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油墨烘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9259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2
一种水性油墨烘干设备,设置有主体、输送装置、用于对印有水性油墨的印刷品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用于对经加热装置加热后的印刷品进行减压干燥的减压装置和壳体,壳体、输送装置、加热装置和减压装置分别固定装配于主体,加热装置和减压装置位于壳体内部,且减压装置的出气端位于壳体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印有水性油墨的印刷品进行减压加热的方式进行烘干,与现有技术中的常压烘干相比烘干效率提高30%,而烘干温度比现有技术至少降低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油墨烘干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性油墨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水性油墨烘干设备。
技术介绍
水性油墨简称为水墨,柔性版水性墨也称液体油墨,它主要由水溶性树脂、有机颜料和溶剂及相关助剂经复合研磨加工而成,水性油墨特别适用于烟、酒、食品、饮料、药品和儿童玩具等卫生条件要求严格的包装印刷产品。随着水性油墨的使用越来越多,对于水性油墨的产量也越来越高,进而对于水性油墨的制备器械要求也随之提高,但是现有技术中,对印刷后的水性油墨烘干操作只是在常压环境下,进行简单的旋转动作加速烘干,导致烘干效率低下。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水性油墨烘干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水性油墨烘干设备。该水性油墨烘干设备具有烘干效率高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提供一种水性油墨烘干设备,设置有主体、输送装置、用于对印有水性油墨的印刷品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用于对经加热装置加热后的印刷品进行减压干燥的减压装置和壳体,壳体、输送装置、加热装置和减压装置分别固定装配于主体,加热装置和减压装置位于壳体内部,且减压装置的出气端位于壳体外部。优选的,上述减压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将用于印刷品整体吸附且与印刷品匹配的抽吸部,抽吸部装配于壳体内部,且抽吸部位于输送装置的上方。优选的,上述抽吸部设置有抽吸主体、用于检测印刷品位置的到位检测传感器和抽吸板,到位检测传感器装配于抽吸主体的外表面,抽吸板装配于抽吸主体的底部。优选的,上述抽吸板设置有由多个通孔组成的抽吸区域。将所述抽吸区域的面积定义S1,印刷品的面积定义为S2,在印刷品中印有水性油墨的印刷区域面积定义为S3,存在S3≤S1<S2。优选的,上述抽吸主体设置有用于与印刷品边缘密封抵接的缘边,缘边一体连接抽吸主体的边缘。优选的,上述加热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热风输出部,热风输出部配于壳体内部,热风输出部位于输送装置的上方且热风输出部的进风口位于壳体的外部。优选的,上述热风输出部的出风口与输送装置所在平面成夹角α,存在30°≤α≤80°。本技术的水性油墨烘干设备,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入端与到位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抽吸部的风机连接。优选的,上述热风输出部和抽吸部都设置有多个,热风输出部和抽吸部呈交替分布。本技术的一种水性油墨烘干设备,设置有主体、输送装置、用于对印有水性油墨的印刷品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用于对经加热装置加热后的印刷品进行减压干燥的减压装置和壳体,壳体、输送装置、加热装置和减压装置分别固定装配于主体,加热装置和减压装置位于壳体内部,且减压装置的出气端位于壳体外部。本技术通过对印有水性油墨的印刷品进行减压加热的方式进行烘干,与现有技术中的常压烘干相比烘干效率提高30%,而烘干温度比现有技术至少降低5℃。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水性油墨烘干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隐藏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抽吸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仰视图。在图1至图4中,包括有:输送装置100、热风输出部200、出风口210、抽吸部300、抽吸主体310、缘边311、到位检测传感器320、抽吸板330、通孔331、壳体400。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水性油墨烘干设备,如图1至4所示,设置有主体、输送装置100、用于对印有水性油墨的印刷品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用于对经加热装置加热后的印刷品进行减压干燥的减压装置和壳体400,壳体400、输送装置100、加热装置和减压装置分别固定装配于主体,加热装置和减压装置位于壳体400内部,且减压装置的出气端位于壳体400外部。本技术的减压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将用于印刷品整体吸附且与印刷品匹配的抽吸部300,抽吸部300装配于壳体400内部,且抽吸部300位于输送装置100的上方。其中抽吸部300设置有抽吸主体310、用于检测印刷品位置的到位检测传感器320和抽吸板330,到位检测传感器320装配于抽吸主体310的外表面,抽吸板330装配于抽吸主体310的底部。抽吸板330设置有由多个通孔331组成的抽吸区域。抽吸板330及通孔331的作用是防止减压装置的负压过大使印刷品抽破。将抽吸区域的面积定义S1,印刷品的面积定义为S2,在印刷品中印有水性油墨的印刷区域面积定义为S3,存在S3≤S1<S2。抽吸主体310设置有用于与印刷品边缘密封抵接的缘边311,缘边311一体连接抽吸主体310的边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抽吸区域的面积、印刷品的面积和印刷区域面积的关系有缘边311的设计,可以使印刷区域全部位于抽吸区域范围内,同时又能保证抽吸部300和印刷品边缘的密效果。加热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热风输出部200,热风输出部200配于壳体400内部,热风输出部200位于输送装置100的上方且热风输出部200的进风口位于壳体400的外部。热风输出部200的出风口210与输送装置100所在平面成夹角α,存在30°≤α≤80°。本实施例具体的夹角为4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夹角的设计能有利于热风顺利经在输送装置100表面输送的印刷品表面经过,同时能使热风在壳体400产生环流,提高印刷品的导热效果。热风输出部200和抽吸部300都设置有多个,热风输出部200和抽吸部300呈交替分。多个抽吸部300可以使印刷品在输送装置100输送过程中进行多次减压烘干,从而增加干燥效果。而多个热风输出部200可以保持在印刷品在输送装置100输送过程中的温度。本实施例的抽吸部300设置有两个,热风输出部200设置有三个。本技术以本实施例进行工作原理说明,具体如下:三个热风输出部200分布于壳体内部,对壳体内部区域内进行加热,输送装置将印刷品输送至壳体内部进行加热,当加热后的印刷品输送至抽吸部时,抽吸部300对高温印刷品进行整体吸附,对水性油墨的印刷区域进行局部减压抽吸,当抽吸一段时间后撤去负压,印刷品继续由输送装置输送到下一个抽吸部300再一次进行减压抽吸,从而对印刷品进行进一步烘干,因为减压抽吸能降低液体的蒸气压,从而加速印在印刷品表面的水性油墨的液体气化,因此与常压烘干相比,本技术的烘干效率更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到位检测传感器320为具有检测区域内物体的位置功能,可以为激光传感器或者摄像头等,对于具有这种功能的到位检测传感器320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广范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其工作原理、型号选择及连接关系,在此不再一一累述。该水性油墨烘干设备,通过对印有水性油墨的印刷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性油墨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主体、输送装置、用于对印有水性油墨的印刷品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用于对经加热装置加热后的印刷品进行减压干燥的减压装置和壳体,壳体、输送装置、加热装置和减压装置分别固定装配于主体,加热装置和减压装置位于壳体内部,且减压装置的出气端位于壳体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油墨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主体、输送装置、用于对印有水性油墨的印刷品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用于对经加热装置加热后的印刷品进行减压干燥的减压装置和壳体,壳体、输送装置、加热装置和减压装置分别固定装配于主体,加热装置和减压装置位于壳体内部,且减压装置的出气端位于壳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油墨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装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将用于印刷品整体吸附且与印刷品匹配的抽吸部,抽吸部装配于壳体内部,且抽吸部位于输送装置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性油墨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部设置有抽吸主体、用于检测印刷品位置的到位检测传感器和抽吸板,到位检测传感器装配于抽吸主体的外表面,抽吸板装配于抽吸主体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性油墨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板设置有由多个通孔组成的抽吸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性油墨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抽吸区域的面积定义S1,印刷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丙午胡震夏小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哲铭油墨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