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冲击耐氧化防水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650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冲击耐氧化防水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护套层、泡沫陶瓷耐冲击层、防水层、填充层、若干个缆芯单元;所述缆芯单元由外至内依次设置耐氧化层、云母带绝缘层和导体;所述缆芯单元通过分隔架隔离,所述分隔架包括中心支持体和围绕中心支持体均匀布置的分隔片,所述中心支持体中心设置有承压孔,所述填充层填充于缆芯单元和防水层之间。所述防水层包括聚酯纤维无纺布层和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所述聚酯纤维无纺布层和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交叉绕包,绕包重叠率为60%。所述护套层为邻苯二甲酸聚氨酯和氢化丁腈橡胶挤包而成。所述护套层挤包厚度为3‑5mm。所述护套层外还设置有耐磨层。所生产的线缆抗冲击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冲击耐氧化防水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冲击耐氧化防水电缆。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电线电缆随处可见,不仅为我们提供照明和动力,在信息和数据传输领域也不可或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缆以悬挂、拉伸等形式野外构架或大部分铺设在隧道、沟渠、电缆井、竖井、线槽内。电缆由于长时间工作,在检修或者遇到自然界的动物或其他飞行物体时会产生冲击,由于故障会产生电弧,长时间在阳光暴晒或阴暗潮湿及高温环境中,最外层的护套层容易氧化开裂,周围建筑、室内装饰都会有发生火灾的危险。电缆井、隧道、沟渠、竖井、线槽内的电缆由于空间狭小、封闭,一旦着火会迅速释放出电缆内部蓄积以及燃烧产生的热量,极易形成烟囱效应,火势顺着电缆蔓延,燃烧之整个电缆铺设区域,波及范围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我司之前设计过一种耐冲击耐氧化防水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护套层、泡沫陶瓷耐冲击层、防水层、填充层、若干个缆芯单元;所述缆芯单元由外至内依次设置耐氧化层、云母带绝缘层和导体;主要通过材料来进行改进来提高防水和抗氧化能力,其抗冲击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冲击耐氧化防水电缆,以解决线缆抗冲击能力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冲击耐氧化防水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护套层、泡沫陶瓷耐冲击层、防水层、填充层、若干个缆芯单元;所述缆芯单元由外至内依次设置耐氧化层、云母带绝缘层和导体;所述缆芯单元通过分隔架隔离,所述分隔架包括中心支持体和围绕中心支持体均匀布置的分隔片,所述中心支持体中心设置有承压孔,所述填充层填充于缆芯单元和防水层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层包括聚酯纤维无纺布层和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所述聚酯纤维无纺布层和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交叉绕包,绕包重叠率为60%。所述护套层为邻苯二甲酸聚氨酯和氢化丁腈橡胶挤包而成。所述护套层挤包厚度为3-5mm。护套层厚度越厚,抗冲击能力更好,但是相应的成本增加,重量增加。所述护套层外还设置有耐磨层。耐磨层可以提高线缆的抗冲击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耐冲击耐氧化防水电缆通过设置分隔架将缆芯单元进行分隔,分隔架和填充层结合对缆芯单元进行保护,可以有效减少外部冲击,在受到挤压时,承压孔会变形起到缓冲作用,防水层采用聚酯纤维无纺布层和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交叉绕包,防水性能好,护套层材料采用邻苯二甲酸聚氨酯和氢化丁腈橡胶组合,其抗氧化能力强,外护套外设置有耐磨层对线缆内部进行保护,可以提高线缆的抗冲击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护套层;2、泡沫陶瓷耐冲击层;3、防水层;31、聚酯纤维无纺布层;32、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4、填充层;5、缆芯单元;51、耐氧化层;52、云母带绝缘层;53、导体;6、分隔架;61、中心支持体;62、分隔片;63、承压孔;7、耐磨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耐冲击耐氧化防水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护套层1、泡沫陶瓷耐冲击层2、防水层3、填充层4、若干个缆芯单元5;缆芯单元5由外至内依次设置耐氧化层51、云母带绝缘层52和导体53;缆芯单元5通过分隔架6隔离,分隔架6包括中心支持体61和围绕中心支持体61均匀布置的分隔片62,中心支持体61中心设置有承压孔63,填充层4填充于缆芯单元5和防水层3之间。防水层3包括聚酯纤维无纺布层31和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32。聚酯纤维无纺布层31和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32交叉绕包,绕包重叠率为60%。护套层1为邻苯二甲酸聚氨酯和氢化丁腈橡胶挤包而成。护套层1挤包厚度为3mm。护套层1外还设置有耐磨层7。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耐冲击耐氧化防水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护套层1、泡沫陶瓷耐冲击层2、防水层3、填充层4、若干个缆芯单元5;缆芯单元5由外至内依次设置耐氧化层51、云母带绝缘层52和导体53;缆芯单元5通过分隔架6隔离,分隔架6包括中心支持体61和围绕中心支持体61均匀布置的分隔片62,中心支持体61中心设置有承压孔63,填充层4填充于缆芯单元5和防水层3之间。防水层3包括聚酯纤维无纺布层31和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32。聚酯纤维无纺布层31和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32交叉绕包,绕包重叠率为60%。护套层1为邻苯二甲酸聚氨酯和氢化丁腈橡胶挤包而成。护套层1挤包厚度为4mm。护套层1外还设置有耐磨层7。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耐冲击耐氧化防水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护套层1、泡沫陶瓷耐冲击层2、防水层3、填充层4、若干个缆芯单元5;缆芯单元5由外至内依次设置耐氧化层51、云母带绝缘层52和导体53;缆芯单元5通过分隔架6隔离,分隔架6包括中心支持体61和围绕中心支持体61均匀布置的分隔片62,中心支持体61中心设置有承压孔63,填充层4填充于缆芯单元5和防水层3之间。防水层3包括聚酯纤维无纺布层31和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32。聚酯纤维无纺布层31和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层32交叉绕包,绕包重叠率为60%。护套层1为邻苯二甲酸聚氨酯和氢化丁腈橡胶挤包而成。护套层1挤包厚度为5mm。护套层1外还设置有耐磨层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冲击耐氧化防水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护套层(1)、泡沫陶瓷耐冲击层(2)、防水层(3)、填充层(4)、若干个缆芯单元(5);所述缆芯单元(5)由外至内依次设置耐氧化层(51)、云母带绝缘层(52)和导体(53);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单元(5)通过分隔架(6)隔离,所述分隔架(6)包括中心支持体(61)和围绕中心支持体(61)均匀布置的分隔片(62),所述中心支持体(61)中心设置有承压孔(63),所述填充层(4)填充于缆芯单元(5)和防水层(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冲击耐氧化防水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护套层(1)、泡沫陶瓷耐冲击层(2)、防水层(3)、填充层(4)、若干个缆芯单元(5);所述缆芯单元(5)由外至内依次设置耐氧化层(51)、云母带绝缘层(52)和导体(53);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单元(5)通过分隔架(6)隔离,所述分隔架(6)包括中心支持体(61)和围绕中心支持体(61)均匀布置的分隔片(62),所述中心支持体(61)中心设置有承压孔(63),所述填充层(4)填充于缆芯单元(5)和防水层(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耐氧化防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3)包括聚酯纤维无纺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