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003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所述装置包括:污泥收集模块、泥水分离模块和净水模块,所述净水模块包括电子阀和处理器,污泥收集模块包括第一污水池、污泥泵和进泥管,其中,所述进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的侧面,所述污泥泵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的竖直中心所在的直线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污水池的池底板,所述污泥收集模块通过污泥管与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出水口与所述净水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净水模块的输出端与出水池相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电子阀对通过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出水口进入的污水进行流量控制,能够提升对污水处理的净水效果,提升污水净化后的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随之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很多流经城市的河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在对河道中的污水进行处理时,现有的方案中通常采用简单的过滤操作以对污水进行处理,导致了污水处理时的净水效果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能够提升对污水处理的净水效果,提升污水净化后的水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污水处理装置,智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污泥收集模块、泥水分离模块和净水模块,所述净水模块包括电子阀和处理器,污泥收集模块包括第一污水池、污泥泵和进泥管,其中,所述进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的侧面,所述污泥泵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的竖直中心所在的直线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污水池的池底板,所述污泥收集模块通过污泥管与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出水口与所述净水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净水模块的输出端与出水池相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电子阀对通过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出水口进入的污水进行流量控制。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污水池包括第一进泥孔、第二进泥孔、第三进泥孔和第四进泥孔,所述第一进泥孔与所述第三进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进泥孔与所述第四进泥孔相对设置,所述进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的侧面,包括:所述进泥管通过所述第一进泥孔、第二进泥孔、第三进泥孔和第四进泥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的侧面。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污泥收集模块中的第一污水池为圆柱形水池。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泥水分离模块包括玻璃连通器、排泥管、第二污水池和出水管,其中,所述玻璃连通器设置于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输入端所在所述第二污水池的第一侧面;所述排泥管设置于所述第二污水池的池底板;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设置于与所述第二污泥池的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净水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泥管设置于所述第二污水池的池底板,包括:所述排泥管以等间隔的方式设置与所述第二污水池的池底板。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净水模还块包括净水层、排气系统和排水渠,其中,所述净水模块的输入端设置于所述净水层的第一侧面;所述排气系统设置于所述净水层内,用于对所述净水层进行排气;所述排水渠设置于所述净水层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为相对的侧面,所述排水渠的输出端与所述净化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净水层包括第一子净水层、第二子净水层、第三子净水层、第四子净水层和排水管,所述第一子净水层包括黄沙,所述第二子净水层包括粗砂,所述第三子净水层包括活性炭,所述第四子净水层包括碎石,其中,所述第一子净水层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二子净水层的第一面相连接,所述第二子净水层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三子净水层的第一面相连接,所述第三子净水层的第二面与所述第四子净水层的第一面相连接,所述第四子净水层的第二面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接。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子净水层的第二面通过排水孔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接。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呈阵列排布。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能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污水处理装置。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智能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泥收集模块、泥水分离模块和净水模块,所述净水模块包括电子阀和处理器,污泥收集模块包括第一污水池、污泥泵和进泥管,其中,所述进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的侧面,所述污泥泵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的竖直中心所在的直线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污水池的池底板,所述污泥收集模块通过污泥管与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出水口与所述净水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净水模块的输出端与出水池相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电子阀对通过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出水口进入的污水进行流量控制,因此,相对于现有方案中仅通过简单的过滤操作对污水进行净化,能够通过污水收集装置获取到污水,通过泥水分离模块和净水模块对污水进行净化,可以提升污水净化时的净化效果,提升污水净化后的水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污水池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智能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智能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智能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污泥收集模块10、泥水分离模块20和净水模块30,所述净水模块30包括电子阀310和处理器,污泥收集模块10包括第一污水池110、污泥泵120和进泥管130,其中,所述进泥管130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110的侧面,所述污泥泵120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110的竖直中心所在的直线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污水池110的池底板,所述污泥收集模块10通过污泥管与所述泥水分离模块10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泥水分离模块20的出水口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污泥收集模块、泥水分离模块和净水模块,所述净水模块包括电子阀和处理器,污泥收集模块包括第一污水池、污泥泵和进泥管,其中,/n所述进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的侧面,所述污泥泵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的竖直中心所在的直线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污水池的池底板,所述污泥收集模块通过污泥管与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n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出水口与所述净水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净水模块的输出端与出水池相连接;/n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电子阀对通过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出水口进入的污水进行流量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污泥收集模块、泥水分离模块和净水模块,所述净水模块包括电子阀和处理器,污泥收集模块包括第一污水池、污泥泵和进泥管,其中,
所述进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的侧面,所述污泥泵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的竖直中心所在的直线上且靠近所述第一污水池的池底板,所述污泥收集模块通过污泥管与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出水口与所述净水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净水模块的输出端与出水池相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电子阀对通过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出水口进入的污水进行流量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水池包括第一进泥孔、第二进泥孔、第三进泥孔和第四进泥孔,所述第一进泥孔与所述第三进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进泥孔与所述第四进泥孔相对设置,所述进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的侧面,包括:
所述进泥管通过所述第一进泥孔、第二进泥孔、第三进泥孔和第四进泥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污水池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收集模块中的第一污水池为圆柱形水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分离模块包括玻璃连通器、排泥管、第二污水池和出水管,其中,
所述玻璃连通器设置于所述泥水分离模块的输入端所在所述第二污水池的第一侧面;
所述排泥管设置于所述第二污水池的池底板;
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设置于与所述第二污水池的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净水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羽胡凡汪春燕张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生太修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