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电磁干扰的耐腐蚀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650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电磁干扰的耐腐蚀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绝缘护套层、相变材料恒温耐腐蚀层、外屏蔽层、防水绝缘层、填充层、若干个缆芯单元;所述缆芯单元与填充层绞合成缆,所述缆芯单元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内屏蔽层、多层云母带绝缘层和导体;所述相变材料恒温耐腐蚀层和外屏蔽层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括多层交叉布置的陶瓷阻燃带层和陶瓷聚烯烃层,所述外屏蔽层包括绕包于防水绝缘层外的铝塑复合带层、编织于铝塑复合带层外的镀锡铜丝层和编织于镀锡铜丝层外的软磁合金丝层,所述防水绝缘层包括包裹于成缆外的阻水带层和涂覆于阻水带层外的阻水膏层。解决了线缆屏蔽能力低、防水性能差、耐高温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耐腐蚀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电磁干扰的耐腐蚀电缆。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力电缆耐腐蚀性差,长时间使用后不管是外界的因素造成的腐蚀,还是由于长时间使用,经受气温变化热胀冷缩,使电缆从外向内的腐蚀,均会缩短电缆的使用寿命,还有可能由于电缆受到腐蚀后破损漏电,电击到工作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目前与磁核相关领域的信号电缆,因耐候性能、抗干扰防辐射性能不足及柔软性差,常造成电缆寿命低下和传输信号失真。同时其阻燃耐高温的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电磁干扰的耐腐蚀电缆,以解决线缆屏蔽能力低、防水性能差、耐高温性能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电磁干扰的耐腐蚀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绝缘护套层、相变材料恒温耐腐蚀层、外屏蔽层、防水绝缘层、填充层、若干个缆芯单元;所述缆芯单元与填充层绞合成缆,所述缆芯单元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内屏蔽层、多层云母带绝缘层和导体;所述相变材料恒温耐腐蚀层和外屏蔽层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包括多层交叉布置的陶瓷阻燃带层和陶瓷聚烯烃层,所述外屏蔽层包括绕包于防水绝缘层外的铝塑复合带层、编织于铝塑复合带层外的镀锡铜丝层和编织于镀锡铜丝层外的软磁合金丝层,所述防水绝缘层包括包裹于成缆外的阻水带层和涂覆于阻水带层外的阻水膏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充层为玻璃纤维绳,所述成缆圆整度至少为80%。所述铝塑复合带层绕包重叠率不小于30%。所述镀锡铜丝层的编织密度不小于80%。所述软磁合金丝层的编织密度不小于85%。形成塑复合薄膜带绕包+镀锡铜丝编织+高磁导率软磁合金丝编织的复合屏蔽层结构,该复合屏蔽层具有很好的抗电磁效果。其中铝塑复合带的厚度宽度可灵活改变,绕包时方向可为左、右向,但不限于左、右向,绕包重叠率不小于30%,镀锡编织层、高磁导率软磁合金丝编织层编织密度可灵活改变,镀锡丝编织密度不小于80%,合金丝编织密度不小于85%。所述阻水膏层涂覆厚度在1-2mm之间。阻水膏层涂覆厚度过低其防水效果较差,涂覆厚度过高后,其重量增加,不便于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抗电磁干扰的耐腐蚀电缆通过设置相变材料恒温耐腐蚀层对电缆进行保护,可以有效防止电缆腐蚀,防水绝缘层采用阻水带层和阻水膏层的结合,其防水效果更好,外屏蔽采用铝塑复合带层、镀锡铜丝层、和软磁合金丝层结合,形成塑复合薄膜带绕包加镀锡铜丝编织加高磁导率软磁合金丝编织的复合屏蔽层结构,该复合屏蔽层具有很好的抗电磁效果。电缆结构中多次绕包陶瓷阻燃带和挤制陶瓷聚烯烃材料,陶瓷材料在电缆受高温火焰燃烧时形成陶瓷蜂窝状硬壳,能很好起到散热与隔热作用,在陶瓷聚烯烃内层挤制高阻燃隔氧层,又能更好阻隔陶瓷聚烯烃受热成瓷后对绝缘线芯的热传递,防止绝缘层熔化,延长电缆通电时间。这样就能充分满足电缆的耐火特性。解决了线缆屏蔽能力低、防水性能差、耐高温性能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绝缘护套层;2、相变材料恒温耐腐蚀层;3、防水绝缘层;4、填充层;5、缆芯单元;6、外屏蔽层;7、隔热层;31、阻水带层;32、阻水膏层;51、内屏蔽层;52、多层云母带绝缘层;53、导体;61、铝塑复合带层;62、镀锡铜丝层;63、软磁合金丝层;71、陶瓷阻燃带层;72、陶瓷聚烯烃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抗电磁干扰的耐腐蚀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绝缘护套层1、相变材料恒温耐腐蚀层2、外屏蔽层6、防水绝缘层3、填充层4、若干个缆芯单元5;缆芯单元5与填充层4绞合成缆,缆芯单元5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内屏蔽层51、多层云母带绝缘层52和导体53;相变材料恒温耐腐蚀层2和外屏蔽层6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7,隔热层7包括一层交叉布置的陶瓷阻燃带层71和陶瓷聚烯烃层72,外屏蔽层6包括绕包于防水绝缘层3外的铝塑复合带层61、编织于铝塑复合带层61外的镀锡铜丝层62和编织于镀锡铜丝层62外的软磁合金丝层63,防水绝缘层3包括包裹于成缆外的阻水带层31和涂覆于阻水带层31外的阻水膏层32。填充层4为玻璃纤维绳,成缆圆整度为80%。铝塑复合带层61绕包重叠率为30%。镀锡铜丝层62的编织密度为80%。软磁合金丝层63的编织密度为85%。阻水膏层32涂覆厚度在1-2mm之间。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抗电磁干扰的耐腐蚀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绝缘护套层1、相变材料恒温耐腐蚀层2、外屏蔽层6、防水绝缘层3、填充层4、若干个缆芯单元5;缆芯单元5与填充层4绞合成缆,缆芯单元5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内屏蔽层51、多层云母带绝缘层52和导体53;相变材料恒温耐腐蚀层2和外屏蔽层6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7,隔热层7包括双层交叉布置的陶瓷阻燃带层71和陶瓷聚烯烃层72,外屏蔽层6包括绕包于防水绝缘层3外的铝塑复合带层61、编织于铝塑复合带层61外的镀锡铜丝层62和编织于镀锡铜丝层62外的软磁合金丝层63,防水绝缘层3包括包裹于成缆外的阻水带层31和涂覆于阻水带层31外的阻水膏层32。填充层4为玻璃纤维绳,成缆圆整度为90%。铝塑复合带层61绕包重叠率为50%。镀锡铜丝层62的编织密度为90%。软磁合金丝层63的编织密度为90%。阻水膏层32涂覆厚度在1-2mm之间。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抗电磁干扰的耐腐蚀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电磁干扰的耐腐蚀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绝缘护套层(1)、相变材料恒温耐腐蚀层(2)、外屏蔽层(6)、防水绝缘层(3)、填充层(4)、若干个缆芯单元(5);所述缆芯单元(5)与填充层(4)绞合成缆,所述缆芯单元(5)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内屏蔽层(51)、多层云母带绝缘层(52)和导体(53);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恒温耐腐蚀层(2)和外屏蔽层(6)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7),所述隔热层(7)包括多层交叉布置的陶瓷阻燃带层(71)和陶瓷聚烯烃层(72),所述外屏蔽层(6)包括绕包于防水绝缘层(3)外的铝塑复合带层(61)、编织于铝塑复合带层(61)外的镀锡铜丝层(62)和编织于镀锡铜丝层(62)外的软磁合金丝层(63),所述防水绝缘层(3)包括包裹于成缆外的阻水带层(31)和涂覆于阻水带层(31)外的阻水膏层(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电磁干扰的耐腐蚀电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绝缘护套层(1)、相变材料恒温耐腐蚀层(2)、外屏蔽层(6)、防水绝缘层(3)、填充层(4)、若干个缆芯单元(5);所述缆芯单元(5)与填充层(4)绞合成缆,所述缆芯单元(5)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内屏蔽层(51)、多层云母带绝缘层(52)和导体(53);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恒温耐腐蚀层(2)和外屏蔽层(6)之间还设置有隔热层(7),所述隔热层(7)包括多层交叉布置的陶瓷阻燃带层(71)和陶瓷聚烯烃层(72),所述外屏蔽层(6)包括绕包于防水绝缘层(3)外的铝塑复合带层(61)、编织于铝塑复合带层(61)外的镀锡铜丝层(62)和编织于镀锡铜丝层(62)外的软磁合金丝层(63),所述防水绝缘层(3)包括包裹于成缆外的阻水带层(31)和涂覆于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辽林胡湘华李华斌张滔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