符合欧标的EN1433标准,用于制造大棚夹条的材料耐酸碱腐蚀极强,其生产出来的大棚夹条能够抵抗恶劣天气和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生物的寄生,耐腐蚀效果极佳,使用寿命长,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钢大棚夹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加热反应釜(1)、反应釜进料口(2)、夹条原料传送筒(3)、夹条原料传送装置(4)、传送筒密封装置(5)、原料传送驱动装置(6)、夹条原料出料口(7)、大棚夹条模具(8)、底座(9)、模具底座(10),所述原料加热反应釜(1)的顶部设置有反应釜进料口(2),所述原料加热反应釜(1)的底部为圆弧状,所述原料加热反应釜(1)的底部圆弧处连接有夹条原料传送筒(3),所述夹条原料传送筒(3)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夹条原料传送装置(4),所述夹条原料传送筒(3)的内部底部处设置有传送筒密封装置(5),所述夹条原料传送装置(4)穿过传送筒密封装置(5)与原料传送驱动装置(6)连接,所述夹条原料传送筒(3)在靠近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夹条原料出料口(7),所述夹条原料出料口(7)与大棚夹条模具(8)连接,所述原料传送驱动装置(6)设置在底座(9)上,所述大棚夹条模具(8)设置在模具底座(1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钢大棚夹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加热反应釜(1)、反应釜进料口(2)、夹条原料传送筒(3)、夹条原料传送装置(4)、传送筒密封装置(5)、原料传送驱动装置(6)、夹条原料出料口(7)、大棚夹条模具(8)、底座(9)、模具底座(10),所述原料加热反应釜(1)的顶部设置有反应釜进料口(2),所述原料加热反应釜(1)的底部为圆弧状,所述原料加热反应釜(1)的底部圆弧处连接有夹条原料传送筒(3),所述夹条原料传送筒(3)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夹条原料传送装置(4),所述夹条原料传送筒(3)的内部底部处设置有传送筒密封装置(5),所述夹条原料传送装置(4)穿过传送筒密封装置(5)与原料传送驱动装置(6)连接,所述夹条原料传送筒(3)在靠近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夹条原料出料口(7),所述夹条原料出料口(7)与大棚夹条模具(8)连接,所述原料传送驱动装置(6)设置在底座(9)上,所述大棚夹条模具(8)设置在模具底座(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钢大棚夹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条原料传送装置(4)包括传送螺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德瑞森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