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腹胀辅助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752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0
一种消化内科腹胀辅助治疗装置,解决人工按摩进行腹部排气时工作效率低和增大了看护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包括手柄部和按摩部,所述手柄部包括有手持杆,所述手持杆上固定连接有圆台状的壳体,所述按摩部位于壳体的内,所述壳体上顶面开有环状槽,所述环状槽内滑动连接有可竖直移动的第一按摩杆,所述第一按摩杆上方设有可转动的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位于壳体内部并且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上滑动连接有可往复移动的第二按摩杆,所述第二按摩杆滑动连接有涡状块,所述涡状块同轴固定连接有可往复转动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上啮合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凸起块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科腹胀辅助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是涉及一种消化内科腹胀辅助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因此,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其中,消化内科患者常常存在腹部胀气状况,其是由于长时间不运动造成胃部缺乏活动而产生的,在进行胀气疏导治疗时,传统的方法是采用人工推拿,使胀气转移排出,运用人工进行腹部按摩排出胀气的方式,此工作方式见效慢,需医护人员耗费大量的人力,增大了看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消化内科腹胀辅助治疗装置,可以有效的解决人工按摩进行腹部排气时工作效率低和增大了看护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手柄部和按摩部,所述手柄部包括有手持杆,所述手持杆上固定连接有圆台状的壳体,所述按摩部位于壳体的内,所述壳体上顶面开有环状槽,所述环状槽内滑动连接有可竖直移动的第一按摩杆,所述第一按摩杆上方设有可转动的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位于壳体内部并且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壳体上开有三组“米”字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可往复移动的第二按摩杆,所述第二按摩杆滑动连接有涡状块,所述涡状块同轴固定连接有可往复转动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上啮合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凸起块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位于壳体内部并且与壳体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可转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不完全内齿轮,所述不完全内齿轮与所述凸起块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不完全外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位于不完全内齿轮和不完全外齿轮之间,不完全内齿轮和不完全外齿轮分别带动传动齿轮转动构成传动齿轮的往复回转机构。优选的,所述手持杆上开有若干个曲面的凹槽,所述凹槽右侧设有防护片,所述防护片与手持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按摩杆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下方固定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与第一按摩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按摩杆上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与凸起块相配合。优选的,所述导向槽周边设有环形的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与壳体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突出优点:本装置体积小巧,方便使用者拿取,可对不同位置进行按摩,按摩部内有第一按摩杆和第二按摩杆,按摩方式多样,更使用者带来跟多样的按摩体验,同时帮助使用者快速排出腹部在胀气,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辅助患者对腹部的胀气进行疏导,帮助患者尽快的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按摩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涡状块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按摩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持杆、2壳体、3环状槽、4第一按摩杆、5凸起块、6导向槽、7第二按摩杆、8涡状块、9传动齿轮、10驱动轴、11连接杆、12不完全内齿轮、13不完全外齿轮、14凹槽、15防护片、16弹簧、17挡片、18滚珠、19防护垫。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由图1-6给出,本技术包括手柄部和按摩部,所述手柄部包括有手持杆1,所述手持杆1上固定连接有圆台状的壳体2,所述按摩部位于壳体2的内,所述壳体2上顶面开有环状槽3,所述环状槽3内滑动连接有可竖直移动的第一按摩杆4,所述第一按摩杆4上方设有可转动的凸起块5,所述凸起块5位于壳体2内部并且与壳体2转动连接,所述壳体2上开有三组“米”字形的导向槽6,所述导向槽6内滑动连接有可往复移动的第二按摩杆7,所述第二按摩杆7滑动连接有涡状块8,所述涡状块8同轴固定连接有可往复转动的传动齿轮9,所述传动齿轮9上啮合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凸起块5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位于壳体2内部并且与壳体2转动连接。手持杆1为的形状为椭圆形,在使用者手握时无棱角握持时更加舒适,壳体2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底部较大的横截面增大装置对患者腹部的按摩面积,帮助患者尽快间腹部的胀气排出,凸起块5为环状的管,凸起块5上顶面是凹凸不平的平滑曲面,凸起块5与第一按摩杆4始终接触,在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时,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凸起块5进行单向的旋转同时驱动机构带动传动齿轮9进行往复回转运动,第一按摩杆4在凸起块5上部的曲面的作用下会竖直的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第一按摩杆4对患者进行按压式的按摩,第一按摩杆4有多个,都分布在环形槽内,第一按摩杆4和环形槽位于壳体2上顶面的外围,三组导向槽6位于壳体2上顶面的中部位置,在传动齿轮9往复转动时,传动齿轮9带打动涡状块8进行往复的回转运动,如图4所示在涡状块8顺时针旋转时,第二按摩杆7在涡状块8和导向槽6的作用下向涡状块8的中心相互聚拢,反之当涡状块8逆时针转动时第二按摩杆7向远离涡状块8中心的地方发散,从而现象在涡状块8往复回转时带动第二按摩杆7沿导向槽的相对滑动;壳体2上顶面的防护垫19为亲肤的柔软材质,提高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度。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可转动的驱动轴10,所述驱动轴10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上固定连接有不完全内齿轮12,所述不完全内齿轮12与所述凸起块5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10上固定连接有不完全外齿轮13,所述传动齿轮9位于不完全内齿轮12和不完全外齿轮13之间,不完全内齿轮12和不完全外齿轮13分别带动传动齿轮9转动构成传动齿轮9的往复回转机构。驱动轴10上连接有蜗轮蜗杆减速器,传动齿轮9有三组,均匀分布在不完全外齿轮13的四周,不完全内齿轮12和不完全齿轮的齿数为传动齿轮9总齿数的一半,并且不完全内齿轮12和不完全外齿轮13与传动齿轮9不同时啮合,不完全内齿轮12和不完全外齿轮13通过连接杆11和驱动轴10实现同步的同向旋转,传动齿轮9位于两者之间,如图5所示在驱动轴10顺时针转动时,不完全内齿轮12和不完全外齿轮13顺时针旋转,在不完全内齿轮12与传动齿轮9啮合时,传动齿轮9进行顺时针旋转,不完全内齿轮12啮合走完之后,在不完全外齿轮13与传动齿轮9啮合时带动传动齿轮9进行逆时针的旋转,从而实现传动齿轮9的往复回转运动。所述手持杆1上开有若干个曲面的凹槽14,所述凹槽14右侧设有防护片15,所述防护片15与手持杆1的右端固定连接。凹槽14可以增大手部与手持杆1的摩擦力,同时在手持杆1的底部加上防护片15也是为了防止手部与手持杆1发生相对的滑动,避免装置脱手的情况发生。所述第一按摩杆4上套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下方固定连接有挡片17,所述挡片17与第一按摩杆4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内科腹胀辅助治疗装置,包括手柄部和按摩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包括有手持杆(1),所述手持杆(1)上固定连接有圆台状的壳体(2),所述按摩部位于壳体(2)的内,所述壳体(2)上顶面开有环状槽(3),所述环状槽(3)内滑动连接有可竖直移动的第一按摩杆(4),所述第一按摩杆(4)上方设有可转动的凸起块(5),所述凸起块(5)位于壳体(2)内部并且与壳体(2)转动连接,所述壳体(2)上开有三组“米”字形的导向槽(6),所述导向槽(6)内滑动连接有可往复移动的第二按摩杆(7),所述第二按摩杆(7)滑动连接有涡状块(8),所述涡状块(8)同轴固定连接有可往复转动的传动齿轮(9),所述传动齿轮(9)上啮合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凸起块(5)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位于壳体(2)内部并且与壳体(2)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科腹胀辅助治疗装置,包括手柄部和按摩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包括有手持杆(1),所述手持杆(1)上固定连接有圆台状的壳体(2),所述按摩部位于壳体(2)的内,所述壳体(2)上顶面开有环状槽(3),所述环状槽(3)内滑动连接有可竖直移动的第一按摩杆(4),所述第一按摩杆(4)上方设有可转动的凸起块(5),所述凸起块(5)位于壳体(2)内部并且与壳体(2)转动连接,所述壳体(2)上开有三组“米”字形的导向槽(6),所述导向槽(6)内滑动连接有可往复移动的第二按摩杆(7),所述第二按摩杆(7)滑动连接有涡状块(8),所述涡状块(8)同轴固定连接有可往复转动的传动齿轮(9),所述传动齿轮(9)上啮合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凸起块(5)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位于壳体(2)内部并且与壳体(2)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腹胀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可转动的驱动轴(10),所述驱动轴(10)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上固定连接有不完全内齿轮(12),所述不完全内齿轮(12)与所述凸起块(5)固定连接,所述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丽萍李廷栋孔桂香冯美蓉丁霏霏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