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荧光铜纳米粒子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荧光铜纳米粒子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属于分析化学、材料学、纳米生物传感
技术介绍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谷物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且具有极强致畸性、致癌性、生理代谢毒性的真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归为I类致癌物。长期食用含有低水平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会使肝脏蓄积毒性,引起肝损伤和肝癌等,从而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是仪器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等。这些方法虽然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但由于其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设备昂贵,时间成本高,且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因而在现场快速筛查中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AFB1的快速检测主要基于免疫分析,但抗体的制备周期长,成本高。近年来,荧光检测方法由于其灵敏性、特异性、经济性、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备受关注。AFB1具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荧光铜纳米粒子β-CD@DNA-Cu NM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DNA-Cu NMs的制备:/n将模板链Y型DNA溶液与抗坏血酸溶液混合均匀,然后添加乙酸铜溶液,混合均匀,得到DNA-Cu NMs溶液;/n(2)β-CD修饰的DNA-Cu NMs:/n将步骤(1)得到的DNA-Cu NMs溶液与β-CD溶液混合均匀,超滤后得到β-CD@DNA-CuNMs。/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荧光铜纳米粒子β-CD@DNA-CuNM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DNA-CuNMs的制备:
将模板链Y型DNA溶液与抗坏血酸溶液混合均匀,然后添加乙酸铜溶液,混合均匀,得到DNA-CuNMs溶液;
(2)β-CD修饰的DNA-CuNMs:
将步骤(1)得到的DNA-CuNMs溶液与β-CD溶液混合均匀,超滤后得到β-CD@DNA-CuNM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β-CD溶液的浓度为0.5-5mM。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荧光铜纳米粒子β-CD@DNA-CuNMs。
4.一种制备β-CD@DNA-CuNMs-AFB1的比率荧光传感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β-CD@DNA-CuNMs的溶液加入AFB1溶液中,以300-500rpm振荡0.5-1.5min,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的β-CD@DNA-CuNMs-AFB1的比率荧光传感器;其中所述的β-CD@DNA-CuNMs浓度为200μM-2mM,AFB1溶液浓度为0.05-18ppb。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β-CD@DNA-CuNMs-AFB1的比率荧光传感器。
6.一种制备以金属离子M为AFB1的荧光增强剂的β-CD@DNA-CuNMs-M-AFB1比率荧光传感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AFB1溶液与金属离子M溶液混合均匀,得到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池方,李敏,邰胜梅,魏新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