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及按摩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51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包括背架、座架、底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直线驱动装置,背架下端和座架后端固定连接并呈预定角度设置,座架底部靠近座架后端位置铰接设置在底架上,座架前端铰接设置有腿架,第一连杆第一端与腿架铰接,第一连杆第二端、第二连杆第一端、直线驱动装置输出端均与座架底部靠近座架前端位置铰接。使用时,直线驱动装置直接驱动座架、背架转动,并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带动腿架相对座架、背架转动,使得人体上半身与下半身能够进行相对角度调节以形成不同的卧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及按摩椅
本技术涉及按摩椅
,特别涉及一种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及按摩椅。
技术介绍
按摩椅用于对人们进行自动按摩,通过按摩能够促进身体血液循环、缓解疲劳,以达到保健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按摩椅越来越多地在商场、车站等公共场所与人们相逢,人们也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按摩椅。现有技术中,按摩椅包括背架、座架、腿架和升降机构,背架与座架固定连接,座架与腿架固定连接,升降机构用于将背架、座架、腿架抬起和放下,但是,当按摩椅进行抬起和放下动作时,由于腿架不能相对背架、座架转动,使得人体上半身与下半身不能相对角度调节以形成不同的卧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及按摩椅,能够灵活调节腿架与背架、座架的相对夹角,以调节人体上半身与下半身的相对角度,调整卧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包括背架、座架、底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直线驱动装置,所述背架下端和所述座架后端固定连接并呈预定角度设置,所述座架底部靠近所述座架后端位置铰接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所述座架前端铰接设置有腿架,所述第一连杆第一端与所述腿架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第一端、所述直线驱动装置输出端均与所述座架底部靠近所述座架前端位置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且其铰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两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铰接且其铰接处位于所述第四连杆两端之间,所述第三连杆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第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第二端和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均与所述底架铰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直线驱动装置直接驱动座架、背架转动,并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带动腿架相对座架、背架转动,使得人体上半身与下半身能够进行相对角度调节以形成不同的卧姿。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上沿其两端之间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第三连杆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通过所述安装孔和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的销轴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直线驱动装置为电动推杆。优选的,所述底架底部和所述腿架底部均铰接设置有若干滚轮。优选的,所述背架、所述座架、所述底架、所述腿架、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所述第四连杆均采用不锈钢制作。优选的,所述底架宽度为0.6~0.8m,所述底架长度为1~1.6m。优选的,所述背架、所述座架和所述腿架三者配合形成的重心始终位于所述底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内。优选的,所述背架、所述座架和所述腿架三者配合形成的重心始终位于所述底架沿长度方向的1/3中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内。优选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腿架抬起时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背架,2-座架,3-底架,4-腿架,5-第一连杆,51-安装孔,6-第二连杆,7-第三连杆,8-第四连杆,9-直线驱动装置,10-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参照图1、2、3、4,在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包括背架1、座架2、底架3、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8和直线驱动装置9,背架1下端和座架2后端固定连接并呈预定角度设置,座架2底部靠近座架2后端位置铰接设置在底架3上,座架2前端铰接设置有腿架4,第一连杆5第一端与腿架4铰接,第一连杆5第二端、第二连杆6第一端、直线驱动装置9输出端均与座架2底部靠近座架2前端位置铰接,第三连杆7第一端与第一连杆5铰接且其铰接处位于第一连杆5两端之间,第二连杆6第二端与第四连杆8铰接且其铰接处位于第四连杆8两端之间,第三连杆7第二端与第四连杆8第一端铰接,第四连杆8第二端和直线驱动装置9均与底架3铰接。使用时,直线驱动装置9直接驱动座架2、背架1转动,并通过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8带动腿架4相对座架2、背架1转动,使得人体上半身与下半身能够进行相对角度调节以形成不同的卧姿。进一步地,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连杆5上沿其两端之间开设有若干安装孔51,第三连杆7第一端与第一连杆5通过安装孔51和设置在安装孔51内的销轴配合连接。上述设置能够方便调节第一连杆5与第三连杆7的铰接位置,以对四连杆升降机构进行调节,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进一步地,在第三实施例中,直线驱动装置9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体积小、质量小、安装使用方便、效率高,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直线驱动装置9也可以为气缸、直线电机等,并不局限于此。进一步地,在第四实施例中,底架3底部和腿架4底部均铰接设置有若干滚轮10。滚轮10能够方便移动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简单方便。其中,底架3底部和腿架4底部各设置有两个滚轮10,且腿架4完全放下时腿架4上的滚轮10刚好能够接触到地面。进一步地,在第五实施例中,背架1、座架2、底架3、腿架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8均采用不锈钢制作。不锈钢耐腐蚀,强度大,使用寿命长。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碳素结构钢替代不锈钢,并不局限于此。进一步地,在第六实施例中,底架3宽度为0.6~0.8m,底架3长度为1~1.6m。上述尺寸设计既能够涵盖绝大多数人体尺寸,也能够减小空间浪费。进一步地,在第七实施例中,背架1、座架2和腿架4三者配合形成的重心始终位于底架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内。上述设置能够确保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结构稳定、稳重可靠,不易翻倒。进一步地,在第八实施例中,背架1、座架2和腿架4三者配合形成的重心始终位于底架3沿长度方向的1/3中段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内。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结构稳定性,不易翻倒。进一步地,在第九实施例中,包括上述的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使用时,直线驱动装置9直接驱动座架2、背架1转动,并通过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8带动腿架4相对座架2、背架1转动,使得人体上半身与下半身能够进行相对角度调节以形成不同的卧姿。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架(1)、座架(2)、底架(3)、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8)和直线驱动装置(9),所述背架(1)下端和所述座架(2)后端固定连接并呈预定角度设置,所述座架(2)底部靠近所述座架(2)后端位置铰接设置在所述底架(3)上,所述座架(2)前端铰接设置有腿架(4),所述第一连杆(5)第一端与所述腿架(4)铰接,所述第一连杆(5)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6)第一端、所述直线驱动装置(9)输出端均与所述座架(2)底部靠近所述座架(2)前端位置铰接,所述第三连杆(7)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5)铰接且其铰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连杆(5)两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杆(6)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8)铰接且其铰接处位于所述第四连杆(8)两端之间,所述第三连杆(7)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8)第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8)第二端和所述直线驱动装置(9)均与所述底架(3)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架(1)、座架(2)、底架(3)、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8)和直线驱动装置(9),所述背架(1)下端和所述座架(2)后端固定连接并呈预定角度设置,所述座架(2)底部靠近所述座架(2)后端位置铰接设置在所述底架(3)上,所述座架(2)前端铰接设置有腿架(4),所述第一连杆(5)第一端与所述腿架(4)铰接,所述第一连杆(5)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6)第一端、所述直线驱动装置(9)输出端均与所述座架(2)底部靠近所述座架(2)前端位置铰接,所述第三连杆(7)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5)铰接且其铰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连杆(5)两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杆(6)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8)铰接且其铰接处位于所述第四连杆(8)两端之间,所述第三连杆(7)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8)第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8)第二端和所述直线驱动装置(9)均与所述底架(3)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椅小腿四连杆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5)上沿其两端之间开设有若干安装孔(51),所述第三连杆(7)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5)通过所述安装孔(51)和设置在所述安装孔(51)内的销轴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彩
申请(专利权)人:奥弗锐福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