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复合填料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03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复合填料生物滤池,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沉淀装置、曝气装置、过滤层和传动装置,沉淀装置内侧的中段偏上位置固定安装有过滤层,曝气装置底部的一侧连接有水管,沉淀装置内部的底侧设有沉淀池,沉淀池内部的一侧设有水泵A,水管通过连接水泵A使沉淀装置连接曝气装置,传动装置嵌入设置于曝气装置底部的一侧,具有能够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减少污水浓度,还能过滤掉污水中大部分的杂质,操作方法简便,结构稳固,方便污水处理工作的进行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复合填料生物滤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讲是一种高效复合填料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生物滤池,由碎石或塑料制品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隙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然而,污水处理工作本身操作繁琐,不便于污水处理,直接将污水排放会污染环境,当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过大时,生物膜生长过快,污水浓度变高,导致水质变差,而且污水中的污泥过多时也会堵塞滤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高效复合填料生物滤池,具有能够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减少污水浓度,还能过滤掉污水中大部分的杂质,操作方法简便,结构稳固,方便污水处理工作的进行等优点。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高效复合填料生物滤池,包括沉淀装置、曝气装置、过滤层和传动装置,沉淀装置内侧的中段偏上位置固定安装有过滤层,曝气装置底部的一侧连接有水管,沉淀装置内部的底侧设有沉淀池,沉淀池内部的一侧设有水泵A,水管通过连接水泵A使沉淀装置连接曝气装置,传动装置嵌入设置于曝气装置底部的一侧。进一步的,沉淀装置由筒体A、底座、顶盖、斜板、固定板、过滤网、沉淀池和水泵A构成,筒体A顶部的一侧通过合页与顶盖相连接,且筒体A内壁的中段对称安装有固定板,底座固定安装于筒体A底部,沉淀池固定安装于筒体A内部的底侧,且沉淀池的一侧安装有斜板,过滤网的两端通过连接于固定板一侧从而使过滤网安装于筒体A内壁的中段,水泵A固定安装于沉淀池底部的一侧;筒体A、底座和顶盖稳固整体结构,斜板使过滤好的污水能流入沉淀池内,固定板用于安装过滤网,过滤网进一步过滤污水,沉淀池放置污水,使污水中的污泥沉淀,水泵A将沉淀池内沉淀过的污水抽至曝气装置内。进一步的,曝气装置由筒盖、水管、筒体B、主干管、曝气支管、曝气孔、曝气管和曝气机构成,筒盖通过顶部一侧的合页连接筒体B,水管的一端嵌入设置于筒体B一侧中段的开口内,另一端嵌入设置于筒体A一侧的底部内并与水泵A相连接,主干管顶端安装于传动装置内部,曝气支管呈等距离交错安装于主干管两侧,曝气孔呈等距离安装于曝气管两侧,曝气管一端嵌入于筒体B顶部的一侧,另一端与曝气机相连接;筒盖和筒体B稳固整体结构,水管连接水泵A,使经过过滤的污水排放至曝气装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主干管支撑曝气支管,当曝气机向曝气支管输送混凝剂和絮凝剂时,曝气支管会通过曝气孔将混凝剂和絮凝剂通过微气泡的形式喷洒至筒体B内部。进一步的,过滤层由活性炭过滤层、碎石过滤层、尼龙过滤网和过滤袋构成,活性炭过滤层安装于碎石过滤层顶部,碎石过滤层安装于尼龙过滤网顶部,尼龙过滤网安装于过滤袋顶部;活性炭过滤层可以净化水中细小杂质、过滤水中容色值、去除水中异味,碎石过滤层混合滤料,废水通过碎石过滤层时,其中的滤料截留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使微生物很快繁殖起来,微生物又进一步吸附了废水中溶解性和胶体有机物,尼龙过滤层进一步过滤废水中的微小颗粒,过滤袋内填装聚丙烯酰胺,而聚丙烯酰胺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可以降低液体之间的磨擦阻力,从而截留污水中的污泥。进一步的,传动装置由水泵B、过滤布和排水管构成,所述水泵B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过滤布的一侧,所述排水管嵌入设置于筒体B底部的一侧并与过滤布另一侧相连接;水泵将处理好的污水抽出,过滤布过滤掉污水中的浮沫,排水管将污水排放至之后的污水处理设备。本技术的具体优点体现为:优点1:过滤层内的活性炭过滤层可以净化水中细小杂质、过滤水中容色值、去除水中异味,碎石过滤层混合滤料,废水通过碎石过滤层时,其中的滤料截留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使微生物很快繁殖起来,微生物又进一步吸附了废水中溶解性和胶体有机物,尼龙过滤层进一步过滤废水中的微小颗粒,过滤袋内填装聚丙烯酰胺,而聚丙烯酰胺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可以降低液体之间的磨擦阻力,从而截留污水中的污泥,从而达到初步净化污水的目的。优点2:沉淀池内存放过滤后的污水,从而对过滤好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而曝气装置可以使污水中的杂质在混凝剂和絮凝剂的共同作用下,悬浮物发生物理絮凝和化学絮凝,从而形成大的悬浮物絮团,在气泡群的浮升作用下“絮团”浮上液面形成浮渣,便于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优点3:整个污水净化工作步骤多为装置自动处理,而且操作方法简单快捷,无需耗费太多人力即可完成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高效复合填料生物滤池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格式:沉淀装置1、筒体A101、底座102、顶盖103、斜板104、固定板105、过滤网106、沉淀池107、水泵A108、曝气装置2、筒盖201、水管202、筒体B203、主干管204、曝气支管205、曝气孔206、曝气管207、曝气机208、过滤层3、活性炭过滤层301、碎石过滤层302、尼龙过滤网303、过滤袋304、传动装置4、水泵B401、过滤布402、排水管40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高效复合填料生物滤池,如说明书附图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包括沉淀装置1、曝气装置2、过滤层3和传动装置4,沉淀装置1内侧的中段偏上位置固定安装有过滤层3,曝气装置2底部的一侧连接有水管202,沉淀装置1内部的底侧设有沉淀池107,沉淀池107内部的一侧设有水泵A108,水管202通过连接水泵A108使沉淀装置1连接曝气装置2,传动装置4固定安装于曝气装置2顶部的内侧。更具体而言,沉淀装置1由筒体A101、底座102、顶盖103、斜板104、固定板105、过滤网106、沉淀池107和水泵A108构成,筒体A101顶部的一侧通过合页与顶盖103相连接,且筒体A101内壁的中段对称安装有固定板105,底座102固定安装于筒体A101底部,沉淀池107固定安装于筒体A101内部的底侧,且沉淀池107的一侧安装有斜板104,过滤网106的两端通过连接于固定板105一侧从而使过滤网106安装于筒体A101内壁的中段,水泵A108固定安装于沉淀池107底部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筒体A101、底座102和顶盖103稳固整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复合填料生物滤池,包括沉淀装置(1)、曝气装置(2)、过滤层(3)和传动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装置(1)内侧的中段偏上位置固定安装有过滤层(3),所述曝气装置(2)底部的一侧连接有水管(202),沉淀装置(1)内部的底侧设有沉淀池(107),所述沉淀池(107)内部的一侧设有水泵A(108),所述水管(202)通过连接水泵A(108)使沉淀装置(1)连接曝气装置(2),所述传动装置(4)嵌入设置于曝气装置(2)底部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复合填料生物滤池,包括沉淀装置(1)、曝气装置(2)、过滤层(3)和传动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装置(1)内侧的中段偏上位置固定安装有过滤层(3),所述曝气装置(2)底部的一侧连接有水管(202),沉淀装置(1)内部的底侧设有沉淀池(107),所述沉淀池(107)内部的一侧设有水泵A(108),所述水管(202)通过连接水泵A(108)使沉淀装置(1)连接曝气装置(2),所述传动装置(4)嵌入设置于曝气装置(2)底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复合填料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装置(1)由筒体A(101)、底座(102)、顶盖(103)、斜板(104)、固定板(105)、过滤网(106)、沉淀池(107)和水泵A(108)构成,所述筒体A(101)顶部的一侧通过合页与顶盖(103)相连接,且筒体A(101)内壁的中段对称安装有固定板(105),所述底座(102)固定安装于筒体A(101)底部,所述沉淀池(107)固定安装于筒体A(101)内部的底侧,且沉淀池(107)的一侧安装有斜板(104),所述过滤网(106)的两端通过连接于固定板(105)一侧从而使过滤网(106)安装于筒体A(101)内壁的中段,所述水泵A(108)固定安装于沉淀池(107)底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复合填料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2)由筒盖(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靖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维清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