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效导电功能的涂碳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627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导电功能的涂碳箔,包括箔体,所述箔体外表面粘结有粘结层,且所述粘结层外表面贴覆有导电碳涂层,所述粘结层位于箔体和导电碳涂层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粘结层和导电碳涂层横向对称分布在箔体上、下表面;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涂碳箔由于导电性能普遍较差,而材料的强度也明显较低,同时铝箔表面的涂覆层也比较容易掉落以及与铝箔的附和性较差,且涂碳箔的导电性能也较为一般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高箔了体与导电碳涂层之间的粘合强度、提高了导电碳涂层的导电效果、保障了导电碳涂层的导电性能以及提高了导电碳涂层的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适用性较强,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效导电功能的涂碳箔
本专利技术属于涂碳箔
,具体为一种具有高效导电功能的涂碳箔。
技术介绍
涂碳箔是利用功能涂层对电池导电基材进行表面处理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覆碳铝箔/铜箔就是将分散好的纳米导电石墨和碳包覆粒,均匀、细腻地涂覆在铝箔/铜箔上;它能提供极佳的静态导电性能,收集活性物质的微电流,从而可以大幅度降低正/负极材料和集流之间的接触电阻,并能提高两者之间的附着能力,可减少粘结剂的使用量,进而使电池的整体性能产生显著的提升。目前市场上的涂碳箔导电性能普遍较差,而材料的强度也明显较低,同时铝箔表面的涂覆层也比较容易掉落以及与铝箔的附和性较差,且涂碳箔的导电性能也较为一般;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高效导电功能的涂碳箔。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导电功能的涂碳箔,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涂碳箔由于导电性能普遍较差,而材料的强度也明显较低,同时铝箔表面的涂覆层也比较容易掉落以及与铝箔的附和性较差,且涂碳箔的导电性能也较为一般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效导电功能的涂碳箔,包括箔体,所述箔体外表面粘结有粘结层,且所述粘结层外表面贴覆有导电碳涂层,所述粘结层位于箔体和导电碳涂层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粘结层和导电碳涂层横向对称分布在箔体上、下表面。优选的,所述箔体的材质可采用铜或铝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粘结层的材质为粘结剂,且所述粘结剂可以选用聚丙烯酸酯、酚醛树脂、聚氨酯、聚丙烯腈、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丙烯酸、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聚丙烯酸酯、酚醛树脂和聚氨酯按比例1.0-1.2:0.9-1.1:2.0-2.3混合制得。优选的,所述导电碳涂层包含石墨烯复合物和纳米碳管,且所述纳米碳管是以混合液的方式与石墨烯复合物混合。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为石墨烯、石墨片、颗粒状导电碳黑和气相生长碳纤维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为石墨烯、颗粒状导电碳黑和气相生长碳纤维按比例2.7-3.0:1.9-2.1:1.0-1.2混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选用聚丙烯酸酯、酚醛树脂、聚氨酯、聚丙烯腈、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丙烯酸、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制成的粘结层有效的提高了箔体与导电碳涂层之间的的粘合强度,接着通过采用石墨烯复合物和纳米碳管复合而成的导电碳涂层有效的提高了导电碳涂层的导电效果,其中碳纳米管的直径通常是几个纳米,长度可以达到几十至上百微米,长径比很大,而且其结构完整性好,导电性很好,也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具备了高性能场发射材料的基本结构特征,这样也保障了导电碳涂层的导电性能,随后通过在石墨烯复合中添加有的气象生产碳纤维更有效的提高了导电碳涂层的强度,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涂碳箔由于导电性能普遍较差,而材料的强度也明显较低,同时铝箔表面的涂覆层也比较容易掉落以及与铝箔的附和性较差,且涂碳箔的导电性能也较为一般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涂碳箔的使用品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箔体;2、粘结层;3、导电碳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由图1给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高效导电功能的涂碳箔,包括箔体1,所述箔体1外表面粘结有粘结层2,且所述粘结层2外表面贴覆有导电碳涂层3,所述粘结层2位于箔体1和导电碳涂层3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粘结层2和导电碳涂层3横向对称分布在箔体1上、下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箔体1的材质可采用铝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层2的材质为粘结剂,且所述粘结剂可以选用聚丙烯酸酯、酚醛树脂和聚氨酯按比例1:1:2混合。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碳涂层3包含石墨烯复合物和纳米碳管,且所述纳米碳管是以混合液的方式与石墨烯复合物混合。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烯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为石墨烯、颗粒状导电碳黑和气相生长碳纤维按比例3:2:1混合。实施例二由图1给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高效导电功能的涂碳箔,包括箔体1,所述箔体1外表面粘结有粘结层2,且所述粘结层2外表面贴覆有导电碳涂层3,所述粘结层2位于箔体1和导电碳涂层3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粘结层2和导电碳涂层3横向对称分布在箔体1上、下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箔体1的材质可采用铝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层2的材质为粘结剂,且所述粘结剂可以选用聚丙烯腈、丁苯橡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比例1.2:0.9:2.2混合。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碳涂层3包含石墨烯复合物和纳米碳管,且所述纳米碳管是以混合液的方式与石墨烯复合物混合。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烯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为石墨烯、石墨片和颗粒状导电碳黑按比例2.7:1.9:1.2混合。实施例三由图1给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有高效导电功能的涂碳箔,包括箔体1,所述箔体1外表面粘结有粘结层2,且所述粘结层2外表面贴覆有导电碳涂层3,所述粘结层2位于箔体1和导电碳涂层3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粘结层2和导电碳涂层3横向对称分布在箔体1上、下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箔体1的材质可采用铜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层2的材质为粘结剂,且所述粘结剂可以选用丙烯酸、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按1.1:1.1:2.1混合。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碳涂层3包含石墨烯复合物和纳米碳管,且所述纳米碳管是以混合液的方式与石墨烯复合物混合。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烯复合物的组成成分为石墨烯、石墨片和气相生长碳纤维按2.9:2.1:1.1混合。在本专利技术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按照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三中粘结剂的比例制作所得的涂炭箔均有较好的导电效果,且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三中,实施例一种所记载的方案为最佳。本专利技术通过选用聚丙烯酸酯、酚醛树脂、聚氨酯、聚丙烯腈、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丙烯酸、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制成的粘结层2有效的提高了箔体1与导电碳涂层3之间的粘合强度,接着通过采用石墨烯复合物和纳米碳管复合而成的导电碳涂层3有效的提高了导电碳涂层3的导电效果,其中碳纳米管的直径通常是几个纳米,长度可以达到几十至上百微米,长径比很大,而且其结构完整性好,导电性很好,也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具备了高性能场发射材料的基本结构特征,这样也保障了导电碳涂层3的导电性能,随后通过在石墨烯复合中添加有的气象生产碳纤维更有效的提高了导电碳涂层3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高效导电功能的涂碳箔,包括箔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箔体(1)外表面粘结有粘结层(2),且所述粘结层(2)外表面贴覆有导电碳涂层(3),所述粘结层(2)位于箔体(1)和导电碳涂层(3)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粘结层(2)和导电碳涂层(3)横向对称分布在箔体(1)上、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效导电功能的涂碳箔,包括箔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箔体(1)外表面粘结有粘结层(2),且所述粘结层(2)外表面贴覆有导电碳涂层(3),所述粘结层(2)位于箔体(1)和导电碳涂层(3)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粘结层(2)和导电碳涂层(3)横向对称分布在箔体(1)上、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效导电功能的涂碳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箔体(1)的材质可采用铜或铝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效导电功能的涂碳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2)的材质为粘结剂,且所述粘结剂可以选用聚丙烯酸酯、酚醛树脂、聚氨酯、聚丙烯腈、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丙烯酸、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祖琼焦露萍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宇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