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圈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46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摄像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固定组件、活动组件以及胶圈;固定组件具有容置位以及设于容置位底部的第一通孔;活动组件通过胶圈与固定组件相连接,以悬置于容置位内,且活动组件具有第二通孔;其中,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胶圈同轴设置。基于上述结构,由于胶圈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产生悬挂、缓冲、抑震、导向等效果,从而可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弹簧片;又由于胶圈可直接通过点胶或者灌注凝胶而形成,因此结构更简单、适应性更好、容错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且不易损坏,进而可有效地缩短音圈马达的开发周期,降低其工艺要求,提高其良品率,减少其生产成本,增强其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音圈马达
本技术涉及摄像机
,尤其涉及一种音圈马达。
技术介绍
音圈马达(VoiceCoilMotor,简称VCM)又称音圈驱动器(VoiceCoilActuator,简称VCA),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可实现直线型及有限摆角运动,其主要应用于摄像模组当中。音圈马达主要包括固定组件和用于安装镜头的活动组件,在现有设计中,活动组件一般通过上下两片薄的弹簧片安装于固定组件上,弹簧片具有悬挂、缓冲、抑震、导向等作用。然而,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弹簧片的设计周期较长,需要反复仿真计算,并且在试产阶段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结构,非常麻烦;2、弹簧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蚀刻工艺,生产成本较高;3、弹簧片的结构非常精细,在装配过程中极易损坏,对制程的工艺要求很高。综上所述,由于弹簧片工艺复杂,良品率低,在音圈马达的开发过程中占据不少成本,从而导致现有的音圈马达开发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开发周期短、便于生产、成本低、良品率高、工艺要求低的音圈马达。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固定组件,其具有容置位以及设于所述容置位底部的第一通孔;活动组件,其通过胶圈与所述固定组件相连接,以悬置于所述容置位内,所述活动组件具有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胶圈同轴设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圈环设于所述活动组件的外周,所述胶圈通过将凝胶注入所述固定组件与活动组件之间的间隙中形成。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圈的外侧面与所述固定组件粘接,所述胶圈的内侧面与所述活动组件粘接。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和磁铁,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磁铁设于所述底座的一侧并参与限定所述容置位;所述活动组件包括镜座和线圈,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镜座上,所述线圈设于所述镜座的外侧面并与所述磁铁对应同侧设置;所述胶圈的外侧面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磁铁粘接,所述胶圈的内侧面与所述镜座以及所述线圈粘接。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铁设为两组,二者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容置位被限定于两组所述磁铁之间,所述线圈设为两个且分别与两组所述磁铁一一对应同侧设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导电片,其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镜座之间并与所述线圈相连接。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和线圈,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线圈设于所述底座的一侧并参与限定所述容置位;所述活动组件包括镜座和磁铁,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镜座上,所述磁铁设于所述镜座的外侧面并与所述线圈对应同侧设置;所述胶圈的外侧面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线圈粘接,所述胶圈的内侧面与所述镜座以及所述磁铁粘接。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设为两个,二者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容置位被限定于两个所述线圈之间,所述磁铁设为两组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线圈一一对应同侧设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其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线圈的外侧,所述线圈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外壳,其设于所述固定组件上并罩住所述活动组件和所述胶圈,所述外壳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胶圈同轴的第三通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音圈马达,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由于胶圈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设置,因此同样能够产生悬挂、缓冲、抑震、导向等效果,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弹簧片;另一方面,由于胶圈可直接通过点胶或者灌注凝胶而形成,因此结构更简单、适应性更好、容错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且不易损坏,只需通过简单的计算和操作即可完成设计、生产以及装配,无需反复的仿真计算、后期修改以及复杂的工艺流程,进而可有效地缩短音圈马达的开发周期,降低其工艺要求,提高其良品率,减少其生产成本,增强其产品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音圈马达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音圈马达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音圈马达(未显示外壳)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音圈马达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音圈马达的横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音圈马达(未显示外壳)的俯视图。图中:1、底座;11、第一通孔;2、磁铁;3、镜座;31、第二通孔;4、线圈;100、固定组件;200、活动组件;300、胶圈;400、导电片;500、外壳;501、第三通孔;600、柔性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以区分同一类型的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这些技术特征的相对重要性、顺序以及数量,也即,“第一”技术特征可以被称为“第二”技术特征,“第二”技术特征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技术特征,并且,限定有“第一”、“第二”的技术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技术特征。另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需要强调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其主要包括固定组件100、活动组件200以及胶圈300;固定组件100具有容置位以及设于容置位底部的第一通孔11;活动组件200通过胶圈300与固定组件100相连接,以悬置于容置位内,且活动组件200具有用于安装镜头的第二通孔31;其中,胶圈300为环状的弹性连接件,并且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31、胶圈300同轴设置。基于上述结构,一方面,由于胶圈300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与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31同轴设置,因此同样能够产生悬挂、缓冲、抑震、导向等效果,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弹簧片;另一方面,由于胶圈300可直接通过点胶或者灌注凝胶而形成,因此结构更简单、适应性更好、容错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且不易损坏,只需通过简单的计算和操作即可完成设计、生产以及装配,无需反复的仿真计算、后期修改以及复杂的工艺流程,进而可有效地缩短音圈马达的开发周期,降低其工艺要求,提高其良品率,减少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组件,其具有容置位以及设于所述容置位底部的第一通孔;/n活动组件,其通过胶圈与所述固定组件相连接,以悬置于所述容置位内,所述活动组件具有第二通孔;/n其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胶圈同轴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组件,其具有容置位以及设于所述容置位底部的第一通孔;
活动组件,其通过胶圈与所述固定组件相连接,以悬置于所述容置位内,所述活动组件具有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胶圈同轴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圈环设于所述活动组件的外周,所述胶圈通过将凝胶注入所述固定组件与活动组件之间的间隙中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圈的外侧面与所述固定组件粘接,所述胶圈的内侧面与所述活动组件粘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和磁铁,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磁铁设于所述底座的一侧并参与限定所述容置位;
所述活动组件包括镜座和线圈,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镜座上,所述线圈设于所述镜座的外侧面并与所述磁铁对应同侧设置;
所述胶圈的外侧面与所述底座以及所述磁铁粘接,所述胶圈的内侧面与所述镜座以及所述线圈粘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设为两组,二者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容置位被限定于两组所述磁铁之间,所述线圈设为两个且分别与两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华叶健忠李育昇
申请(专利权)人: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