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换控制开关及装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310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换控制开关及装载机。其中,快换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外壳,所述第一开关通过转轴与外壳相连,所述第一开关上设有挡板、第二开关以及通孔,所述第二开关通过弹簧与所述挡板相连,所述第二开关上设有锁扣,当锁止时,所述锁扣插入通孔后卡在限位孔中,当开启时,所述锁扣插入通孔后卡在外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司机误动作或开关损坏发生误动作而导致在装载机作业过程中发生铲斗的快卸动作,造成工作事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换控制开关及装载机
本技术属于开关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快换控制开关及装载机。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目前装载机上快换装置未普及,现在装载机铲斗质量大,人工更换需要借助起吊装备,销轴孔位校准、铲斗安装等比较繁琐,装配快换装置,通过快换开关控制快卸和快装电磁阀实现快速更换铲斗,节约时间。但是,如果快换开关因司机误动作或开关损坏发生误动作而导致在装载机作业过程中发生铲斗的快卸动作,会造成发生工作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快换控制开关及装载机,通过快换控制开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司机误动作或开关损坏发生误动作而导致在装载机作业过程中发生铲斗的快卸动作,造成工作事故的问题。根据一些实施例,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换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外壳,所述第一开关通过转轴与外壳相连,所述第一开关上设有挡板、第二开关以及通孔,所述第二开关通过弹簧与所述挡板相连,所述第二开关上设有锁扣,当锁止时,所述锁扣插入通孔后卡在限位孔中,当开启时,所述锁扣插入通孔后卡在外壳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关嵌入在第一开关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通过转轴与中空柱连接,所述中空柱在外壳内摆动。进一步的,所述转轴设置在第一开关的中部。进一步的,所述锁扣的宽度小于所述通孔的宽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关包括按钮、第一部件和锁扣,所述按钮通过连接杆与第一部件、锁扣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为翘板开关。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有两根。进一步的,所述快换控制开关内设有指示灯。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载机,包括上述快换控制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第一开关上嵌入第二开关,只有第二开关开启,第一开关才能闭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司机误动作或开关损坏发生误动作而导致在装载机作业过程中发生铲斗的快卸动作,造成工作事故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快换控制开关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快换控制开关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快换控制开关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快换控制开关的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快换控制开关的右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快换控制开关的整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接线原理图;其中,1、第一开关,2、外壳,3、挡板,4、第二开关,5、通孔,6、弹簧,7、锁扣,8、限位孔,9、中空柱12,10、按钮,11、第一部件,12、中空柱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快换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开关1和外壳2,第一开关1通过转轴与外壳2相连,第一开关1上设有挡板3、第二开关4以及通孔5,第二开关4通过弹簧6与所述挡板3相连,第二开关上4设有锁扣7,当锁止时,锁扣7插入通孔5后卡在限位孔8中,当开启时,锁扣7插入通孔5后卡在外壳2上。第二开关4嵌入在第一开关1上;第一开关1通过转轴与中空柱12连接,中空柱12在第一开关1摆动的连动下在外壳2内与第一开关1反方向的摆动;转轴设置在第一开关1的中部,锁扣7的宽度小于通孔5的宽度;第二开关4包括按钮10、第一部件11和锁扣7,所述按钮10通过连接杆与第一部件11、锁扣7一体成型;第一开关1为翘板开关。当需要闭合第一开关1时,往后按压第二开关4,弹簧6收缩,锁扣7从通孔5中缩回进入到第一开关1中,第一开关1围绕转轴转动,从外壳2的一侧转动到另一侧,锁扣7插入通孔5中并卡在外壳2上,这个过程实现了第一开关1的闭合。当需要断开第一开关1时,往后按压第二开关4,弹簧6收缩,锁扣7从通孔5中缩回进入到第一开关1中,第一开关1围绕转轴转动,从外壳2的另一侧转动到一侧,锁扣7插入通孔5中并卡在限位孔8上,这个过程实现了第一开关1的断开。当第一开关1处于断开状态时,只有往后按动第二开关4,第一开关1才能闭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司机误动作或开关损坏发生误动作而导致在装载机作业过程中发生铲斗的快卸动作,造成工作事故的问题。实施例2:一种装载机,包括上述快换控制开关。快换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开关1和外壳2,第一开关1通过转轴与外壳2相连,第一开关1上设有挡板3、第二开关4以及通孔5,第二开关4通过弹簧6与所述挡板3相连,第二开关上4设有锁扣7,当锁止时,锁扣7插入通孔5后卡在限位孔8中,当开启时,锁扣7插入通孔5后卡在外壳2上。第二开关4嵌入在第一开关1上;第一开关1通过转轴与中空柱12连接,中空柱12在第一开关1摆动的连动下在外壳2内与第一开关1反方向的摆动;转轴设置在第一开关1的中部,锁扣7的宽度小于通孔5的宽度;第二开关4包括按钮10、第一部件11和锁扣7,所述按钮10通过连接杆与第一部件11、锁扣7一体成型;第一开关1为翘板开关。实施例3:如图1-5所示,一种快换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开关1和外壳2,第一开关1通过转轴与外壳2相连,第一开关1上设有挡板3、第二开关4以及通孔5,第二开关4通过弹簧6与所述挡板3相连,第二开关上4设有锁扣7,当锁止时,锁扣7插入通孔5后卡在限位孔8中,当开启时,锁扣7插入通孔5后卡在外壳2上。第二开关4嵌入在第一开关1上;第一开关1通过转轴与中空柱12连接,中空柱12在第一开关1摆动的连动下在外壳2内与第一开关1反方向的摆动;转轴设置在第一开关1的中部,锁扣7的宽度小于通孔5的宽度;第二开关4包括按钮10、第一部件11和锁扣7,所述按钮10通过连接杆与第一部件11、锁扣7一体成型;第一开关1为翘板开关。中空柱12通过金属翘板片与接触端子压合连接,当第一开关1闭合时,金属翘板片与接触端子连接,电路导通,快换功能开关控制快换开关,快换开关控制快装电磁阀和快卸电磁阀,电磁阀动作带动快换机械结构动作,实现铲斗的快速拆卸更换。本技术不仅可以采用金属翘板片与接触端子压合连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方式。上述具体的电路图,如图7所示,包括快换功能开关和快换开关,快换功能开关与快换开关串联,快换开关与快卸电磁阀连接,快换开关与快装电磁阀连接,快卸电磁阀与快装电磁阀并联;快换功能开关控制快换开关工作,快换开关控制快卸电磁阀执行铲斗的快卸动作,快换开关控制快装电磁阀执行铲斗的快装动作。快换功能开关与第一开关指示灯串联,若快换功能开关接通,第一开关指示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换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外壳,所述第一开关通过转轴与外壳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上设有挡板、第二开关以及通孔,所述第二开关通过弹簧与所述挡板相连,所述第二开关上设有锁扣,当锁止时,所述锁扣插入通孔后卡在限位孔中,当开启时,所述锁扣插入通孔后卡在外壳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换控制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外壳,所述第一开关通过转轴与外壳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上设有挡板、第二开关以及通孔,所述第二开关通过弹簧与所述挡板相连,所述第二开关上设有锁扣,当锁止时,所述锁扣插入通孔后卡在限位孔中,当开启时,所述锁扣插入通孔后卡在外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嵌入在第一开关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通过转轴与中空柱连接,所述中空柱在外壳内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设置在第一开关的中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胜陈维雄孙艳宁黄勇超
申请(专利权)人:雷沃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