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花种衣剂、包衣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7690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花种衣剂、包衣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种衣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成分组成:2.09%~3.48%噻菌灵、0.27%~0.45%精甲霜灵、0.35%~0.58%咯菌腈、3%噻虫嗪、3%农乳700、0.3%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4%乙二醇,其余量为纯净水。包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红花种衣剂;S2、将红花种衣剂与红花种子搅匀、晾干,即完成红花种子包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红花种衣剂能够用于解决红花种子所携带的病原菌和苗期病虫害等,同时增加红花的根部生物量,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其药材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花种衣剂、包衣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材种子处理剂
,特别涉及一种红花种衣剂、包衣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种衣剂,是一种用于植物种子处理的、具有成膜特性的农药制剂。通常种衣剂是由活性成分、助剂组成,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通透性的保护膜制剂。种子经种衣剂处理后,起到了保苗、壮苗、提高抗逆性、综合防治苗期病虫害之功效,进而达到保产、增产之目的,同时种衣剂是地下隐蔽用药,且靶标明确、集中处理,既有利于环境、生态保护,又省药、省时、省钱,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经济、生态效益显著。鉴于上述优点,种衣剂得到了广泛应用。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的花,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之一,具有活血通经和散瘀止痛的功效。红花多采用种子繁殖,而种子在萌发期降雨量充沛或土壤较过湿时容易受到种子本身或者土壤病原菌的危害,影响其出苗率和药材品质。种子包衣技术不仅可以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种苗生长,而且经济成效显著。我国的种衣剂主要应用于农作物种子,中药材种子的种衣剂研究较少,因红花种子内存在萌发抑制物,发芽较缓慢,常见农作物种子的种衣剂无法对红花种子发芽产生促进作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高红花种子发芽率的种衣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花种衣剂、包衣方法及其应用,用于解决红花种子所携带的病原菌和苗期病虫害等,同时增加红花的根部生物量,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其药材的品质。一种红花种衣剂,所述种衣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成分组成:2.09%~3.48%噻菌灵、0.27%~0.45%精甲霜灵、0.35%~0.58%咯菌腈、3%噻虫嗪、3%农乳700、0.3%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4%乙二醇,其余量为纯净水。一种红花种衣剂的包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红花种衣剂;S2、将红花种衣剂与红花种子搅匀、晾干,即完成红花种子包衣。进一步地,步骤S2中,红花种衣剂与甘草种子的药种比为1mL:130~220g。进一步地,红花种衣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成分:3.48%噻菌灵、0.45%精甲霜灵、0.58%咯菌腈、3%噻虫嗪、3%农乳700、0.3%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4%乙二醇,其余量为纯净水。进一步地,所述红花种衣剂与红花种子的药种比为1mL:220g。一种红花种衣剂的应用,所述应用为所述红花种衣剂在种子育苗中的应用。一种包衣方法的应用,所述包衣方法能够在红花种子育苗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种衣剂及其包衣方法和应用,该种衣剂由2.09%~3.48%噻菌灵、0.27%~0.45%精甲霜灵、0.35%~0.58%咯菌腈、3%噻虫嗪、3%农乳700、0.3%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4%乙二醇和纯净水组成,成分简单、配制方便且安全低毒;(2)包衣方法为将种衣剂与种子直接以一定药种比混合搅匀后晾干即可,包衣方法简单,对种衣剂及其包衣方法进行优化验证,在发芽盒实验、沙盒实验以及大田实验中,缓解了红花幼苗枯黄和生长点受损等问题,有效提高了出苗率,并促进了根系生物量的合成;(3)本专利技术的种衣剂及其包衣方法用于红花种子育苗可有效解决红花种子所携带的病原菌和苗期病虫害等,同时增加红花的根长生物量,从而提高红花的发芽率及其药材的品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红花种子包衣前后图,其中a为未包衣的红花种子,b为已包衣的红花种子;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包衣前后红花种子在发芽盒中的发芽图,其中a为未包衣的红花种子在发芽盒中的发芽图,b为已包衣的红花种子在发芽盒中的发芽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包衣前后红花种子在沙盒中的发芽图,其中a为未包衣的红花种子在沙盒中的发芽图,b为已包衣的红花种子在沙盒中的发芽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包衣前后红花种子在大田实验检测结果图,其中a为未包衣的红花种子在大田实验中的结果图,b为已包衣的红花种子在大田实验中的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红花种衣剂的原料组分均按有效成分质量百分比表示。本实施例中农乳700作为润湿剂,黄原胶作为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成膜剂,乙二醇作为防冻剂。实施例1一种红花种衣剂的包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红花种衣剂:由2.09%噻菌灵、0.27%精甲霜灵、0.35%咯菌腈、3%噻虫嗪、3%农乳700、0.3%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4%乙二醇混合86.79%的纯净水配制而成;S2、包衣:取1mL步骤S1制备的红花种衣剂倒入装有220g红花种子的塑料袋内,充分震摇至混合均匀,再晾干,即完成红花种子包衣。实施例2一种红花种衣剂的包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红花种衣剂:由2.28%噻菌灵、0.36%精甲霜灵、0.46%咯菌腈、3%噻虫嗪、3%农乳700、0.3%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4%乙二醇混合86.4%的纯净水配制而成;S2、包衣:取1mL步骤S1制备的红花种衣剂倒入装有220g红花种子的塑料袋内,充分震摇至混合均匀,再晾干,即完成红花种子包衣。实施例3一种红花种衣剂的包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红花种衣剂:由3.48%噻菌灵、0.45%精甲霜灵、0.58%咯菌腈、3%噻虫嗪、3%农乳700、0.3%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4%乙二醇混合84.99%的纯净水配制而成;S2、包衣:取1mL步骤S1制备的红花种衣剂倒入装有220g红花种子的塑料袋内,充分震摇至混合均匀,再晾干,即完成红花种子包衣。本实施例的红花种子包衣前后图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红花种子包衣前后图,其中a为未包衣的红花种子,b为已包衣的红花种子。实施例4一种红花种衣剂的包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红花种衣剂:由3.48%噻菌灵、0.45%精甲霜灵、0.58%咯菌腈、3%噻虫嗪、3%农乳700、0.3%黄原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花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种衣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成分组成:/n2.09%~3.48%噻菌灵、0.27%~0.45%精甲霜灵、0.35%~0.58%咯菌腈、3%噻虫嗪、3%农乳700、0.3%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4%乙二醇,其余量为纯净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花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种衣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成分组成:
2.09%~3.48%噻菌灵、0.27%~0.45%精甲霜灵、0.35%~0.58%咯菌腈、3%噻虫嗪、3%农乳700、0.3%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4%乙二醇,其余量为纯净水。


2.一种红花种衣剂的包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花种衣剂;
S2、将红花种衣剂与红花种子搅匀、晾干,即完成红花种子包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红花种衣剂与甘草种子的药种比为1mL:130~220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永包芳尚兴朴曾燕樊良帅邓庭伟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国药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