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保暖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922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蓄热保暖面料,从内到外依次包括里层、中间层和表层,相邻层之间相互固定在一起;里层由涤纶与再生纤维素纤维两种材质混合而成,并且里层经亲水整理剂整理得到;中间层为蓄热空气层,蓄热空气层由涤纶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制得,并且蓄热空气层面料经过拉毛或磨毛处理;表层为全棉面料层,并且全棉面料层由多个第一经线和多个第一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该蓄热保暖面料具备优良的蓄热保暖功能,同时面料触感亲肤、温暖,是一款针对睡眠环境的保暖功能性床品面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保暖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特别涉及一种蓄热保暖面料。
技术介绍
秋冬床品面料除了保证基本的舒适性能,保暖性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指标。目前,秋冬床品面料以全棉磨毛为主,虽然经磨毛处理后提升了面料的接触暖感,但还不能令对保暖性能要求高的消费者满意。传统的蓄热保暖面料结构简单,大多数都在在面料的内部涂抹铝点,从而提高面料的蓄热保暖功能,但是这种面料结构单一易折损,且成本较高;此外,还有一些多层保暖面料,但是面料与面料之间的连接不是特别牢固,影响保暖效果。因此,亟需一款针对睡眠环境并且具备优良的蓄热保暖功能,同时面料触感亲肤、温暖的保暖功能性床品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保暖面料,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蓄热保暖面料,从内到外依次包括里层、中间层和表层,相邻层之间相互固定在一起;里层由涤纶与再生纤维素纤维两种材质混合而成,并且里层经亲水整理剂整理得到;中间层为蓄热空气层,蓄热空气层由涤纶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制得,并且蓄热空气层面料经过拉毛或磨毛处理;表层为全棉面料层,并且全棉面料层由多个第一经线和多个第一纬线相互交叉编织而成。其中:里层与皮肤直接接触,起到吸收人体在睡眠中产生的热量及湿气;中间层为面料的蓄热空气层,提升面料的保暖性能;表层不与皮肤接触,防止热量散湿。中间层面料经拉毛或磨毛,能够提升面料蓬松度,增加面料蓄热空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亲水整理剂选自玻尿酸整理剂。其中:亲水整理剂具有以下优点:(1)提供纤维及织物良好的软润滑手感;(2)具有极强的亲水性,能明显增强纤维及织物的吸水性;(3)具有极低的泡沫;(4)易溶解性,可任意比例溶解于水中。玻尿酸整理剂是安全性很高的护肤整理剂。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不影响织物的强度、手感、透气性和再润湿性。适用于棉、毛、丝、麻、化纤织物的护肤整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再生纤维素纤维选自粘胶、莫代尔、莱赛尔、竹纤维或其混合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涤纶纤维的横截面为异性截面,异性截面为扁平型、中空型、十字型或双十字型。其中:异形截面与普通圆形截面相比,有助于提升织物的蓬松度和抗起毛起球性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涤纶纤维在所述蓄热空气层中的质量占比为≥60%。其中:涤纶纤维在混纺纱中质量占比为≥60%的设置,该混纺比有利于提升面料的接触暖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全棉面料层由棉纤维材质制得。其中:棉纤维材质能够保证一定的透气性能,防止闷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层与表层所用经纬纱支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层与表层的经纬密度相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层的织物组织为五枚缎纹组织或三上一下斜纹组织或二上二下斜纹组织中的一种或具有相同组织循环和交织次数的变化组织,表层的织物组织为二上一下斜纹组织或平纹组织中的一种。其中:面料中间层松软,能够防止热量散失过快,有利于增加中间层蓄热保暖能力;表层较紧实,能够降低表层的散热速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里层与中间层之间通过粘接剂连接,中间层与表层之间通过粘接剂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蓄热保暖面料,通过将与皮肤直接接触面进行亲水整理,有效吸收人体散失的湿热,并转化为热能;采用异形截面涤纶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纱线织成中间层面料,并对面料表层进行拉毛和磨毛整理,提升面料的蓄热能力与接触暖感;中间层面料组织松软表层面料组织紧密,有利于增加中间层蓄热保暖能力,又降低表层的散热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蓄热保暖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涤纶纤维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表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一种蓄热保暖面料,从内到外依次包括里层1、中间层2和表层3,相邻层之间相互固定在一起;里层1由涤纶与再生纤维素纤维两种材质混合而成,并且里层1经亲水整理剂整理得到,亲水整理剂选自玻尿酸整理剂;其中:亲水整理剂具有以下优点:(1)提供纤维及织物良好的软润滑手感;(2)具有极强的亲水性,能明显增强纤维及织物的吸水性;(3)具有极低的泡沫;(4)易溶解性,可任意比例溶解于水中。玻尿酸整理剂是安全性很高的护肤整理剂。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不影响织物的强度、手感、透气性和再润湿性。适用于棉、毛、丝、麻、化纤织物的护肤整理。中间层2为蓄热空气层,蓄热空气层由涤纶纤维21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制得,并且蓄热空气层面料经过拉毛或磨毛处理;再生纤维素纤维选自粘胶、莫代尔、莱赛尔、竹纤维或其混合物,涤纶纤维21的横截面为异性截面,异性截面为扁平型、中空型、十字型或双十字型,涤纶纤维在所述蓄热空气层中的质量占比为≥60%;其中:中间层1面料经拉毛或磨毛,能够提升面料蓬松度,增加面料蓄热空间;异形截面与普通圆形截面相比,有助于提升织物的蓬松度和抗起毛起球性能;涤纶纤维在混纺纱中质量占比为≥60%的设置,该混纺比有利于提升面料的接触暖感。表层3为全棉面料层,并且全棉面料层由多个第一经线31和多个第一纬线32相互交叉编织而成,全棉面料层由棉纤维材质制得,这样设置,棉纤维材质能够保证一定的透气性能,防止闷热。其中:里层1与皮肤直接接触,起到吸收人体在睡眠中产生的热量及湿气;中间层2为面料的蓄热空气层,提升面料的保暖性能;表层3不与皮肤接触,防止热量散湿。中间层2与表层3所用经纬纱支和经纬密度相同;中间层2的织物组织为五枚缎纹组织或三上一下斜纹组织或二上二下斜纹组织中的一种或具有相同组织循环和交织次数的变化组织,表层3的织物组织为二上一下斜纹组织或平纹组织中的一种。其中:面料中间层2松软,能够防止热量散失过快,有利于增加中间层2蓄热保暖能力;表层3较紧实,能够降低表层3的散热速度。里层1与中间层3之间通过粘接剂连接,中间层2与表层3之间通过粘接剂连接。如图2所示,涤纶纤维横截面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为双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从内到外依次包括里层(1)、中间层(2)和表层(3),相邻层之间相互固定在一起;所述里层(1)由涤纶与再生纤维素纤维两种材质混合而成,并且所述里层(1)经亲水整理剂整理得到;所述中间层(2)为蓄热空气层,所述蓄热空气层由涤纶纤维(21)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制得,并且所述蓄热空气层面料经过拉毛或磨毛处理;所述表层(3)为全棉面料层,并且所述全棉面料层由多个第一经线(31)和多个第一纬线(32)相互交叉编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从内到外依次包括里层(1)、中间层(2)和表层(3),相邻层之间相互固定在一起;所述里层(1)由涤纶与再生纤维素纤维两种材质混合而成,并且所述里层(1)经亲水整理剂整理得到;所述中间层(2)为蓄热空气层,所述蓄热空气层由涤纶纤维(21)与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制得,并且所述蓄热空气层面料经过拉毛或磨毛处理;所述表层(3)为全棉面料层,并且所述全棉面料层由多个第一经线(31)和多个第一纬线(32)相互交叉编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整理剂选自玻尿酸整理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纤维素纤维选自粘胶、莫代尔、莱赛尔、竹纤维或其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热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纤维(21)的横截面为异性截面,所述异性截面为扁平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世林蔡学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盖宝家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