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剥脱钩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40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脉剥脱钩器具,包括电凝手柄组件和静脉剥脱钩组件,防滑部设置于手柄本体中端;手柄本体底端设置有空腔,第一连接部设置于空腔内,第一连接部为一孔槽状结构;第一电极弹性接触片设置于第一连接部内侧;第二连接部设置于静脉剥脱钩本体顶端,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设置于第二连接部外侧;钩体设置于静脉剥脱钩本体底端;绝缘部设置于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与钩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静脉剥脱器具,对大隐静脉浅表分支血管实施保护性电凝闭塞,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血肿形成概率,减少神经损伤,因而适合各级医院普及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剥脱钩器具
本技术涉及医用外科手术器具领域,具体设计一种静脉剥脱钩器具。
技术介绍
临床上浅静脉曲张发病率极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多采用大隐静脉主干剥脱工具与表浅静脉点状剥脱工具搭配使用。此种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时间长、切口大等缺点。同时该治疗方法极易损伤周围神经组织,导致局部皮肤发麻等情况。硬化治疗复发率极高,同时由于射频、激光、旋切学习曲线较长,费用高。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9896147A的“一种静脉剥脱器具套组”的技术,包括:一种静脉剥脱钩,在钩柄前端制有鱼钩型钩,钩的平面与钩柄的夹角为140°~150°;一种刀片套,将市售11号尖刀片安装在刀片套上,保证刀片前端露出宽2mm,深2mm的刀刃。静脉剥脱钩可用不锈钢、镍钛合金、医用高硬度聚酯材料制成,刀片套可用医用高硬度聚酯材料制成。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静脉剥脱钩垂直于皮肤进入皮下,将皮下曲张静脉分支分段钩出,再用止血钳夹住钩出段,旋转抽剥,最终完成分支血管的分段剥除,在此过程中容易造成手术创伤和神经损伤,增加血肿形成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血肿形成概率,减少神经损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静脉剥脱钩器具,包括电凝手柄组件和静脉剥脱钩组件,所述电凝手柄组件包括手柄本体、防滑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电极弹性接触片,所述防滑部设置于所述手柄本体中端;所述手柄本体一端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孔槽状结构;所述第一电极弹性接触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侧;所述静脉剥脱钩组件包括静脉剥脱钩本体、第二连接部、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绝缘部以及钩体;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静脉剥脱钩本体顶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插入至所述空腔内,以实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外侧;所述钩体设置于所述静脉剥脱钩本体底端;所述绝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与所述钩体之间。上述的静脉剥脱钩器具,还包括外接电源线和电凝开关,所述外接电源线设置于所述手柄本体顶端,所述电凝开关设置于所述电凝手柄中端,所述防滑部包裹于所述电凝开关。上述的静脉剥脱钩器具,所述钩体为一半圆弧状,且其围成的一半圆弧状的空间形成一电凝工作部。上述的静脉剥脱钩器具,所述钩体的钩口宽1~2.5mm,钩口深1.5~3mm。上述的静脉剥脱钩本体,所述静脉剥脱钩本体采用不锈钢或镣钛合金中的一种材料制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静脉剥脱器具,对大隐静脉浅表分支血管实施保护性电凝闭塞,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血肿形成概率,减少神经损伤,因而适合各级医院普及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脉剥脱器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脉剥脱器具的手柄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脉剥脱器具的静脉剥脱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静脉剥脱钩本体的电凝工作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手柄本体;1.1外接电源线;1.2电凝开关;1.3、防滑部;1.4、第一连接部;1.4.1、第一电极弹性接触片;2、静脉剥脱钩本体;2.1第二连接部;2.1.1、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2.2、绝缘部;2.3、钩体;2.3.1、电凝工作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静脉剥脱器具,如图1所示,包括手柄本体1和静脉剥脱钩本体2;如图2所示,还包括设置在手柄本体1顶端的外接电源线1.1,设置在手柄本体1中端的电凝开关1.2,包覆电凝开关1.2的防滑部1.3,以及设置在手柄本体1底端空腔内的第一连接部1.4,第一电极弹性接触片1.4.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4内侧;如图3所示,还包括设置在静脉剥脱钩本体2顶端的第二连接部2.1,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2.1.1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1外侧,钩体2.3设置在静脉剥脱钩本体2底端,绝缘部2.2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1和钩体2.3之间,包覆静脉剥脱钩本体2,钩体2.3钩口弯曲形成的空间形成电凝工作部2.3.1。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手柄本体1选用绝缘、防滑性好的材料制成,优选的,手柄本体1选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所述外接电源线1.1设置在手柄本体1顶端,外接220V交流电源,为所述电凝工作部2.3.1供电;所述电凝开关1.2设置在所述手柄本体1中端,用于控制电凝工作部2.3.1的放电工作;所述防滑部1.3包覆所述电凝开关1.2,优选的,防滑部为耐热性、韧性极佳PVC软胶套;所述第一连接部1.4为一孔槽状结构,其设置在所述手柄本体1底端空腔内,所述第一电极弹性接触片1.4.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4内侧,所述第一电极弹性接触片1.4.1,所述第一电极弹性片1.4.1为导电性良好的弹性合金,优选的,第一电极弹性片1.4.1的材料为铜合金;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2.1设置在静脉剥脱钩本体2顶端,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一端插入至所述空腔内,以实现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连接,进一步的,静脉剥脱钩本体2顶端的第二连接部2.1与手柄本体1底端空腔内第一连接部1.4配合连接,从而连接手柄本体1与静脉剥脱钩本体2;所述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2.1.1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1外侧,进一步的,所述手柄本体1与静脉剥脱钩本体2相连接时,第一电极弹性片1.4.1与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2.1.1抵触连接,第一电极弹性片1.4.1与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2.1.1互相挤压,紧密贴合,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接部1.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紧固连接;所述静脉剥脱钩本体2底端设置有的钩体2.3,所述钩体2.3为鱼钩状,钩体2.3的平面与钩柄的夹角为140°~180°,进一步的,所述钩体2.3的钩口宽1~2.5mm,钩口深1.5~3mm,将钩口宽和钩口深设计为三种规格,分别是:大规格:钩口宽2.5mm,钩口深3mm,适于3~5mm直径的血管;中规格:钩口宽1.5mm,钩口深2mm,适于2~3mm直径的血管;以及小规格:钩口宽1mm,钩口深1.5mm,适于直径小于1.5mm的血管;优选的,所述静脉剥脱钩本体2采用以下材料之一制成:不锈钢、镣钛合金、医用高硬度聚酯材料;绝缘部2.2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1和钩体2.3之间,包覆静脉剥脱钩本体2;如图4所示,钩体2.3围成的一半圆弧状的空间形成一电凝工作部,所述电凝工作部2.3.1采用电凝止血的方法,通过较低高频功率、较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脉剥脱钩器具,包括电凝手柄组件和静脉剥脱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凝手柄组件包括手柄本体、防滑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电极弹性接触片,所述防滑部设置于所述手柄本体中端;所述手柄本体一端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孔槽状结构;所述第一电极弹性接触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侧;/n所述静脉剥脱钩组件包括静脉剥脱钩本体、第二连接部、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绝缘部以及钩体;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静脉剥脱钩本体顶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插入至所述空腔内,以实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外侧;所述钩体设置于所述静脉剥脱钩本体底端;所述绝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与所述钩体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剥脱钩器具,包括电凝手柄组件和静脉剥脱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凝手柄组件包括手柄本体、防滑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电极弹性接触片,所述防滑部设置于所述手柄本体中端;所述手柄本体一端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孔槽状结构;所述第一电极弹性接触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侧;
所述静脉剥脱钩组件包括静脉剥脱钩本体、第二连接部、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绝缘部以及钩体;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静脉剥脱钩本体顶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插入至所述空腔内,以实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外侧;所述钩体设置于所述静脉剥脱钩本体底端;所述绝缘部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