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条拉链组件及箱体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695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条拉链组件及箱体生产工艺,通过将管条本体分为用于连接箱壳的上表面和用于连接拉链的下表面,并将拉链的布边与管条本体通过共挤的工艺成型为一体的管条拉链组件。则该管条拉链组件即可实现包覆箱壳边缘的目的,也可实现拉链方便衔接的强度目的。可通过管条本体上设置的第一连接槽直接准确的将管条拉链组件安装至箱壳的切割面上,从而实现管条拉链组件与箱壳的连接,步骤简单,生产效率高,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相比现有生产流程中需要将管条和拉链分别装配至箱壳上再同时车缝至箱壳上,极大节省安装时间,解决了现有生产流程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条拉链组件及箱体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箱包
,尤其涉及一种管条拉链组件及箱体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旅行箱相关产品,关于车缝拉链的方式基本一致,均为传统做法,比如,挤出用于车缝在箱壳上的管条,常用材料有PVC,TPE,TPU等,管条的作用是包裹箱壳的切割面,用于保护用户或拉链不被机械切割的边缘割伤。编织拉链。再将拉链塞入管条中,与箱壳一起车缝到一起,此时,车缝线将管条与拉链穿插锁紧在箱壳上,即完成一半箱壳的组装。按常规的生产流程,一个旅行箱产品在车缝拉链上需要完成的流程为生产管条,生产拉链,再将拉链与管条同时车缝在旅行箱外壳上。这种常规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自动化设备难以用于旅行箱产品的生产中,导致装配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条拉链组件及箱体生产工艺,以解决现有生产流程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条拉链组件,包括管条和拉链;所述管条包括管条本体,所述管条本体上包括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与箱壳连接的第一连接槽;所述下表面上设有连接区域;所述拉链的布边连接于所述连接区域并与所述管条本体共挤成型。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所述管条还包括上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设于所述上表面上,并与所述上表面配合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槽。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所述管条还包括下连接件;所述下连接件设于所述下表面上,并与所述下表面配合形成共挤连接槽,所述共挤连接槽的内腔为所述连接区域。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所述管条还包括夹板;所述夹板间隔设置于所述下表面的下方,并与所述下表面配合形成一共挤间隙,所述共挤间隙为所述连接区域。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所述拉链的布边上开设有若干通孔,用于在共挤时使所述管条的材料穿过所述通孔。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所述拉链为双侧齿拉链;所述双侧齿拉链包括所述布边以及设在所述布边两侧的第一链齿和第二链齿;所述第一链齿用于与另一箱壳结合,所述第二链齿用于与箱壳内的里布结合。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所述拉链的布边与所述管条本体热熔成型或超声波成型或粘接成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箱体生产工艺,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管条拉链组件,具体步骤如下:S1:在生产所述管条时将所述拉链的布边预埋至所述连接区域;S2:将所述管条与所述拉链共挤成型形成所述管条拉链组件;S3:将所述管条拉链组件通过机械手安装至箱壳,形成箱体。本专利技术的箱体生产工艺,在步骤S3中,所述箱壳与所述管条拉链组件的所述第一连接槽通过超声波或胶水或车缝工艺连接。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通过将管条本体分为用于连接箱壳的上表面和用于连接拉链的下表面,并将拉链的布边与管条本体通过共挤的工艺成型为一体的管条拉链组件。则该管条拉链组件即可实现包覆箱壳边缘的目的,也可实现拉链方便衔接的强度目的。可通过管条本体上设置的第一连接槽直接准确的将管条拉链组件安装至箱壳的切割面上,从而实现管条拉链组件与箱壳的连接,步骤简单,生产效率高,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相比现有生产流程中需要将管条和拉链分别装配至箱壳上再同时车缝至箱壳上,极大节省安装时间,解决了现有生产流程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的方案一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的方案一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的方案一的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的方案二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的方案二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的方案二的分解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的方案三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的方案三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的方案三的分解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的方案四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的方案四的侧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的方案四的分解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管条拉链组件的方案四的通孔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管条;101:管条本体;102:上连接件;103:下连接件;104:夹板;2:拉链;201:布边;202:第一链齿;203:第二链齿;204:通孔;3:第一连接槽;4:连接区域;401:共挤连接槽;402:共挤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管条拉链组件及箱体生产工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实施例一参看图1、图4、图7和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管条拉链组件,包括管条1和拉链2。其中,管条1包括管条本体101,管条本体101上包括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与箱壳连接的第一连接槽3,下表面上设有连接区域4。拉链2的布边201则连接于连接区域4并与管条本体101共挤成型。本实施例通过将管条本体101分为用于连接箱壳的上表面和用于连接拉链2的下表面,并将拉链2的布边201与管条本体101通过共挤的工艺成型为一体的管条拉链组件。则该管条拉链组件即可实现包覆箱壳边缘的目的,也可实现拉链2方便衔接的强度目的。可通过管条本体101上设置的第一连接槽3直接准确的将管条拉链组件安装至箱壳的切割面上,从而实现管条拉链组件与箱壳的连接,步骤简单,生产效率高,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相比现有生产流程中需要将管条1和拉链2分别装配至箱壳上再同时车缝至箱壳上,极大节省安装时间,解决了现有生产流程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将管条1和拉链2生产为一体的管条拉链组件,则可实现箱包生产的自动化。因为原有方案中,需要两个机械手分别将管条1和拉链2移动至箱壳的车缝处,步骤复杂,且生产成本高;而本实施例的一体的管条拉链组件,则仅需一个机械手即可将管条拉链组件经由第一连接槽3安装在箱壳上,步骤简单,生产成本低,具体的连接方式可采用超声波,胶水,车缝等等工艺实现连接。下面对本实施例的管条拉链组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参看图1至图13,在本实施例中,管条1还可包括上连接件102。上连接件102具体可为L型连接件,一端设于上表面上,另一端则可与上表面配合形成上述的第一连接槽3。在实际安装时,直接将箱壳的切割面插入上连接件102与上表面之间形成的第一连接槽3内,并通过超声波或胶水或车缝或焊接等工艺实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管条1还可包括下连接件103。下连接件103同样可为L型连接件,一端设于下表面上,另一端则可与下表面配合形成共挤连接槽401,共挤连接槽401的内腔即为上述的连接区域4。在其他实施例中,管条1还可包括夹板104。即将夹板104间隔设置于下表面的下方,并与下表面配合形成一共挤间隙402,该共挤间隙402就是上述的连接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条拉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条和拉链;/n所述管条包括管条本体,所述管条本体上包括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与箱壳连接的第一连接槽;所述下表面上设有连接区域;/n所述拉链的布边连接于所述连接区域并与所述管条本体共挤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条拉链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条和拉链;
所述管条包括管条本体,所述管条本体上包括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上开设有用于与箱壳连接的第一连接槽;所述下表面上设有连接区域;
所述拉链的布边连接于所述连接区域并与所述管条本体共挤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条拉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条还包括上连接件;
所述上连接件设于所述上表面上,并与所述上表面配合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条拉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条还包括下连接件;
所述下连接件设于所述下表面上,并与所述下表面配合形成共挤连接槽,所述共挤连接槽的内腔为所述连接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条拉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条还包括夹板;
所述夹板间隔设置于所述下表面的下方,并与所述下表面配合形成一共挤间隙,所述共挤间隙为所述连接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条拉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统州吴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伽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