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炉炉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889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石炉技术领域,是一种电石炉炉舌,包括炉舌本体,炉舌本体顶部设有沿炉舌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下料通槽,下料通槽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对应下料通槽左侧位置的炉舌本体内嵌有左冷却水管,左冷却水管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均穿出至炉舌本体外侧,对应下料通槽右侧位置的炉舌本体内设有右冷却水管,右冷却水管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均穿出至炉舌本体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安全、方便,通过左冷却水管、右冷却水管、下料通槽和舌根部的设置不仅能够降低出炉时的炉舌温度,避免舌根部被烧穿,延长使用寿命,还利于炉舌的安装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石炉炉舌
本技术涉及电石炉
,是一种电石炉炉舌。
技术介绍
目前电石炉炉舌多为铸铁炉舌,其长时间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易被烧损,一般1个月就需跟换依次炉舌,使用寿命短,另外在出炉时,由于炉舌自身温度高,从而易对周围炉墙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石炉炉舌,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电石炉炉舌存在易被烧损、使用寿命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电石炉炉舌,包括炉舌本体,炉舌本体顶部设有沿炉舌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下料通槽,下料通槽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对应下料通槽左侧位置的炉舌本体内嵌有左冷却水管,左冷却水管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均穿出至炉舌本体外侧,对应下料通槽右侧位置的炉舌本体内设有右冷却水管,右冷却水管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均穿出至炉舌本体外侧。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下料通槽可包括横截面均呈弓形的舌根段通槽和舌体段通槽,舌根段通槽和舌体段通槽均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舌根段通槽前端和舌体段通槽后端相连通,舌根段通槽壁和舌体段通槽壁呈平滑过渡连接。上述炉舌本体可包括舌根部和舌体部,舌根部前端和舌体部后端固定连接,舌根部顶面上设有沿舌根部长度方向延伸的舌根段通槽,舌体部顶面上设有沿舌体部长度方向延伸的舌体段通槽,舌根部和舌体部横截面均呈“U”型状,舌体段通槽的倾斜角度为30度,舌根段通槽的倾斜角度为6.5度,舌体段通槽和舌根段通槽的半径均为214mm,舌根部厚度为160mm至165mm,舌根部长度为190mm至195mm。上述舌体部前端可为圆弧面或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的斜面;舌体部底部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长度方向沿左右向设置的支撑台,支撑台横截面呈梯形状。上述左冷却水管可包括进水端口段、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第三直管段、第一弯管段、第二弯管段及出水端口段,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及第三直管段均沿前后向设置且由下至上依次分布,进水端口段和出水端口段均沿左右向设置,进水端口段右端和第一直管段前端固定连通,第一直管段后端和第二直管段后端通过第一弯管段固定连通,第二直管段前端和第三直管段前端通过第二弯管段固定连通,第三直管段后端和出水端口段右端固定连通;右冷却水管和左冷却水管结构相同,右冷却水管和左冷却水管呈左右对称设置。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安全、方便,通过左冷却水管、右冷却水管、下料通槽和舌根部的设置不仅能够降低出炉时的炉舌温度,避免舌根部被烧穿,延长使用寿命,还利于炉舌的安装固定。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左冷却水管,2为右冷却水管,3为舌根段通槽,4为舌体段通槽,5为舌根部,6为舌体部,7为支撑台。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4所示,该电石炉炉舌包括炉舌本体,炉舌本体顶部设有沿炉舌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下料通槽,下料通槽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对应下料通槽左侧位置的炉舌本体内嵌有左冷却水管1,左冷却水管1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均穿出至炉舌本体外侧,对应下料通槽右侧位置的炉舌本体内设有右冷却水管2,右冷却水管2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均穿出至炉舌本体外侧。出炉过程中,向左冷却水管1和右冷却水管2中通入冷却水可显著降低炉舌本体的温度,不仅避免炉舌本体长时间处于高温而被烧损的情况发生,延长使用寿命,另外还减少对周围炉墙的损害,电石流完后炉舌表面温度下降快,从而便于彻底清理电石,便于日常炉眼的维护。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电石炉炉舌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4所示,下料通槽包括横截面均呈弓形的舌根段通槽3和舌体段通槽4,舌根段通槽3和舌体段通槽4均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舌根段通槽3前端和舌体段通槽4后端相连通,舌根段通槽3壁和舌体段通槽4壁呈平滑过渡连接。由此不仅利于高温流态电石流过,缩短出炉时间,而且炉舌上附着电石量少,便于后期的清理。如附图1-4所示,炉舌本体包括舌根部5和舌体部6,舌根部5前端和舌体部6后端固定连接,舌根部5顶面上设有沿舌根部5长度方向延伸的舌根段通槽3,舌体部6顶面上设有沿舌体部6长度方向延伸的舌体段通槽4,舌根部5和舌体部6横截面均呈“U”型状,舌体段通槽4的倾斜角度为30度,舌根段通槽3的倾斜角度为6.5度,舌体段通槽4和舌根段通槽3的半径均为214mm,舌根部5厚度为160mm至165mm,舌根部5长度为190mm至195mm。由此不仅利于将炉舌本体固定安装到电石炉出料口处,还保证舌根部5不易被烧穿,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根据需求,舌根部5和舌体部6为一体设置。如附图2所示,舌体部6前端为圆弧面或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的斜面;舌体部6底部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长度方向沿左右向设置的支撑台7,支撑台7横截面呈梯形状。于本实施例中,舌体部6前端为圆弧面,圆弧面或斜面的设置便于高温流态电石流过,减少电石残留,支撑台7的设置增强了炉舌的整体结构,根据需求,支撑台7和舌体部6为一体设置。如附图1-4所示,左冷却水管1包括进水端口段、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第三直管段、第一弯管段、第二弯管段及出水端口段,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及第三直管段均沿前后向设置且由下至上依次分布,进水端口段和出水端口段均沿左右向设置,进水端口段右端和第一直管段前端固定连通,第一直管段后端和第二直管段后端通过第一弯管段固定连通,第二直管段前端和第三直管段前端通过第二弯管段固定连通,第三直管段后端和出水端口段右端固定连通;右冷却水管2和左冷却水管1结构相同,右冷却水管2和左冷却水管1呈左右对称设置。由此在通入冷却水时,由于换热管程长,保证了良好的换热效果,能够显著降低炉舌本体在出炉时的温度,延长使用寿命。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石炉炉舌,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舌本体,炉舌本体顶部设有沿炉舌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下料通槽,下料通槽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对应下料通槽左侧位置的炉舌本体内嵌有左冷却水管,左冷却水管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均穿出至炉舌本体外侧,对应下料通槽右侧位置的炉舌本体内设有右冷却水管,右冷却水管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均穿出至炉舌本体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石炉炉舌,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舌本体,炉舌本体顶部设有沿炉舌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下料通槽,下料通槽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对应下料通槽左侧位置的炉舌本体内嵌有左冷却水管,左冷却水管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均穿出至炉舌本体外侧,对应下料通槽右侧位置的炉舌本体内设有右冷却水管,右冷却水管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均穿出至炉舌本体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石炉炉舌,其特征在于下料通槽包括横截面均呈弓形的舌根段通槽和舌体段通槽,舌根段通槽和舌体段通槽均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舌根段通槽前端和舌体段通槽后端相连通,舌根段通槽壁和舌体段通槽壁呈平滑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石炉炉舌,其特征在于炉舌本体包括舌根部和舌体部,舌根部前端和舌体部后端固定连接,舌根部顶面上设有沿舌根部长度方向延伸的舌根段通槽,舌体部顶面上设有沿舌体部长度方向延伸的舌体段通槽,舌根部和舌体部横截面均呈“U”型状,舌体段通槽的倾斜角度为30度,舌根段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姜雷马翔江军万辉郑兵团李欢胡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