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及打捞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821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9
一种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及打捞方法,它包括入水打捞机构、转移机构、拦漂架和搭接座,通过入水打捞机构和转移机构与搭接座连接,入水打捞机构的上端位于转移机构的下端上部,转移机构的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拦漂架的限高架与入水打捞机构前端两侧连接,变幅缸推动入水打捞机构前端调节入水深度,通过入水打捞机构打捞水面的漂浮物,转移机构连续将漂浮物转移至水面上部的闸板上,拦漂箱聚拢漂浮物,限高架限制打捞漂浮物的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原大型清漂船漂浮物打捞高差较大导致打捞和转移不能连贯性,造成上带率低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在较大高度差的状态下连续打捞漂浮物,提高上带和打捞效率,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及打捞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清漂破碎
,涉及一种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及打捞方法。
技术介绍
每年汛期和蓄水期,长江上游的大量漂浮物会到达三峡大坝坝前,浮在水面或者半潜于水中,形成大面积的聚集,对三峡枢纽的安全稳定运行及坝前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010-2020年,坝前平均来漂量近10万m³,其中年度最大来漂量约38万m³。而面对如此巨大的漂浮物清漂量,常规30m级以下清漂船在清漂能力上难以满足清漂要求。而大型清漂船,即40m级以上的清漂船,其型深多为4m左右、吃水深度约2m,巨大的高度差对漂浮物如何通过打捞装置上带及上带后如何对接输送及转运系统成为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及打捞方法,采用入水打捞机构和转移机构与搭接座连接,入水打捞机构的上端位于转移机构的下端上部,转移机构的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拦漂架的限高架与入水打捞机构前端两侧连接,变幅缸推动入水打捞机构前端调节入水深度,入水打捞机构打捞水面的漂浮物,转移机构连续将漂浮物转移至水面上部的闸板上,拦漂箱聚拢漂浮物,限高架限制打捞漂浮物的高度,在较大高度差的状态下连续打捞漂浮物,提高上带和打捞效率,操作简单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它包括入水打捞机构、转移机构、拦漂架和搭接座;所述搭接座位于入水打捞机构和转移机构的两端的搭接处与其连接,入水打捞机构的上端位于转移机构的下端上部,转移机构的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拦漂架的限高架与入水打捞机构前端两侧连接,变幅缸推动入水打捞机构前端调节入水深度。所述入水打捞机构包括入水板两侧连接的挡板,以及位于入水板两端的入水主动轴和入水从动轴,打捞马达与入水主动轴连接。所述转移机构包括位于转移架两端的主动转移轴和从动转移轴,以及与主动转移轴连接的转移马达。所述转移机构较高的一端设置抬升架,抬升架的斜梁上设置支座与转移架连接,位于转移架下侧设置引漏板与斜梁侧面连接。入水主动轴和入水从动轴上设置链轮与链网配合。主动转移轴和从动转移轴与镂空输送带配合,位于镂空输送带外侧面上径向设置波形结构的挡条。入水从动轴和从动转移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调节机构,调节螺钉与固定板端头的端板配合与固定座抵触,锁紧螺钉穿过固定板上的调节孔。所述拦漂架包括与限高架两端连接的拦漂箱,以及与拦漂箱连接的变幅缸;限高架为倒U型的框架结构,拦漂箱由中空的管道组成的箱体结构。所述搭接座包括与座体上侧两端连接的轴头座,两个轴头座分别与入水打捞机构和转移机构连接。如上所述的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的自动打捞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S1,入水角调整,变幅缸伸展,施加拦漂箱的推力,拦漂箱推动拦漂架带动入水打捞机构前端没入水中,当拦漂架离水面的高度达到设定高度,或者入水打捞机构前端没入水中的深度达到设定深度时,变幅缸停止;S2,捞漂,转移马达启动,驱动入水主动轴旋转带动链网和入水从动轴旋转,将漂浮物从入水打捞机构前端向后端转移;转移时,大部分漂浮裹挟的水从链网穿过,沿入水板回流至水中;S3,限漂,在S2中,当漂浮物的高度超过限高架时,被限高架阻挡再次回落至水面上;位于限高架两侧的拦漂箱将漂浮物拦截在入水打捞机构前端,使漂浮聚拢于入水打捞机构前端上部;S4,转漂,当漂浮物从入水打捞机构后端落至转移机构上时,转移马达启动,驱动主动转移轴旋转带动镂空输送带和从动转移轴旋转,将漂浮物向入水打捞机构后端转移,落入至甲板上部的下道工序设备内;此步骤中,镂空输送带转动时,挡条阻挡漂浮物下滑;S5,引水,当入水打捞机构运行的过程中,位于入水打捞机构上端漂浮物裹挟的水从镂空输送带穿过滴落到引漏板上,沿引漏板回流至水中;S6,张紧,当链网处于松弛状态下,拧松锁紧螺钉,旋转调节螺钉与固定座抵触,使固定板与固定座之间的距离增大,张紧链网;同理,当镂空输送带处于松弛状态时,按照该步骤张紧镂空输送带。一种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它包括入水打捞机构、转移机构、拦漂架和搭接座;搭接座位于入水打捞机构和转移机构的两端的搭接处与其连接,入水打捞机构的上端位于转移机构的下端上部,转移机构的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拦漂架的限高架与入水打捞机构前端两侧连接,变幅缸推动入水打捞机构前端调节入水深度。结构简单,通过入水打捞机构和转移机构与搭接座连接,入水打捞机构的上端位于转移机构的下端上部,转移机构的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拦漂架的限高架与入水打捞机构前端两侧连接,变幅缸推动入水打捞机构前端调节入水深度,通过入水打捞机构打捞水面的漂浮,转移机构连续将漂浮物转移至水面上部的闸板上,拦漂箱聚拢漂浮物,限高架限制打捞漂浮物的高度,在较大高度差的状态下连续打捞漂浮物,提高上带和打捞效率,操作简单方便。在优选的方案中,入水打捞机构包括入水板两侧连接的挡板,以及位于入水板两端的入水主动轴和入水从动轴,打捞马达与入水主动轴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时,打捞马达驱动入水主动轴旋转带动链网和入水从动轴旋转,将漂浮从水中逐渐打捞至水面后向后运动,漂浮物随链网运动过程中,位于入水板两侧的挡板规整漂浮物的同时避免其再次掉落到水中。在优选的方案中,转移机构包括位于转移架两端的主动转移轴和从动转移轴,以及与主动转移轴连接的转移马达。结构简单,使用时,转移马达驱动主动转移轴旋转带动镂空输送带和从动转移轴旋转,将落入镂空输送带上的漂浮物从甲板下部的水面转移至甲板上部。在优选的方案中,转移机构较高的一端设置抬升架,抬升架的斜梁上设置支座与转移架连接,位于转移架下侧设置引漏板与斜梁侧面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时,抬升架固定船甲板上,引漏板较低的第一端延伸至甲板前端的开口处,将从镂空输送带滴落的水汇集后溢流至开口处,使其再次回流至水中,避免船甲板上积水。在优选的方案中,入水主动轴和入水从动轴上设置链轮与链网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时,选用链网作为入水打捞机构的转动组成部件,在漂浮物位于链网上部时,当链网处于转动状态的情况下,漂浮物随链网向上运动,由链网承载漂浮物,水从链网孔滤出,载重性和滤水性能好,有利于提高漂浮物上带率。在优选的方案中,主动转移轴和从动转移轴与镂空输送带配合,位于镂空输送带外侧面上径向设置波形结构的挡条。结构简单,使用时,采用镂空输送带作为转移机构的转动组成部件,在转移漂浮物的过程中,进一步过滤掉漂浮物裹挟的水,使漂浮物的含水量进一步减小,位于镂空输送带上径向设置的挡条,有利于阻止漂浮物转移过程中打滑。在优选的方案中,入水从动轴和从动转移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调节机构,调节螺钉与固定板端头的端板配合与固定座抵触,锁紧螺钉穿过固定板上的调节孔。结构简单,安装时,固定座安装于入水板和转移架的前端处,固定板与入水板和转移架上的卡板滑动配合,当链网或镂空输送带松动塌落时,松开锁紧螺钉,旋转调节螺钉与固定座抵触驱动固定板滑动,张紧链网或镂空输送带。在优选的方案中,拦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入水打捞机构(1)、转移机构(2)、拦漂架(3)和搭接座(4);所述搭接座(4)位于入水打捞机构(1)和转移机构(2)的两端的搭接处与其连接,入水打捞机构(1)的上端位于转移机构(2)的下端上部,转移机构(2)的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拦漂架(3)的限高架(31)与入水打捞机构(1)前端两侧连接,变幅缸(33)推动入水打捞机构(1)前端调节入水深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入水打捞机构(1)、转移机构(2)、拦漂架(3)和搭接座(4);所述搭接座(4)位于入水打捞机构(1)和转移机构(2)的两端的搭接处与其连接,入水打捞机构(1)的上端位于转移机构(2)的下端上部,转移机构(2)的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拦漂架(3)的限高架(31)与入水打捞机构(1)前端两侧连接,变幅缸(33)推动入水打捞机构(1)前端调节入水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入水打捞机构(1)包括入水板(11)两侧连接的挡板(12),以及位于入水板(11)两端的入水主动轴(13)和入水从动轴(14),打捞马达(15)与入水主动轴(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移机构(2)包括位于转移架(21)两端的主动转移轴(22)和从动转移轴(23),以及与主动转移轴(22)连接的转移马达(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移机构(2)较高的一端设置抬升架(25),抬升架(25)的斜梁上设置支座与转移架(21)连接,位于转移架(21)下侧设置引漏板(26)与斜梁侧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其特征是:入水主动轴(13)和入水从动轴(14)上设置链轮与链网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其特征是:主动转移轴(22)和从动转移轴(23)与镂空输送带配合,位于镂空输送带外侧面上径向设置波形结构的挡条(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其特征是:入水从动轴(14)和从动转移轴(2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调节机构(5),调节螺钉(52)与固定板(51)端头的端板(53)配合与固定座(54)抵触,锁紧螺钉(55)穿过固定板(51)上的调节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上层漂浮物自动打捞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拦漂架(3)包括与限高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郭棉明王海路卫兵余克涛范向军黄俊钱晓慧唐金龙李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