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554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8
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外侧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壁上包覆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上设有多个横纵铁皮交叉形成的网格,所述底座与外壳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分布在外壳底部的四个边角,还包括第二减震装置,所述压缩机外侧下端固设有多个支架,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分别与多个支架相连,通过设置双层减震装置,能够使得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被缓解,由于震动时产生的噪音被多个横纵铁皮交叉形成的网格和吸音棉吸附,从而实现静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
技术介绍
压缩机,是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公告号为“CN20387970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内开有一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外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环形凹槽,所述通孔上部为直筒型,下部向减震垫外侧凹陷形成一凹腔。该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通孔内凹腔的存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震垫受力不易形变而导致减震效果差的问题,使得减震垫受力更容易形变,减震效果好,噪音小。但是存在一定缺陷:压缩机中的机头和电机属于振动部件,压缩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震动,长时间的震动对空气压缩机具有很大的危害,该技术仅在压缩机底部设置减震垫,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震降噪效果,但是从压缩机顶部或侧面产生的震动无法驱除,这些震动也会对压缩机本身造成伤害,时间久了会导致压缩机零部件脱落;同时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噪声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能够解决从压缩机顶部或侧面产生的震动无法驱除,这些震动会对压缩机本身造成伤害,时间久了会导致压缩机零部件脱落;同时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噪声污染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外侧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壁上包覆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上设有多个横纵铁皮交叉形成的网格。通过在外壳内壁上包覆有吸音棉,利于将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行吸附,同时吸音棉上设置的多个横纵铁皮交叉形成的网格也能起到吸音作用;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入网格内进行吸附,吸音棉再次对噪音进行吸收,双重吸附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底座与外壳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分布在外壳底部的四个边角,所述外壳底部四个边角上均设置有通孔。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会传递给外壳,外壳随其一起震动,通过在底座与外壳之间设置第一减震装置,利于减少压缩机与外壳的震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为橡胶减震垫,所述橡胶减震垫包括第一本体和位于第一本体上方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一本体之间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本体外侧至少开设有一个凹槽。通过设置第一卡槽,利于将橡胶减震垫通过第一卡槽卡设在外壳底部四个边角的通孔内;设置凹槽,利于实现更好的减震效果。优选地,所述橡胶减震垫为空心结构,且空心内嵌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与橡胶减震垫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套管下端与第一本体底部相平齐,所述第一套管上端高出第一凸台顶部0.5mm,所述第一套管上套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杆部长度与第一套管的长度相等。通过在橡胶减震垫内部嵌入第一套管,且第一套管上端高出第一凸台顶部0.5mm,所述第一螺栓套设在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一螺栓的杆部长度与第一套管的长度相等,利于固定橡胶减震垫且防止橡胶减震垫左右晃动。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减震装置,所述压缩机外侧下端固设有多个支架,所述多个支架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分别与多个支架相连,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为橡胶固定块,所述橡胶固定块包括第二本体和位于第二本体上方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与第二本体之间设有第二卡槽。通过在压缩机外侧的支架上设置第二减震装置,利于直接对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进行减缓;通过在第二本体和第二凸台之间设置第二卡槽,方便将橡胶固定块卡接在支架的通孔上。优选地,所述橡胶固定块为空心结构,且空心内嵌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与橡胶固定块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套管下端与第二本体底部相平齐,所述第二套管上端高出第二凸台顶部0.5mm,所述第二套管上套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杆部长度与第二套管的长度相等。通过在橡胶固定块内部嵌入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下端与第二本体底部相平齐,且第二套管上端高出第二凸台顶部0.5mm,所述第二套管上套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杆部长度与第二套管的长度相等,利于固定橡胶固定块且防止橡胶固定块左右晃动。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均为硬质结构,具体为钢材,所述钢材强度高、韧性好、可靠性高、方便装配。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均为圆柱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双层减震装置,能够使得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被缓解,由于震动时产生的噪音被多个横纵铁皮交叉形成的网格和吸音棉吸附,从而实现静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的第一减震装置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的第二减震装置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的网格结构。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压缩机、3-外壳、4-吸音棉、5-网格、6-第一减震装置、7-第一本体、8-第一凸台、9-第一卡槽、10-凹槽、11-第一套管、12-第一螺栓、13-第二减震装置、14-支架、15-第二本体、16-第二凸台、17-第二卡槽、18-第二套管、19-第二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举例的方式对本技术创造的内容作出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压缩机2,所述压缩机2外侧套设有外壳3,所述外壳3内壁上包覆有吸音棉4,所述吸音棉4上设有多个横纵铁皮交叉形成的网格5。所述底座1与外壳3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6,所述第一减震装置6分布在外壳3底部的四个边角。所述第一减震装置6为橡胶减震垫,所述橡胶减震垫包括第一本体7和位于第一本体7上方的第一凸台8,所述第一凸台8与第一本体7之间设有第一卡槽9,所述第一本体7外侧至少开设有一个凹槽10。所述橡胶减震垫为空心结构,且空心内嵌设有第一套管11,所述第一套管11的外壁与橡胶减震垫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套管11下端与第一本体7底部相平齐,所述第一套管11上端高出第一凸台8顶部0.5mm,所述第一套管11上套设有第一螺栓12,所述第一螺栓12的杆部长度与第一套管11的长度相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压缩机(2),所述压缩机(2)外侧套设有外壳(3),所述外壳(3)内壁上包覆有吸音棉(4),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棉(4)上设有多个横纵铁皮交叉形成的网格(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压缩机(2),所述压缩机(2)外侧套设有外壳(3),所述外壳(3)内壁上包覆有吸音棉(4),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棉(4)上设有多个横纵铁皮交叉形成的网格(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与外壳(3)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6),所述第一减震装置(6)分布在外壳(3)底部的四个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6)为橡胶减震垫,所述橡胶减震垫包括第一本体(7)和位于第一本体(7)上方的第一凸台(8),所述第一凸台(8)与第一本体(7)之间设有第一卡槽(9),所述第一本体(7)外侧至少开设有一个凹槽(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压缩机用减震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减震垫为空心结构,且空心内嵌设有第一套管(11),所述第一套管(11)的外壁与橡胶减震垫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套管(11)下端与第一本体(7)底部相平齐,所述第一套管(11)上端高出第一凸台(8)顶部0.5mm,所述第一套管(11)上套设有第一螺栓(12),所述第一螺栓(12)的杆部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普徐旭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福德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