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21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模板上方连接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连接,还采用磁性吸附的方式;其中,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均为铁磁性材质,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连接的部分内部镶嵌有磁性材,以提高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能够满足水泥稳定碎石超厚摊铺工艺,适用超厚路面的摊铺,能够自由调节高度,极大地节省了路面摊铺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
本技术属于道路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
技术介绍
传统路面摊铺厚度较薄,无需使用模板及支撑即可直接进行路面摊铺,但是,相较于传统路面的摊铺技术,水泥稳定碎石摊铺是运用水泥稳定碎石超厚摊铺工艺,摊铺厚度较大,两边摊铺不易成型,且受到挤压之后,两侧形成斜坡,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路面整体质量硬度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传统钢模板支护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并且对于较高厚度的水泥碎石路面,支护模板的高度较高,而且整体上重量较重,人工搬运时,费时费力,有时还会误伤工人。在现有技术中,采用自动化加工的技术方案有以下几种:中国专利申请201721557025.7公开了一种水稳基层施工模板,包括槽钢、固设在所述槽钢上的沿槽钢的长度方向布置的至少两排预留套筒、用于与所述预留套筒可拆卸连接的斜撑、固设在所述斜撑一端的钢钎套筒以及用于将所述钢钎套筒固定在所述槽钢的安装平面上的钢钎;所述预留套筒布置在槽钢的腹板内侧且所述预留套筒的轴线与所述槽钢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结构简单,生产加工和组装使用均操作简单,从而使用过程中可以减少人工,节约成本;结构合理、支撑强度高、牢固、不易变形,不影响水稳基层的边部质量。中国专利申请201610770843.9公开了一种基层全厚度施工模板,包括两个以上平行设置的角钢、设置于角钢上的竖直固定装置、防侧翻固定装置以及防侧移固定装置;适合大批量生产、通用性强、使用成本低、强度高、不变形、性能可靠且能快速拆装;由于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建普通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工程项目,同时,城市建设规模也十分庞大,配套市政工程量也很惊人,基层全厚度施工支撑模板市场需求量很大,具有广阔的用途。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仅适用于厚度较薄的路面摊铺,且在使用中灵活性较低,不能够适用于水泥稳定碎石超厚摊铺工艺,不能满足施工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通过设置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双层拼接,并设置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进行双重支护,达到良好的支撑效果,拆卸方便,便于运输,结构巧妙。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包括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模板上方连接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横板、竖板、第一斜板,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横板远离竖板一端处开设有至少两通孔,通孔内贯穿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的底部为平整结构,贯穿有第四定位销,所述斜板另一端连接护管;所述护管连接有固定销,固定销另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三定位销。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均采用5mm厚7cm*23cm*300cmU型钢,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采用4根ф14镙栓连接;螺栓分别位于模板端头的5cm处和100cm处;优选的,在每节模板接头20cm处、1/2处模板侧面设置有定位轴,通过定位轴与固定套管套接第一支撑架。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第二斜板采用80cm*6cm*4cm方钢支撑进行双重支护,效果更佳。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横板、竖板、第一斜板均采用40cm*6cm*4cm方钢裁剪焊接而成的三角支撑。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第三定位销、第四定位销均采用24○钢筋一端磨尖制成。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均设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非摊铺的一侧。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纵切面均为“U”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模板和第一模板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大小相同的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模板和第一模板的侧面内侧设置有定位轴和定位管。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竖板远离第一斜板侧面设置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与所述定位轴套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的固定销能够插入所述定位管,与所述定位管卡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为“U”型结构,所述固定销与第三定位销与连接杆垂直连接,且方向朝向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第三定位销、第四定位销均为圆柱形结构,且一端为锥形。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U”型口朝向同一个方向。另外,所述第二支撑架采用分体结构,所述护管活动套接在定位销上,在固定模板时,第四定位销和固定销组成的“U”形槽卡接在模板的两侧,同时固定销贯穿护管,之后插入到固定管中,第三定位销和第四定位销插入地基中对模板进行双重加固;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竖板上连接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与每节模板接头20cm处、1/2处模板侧面设置有定位轴连接,然后通过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插入地基中对模板进行加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通过设置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拼接,能够满足水泥稳定碎石超厚摊铺工艺,适用超厚路面的摊铺,组装方便,稳定性好,有效提升施工效率。(2)本技术一种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设置的第一固支撑架为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对模板的加固效果明显增加,不易松动,有助于提升施工质量。(3)本技术一种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设置的第二支撑架,对模板的两侧进行支护,有效防止模板侧翻,对模板进行双重支护。(4)本技术一种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第二支撑架能够满足特殊环境下对模板的支护,当路边有基坑时,通过第二斜杆长度较长,跨过基坑进行模板支护,适用范围更广。(5)本技术一种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均设有加强筋,提高承载能力,防止变形,提高使用次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支撑架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支撑架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支撑架整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支撑架整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中:1、第一模板;2、第二模板;3、螺栓;4、第一支撑架;5、第二支撑架;6、定位轴;7、定位管;401、横板;402、竖板;403、第一斜板;404、第一定位销;405、第二定位销;406、固定套管;501、第三定位销;502、第二斜板;503、固定销;504、连接杆;505、护管;506、第四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包括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上方连接第二模板(2);所述第一支撑架(4)包括横板(401)、竖板(402)、第一斜板(403),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横板(401)远离竖板(402)一端处开设有至少两通孔,通孔内贯穿有第一定位销(404)和第二定位销(405);所述第二支撑架(5)包括第二斜板(502),所述第二斜板(502)的底部为平整结构,贯穿有第四定位销(506),所述斜板另一端连接护管(505);所述护管(505)连接有固定销(503),固定销(503)另一端通过连接杆(504)连接第三定位销(5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包括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上方连接第二模板(2);所述第一支撑架(4)包括横板(401)、竖板(402)、第一斜板(403),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横板(401)远离竖板(402)一端处开设有至少两通孔,通孔内贯穿有第一定位销(404)和第二定位销(405);所述第二支撑架(5)包括第二斜板(502),所述第二斜板(502)的底部为平整结构,贯穿有第四定位销(506),所述斜板另一端连接护管(505);所述护管(505)连接有固定销(503),固定销(503)另一端通过连接杆(504)连接第三定位销(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厚基层施工用模板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上均设有加强筋。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华陈晓东元玉璞闫乔林朱元可张居坤王高闯吕浩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光大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