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28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5
本申请涉及幕墙安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幕墙结构,其包括龙骨单元,所述龙骨单元包括内单元、外单元以及连接内单元和外单元的桁架,还包括呈弧形状的挂板、附框、两组第一节点、一组第二节点以及若干角码连接件;所述外单元呈V字型且开口朝向挂板,两组所述第一节点分别设于外单元端部,所述第二节点设于外单元夹角处;所述附框通过两组第一节点和一组第二节点固定连接于外单元,所述挂板通过两组第一节点和一组第二节点固定连接于外单元,且所述挂板通过若干角码连接件连接于附框。利用附框分别连接龙骨单元和挂板,使得弧形的挂板、附框以及龙骨单元组成的受力体系稳定。本申请具有适应弧形幕墙安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幕墙结构
本申请涉及幕墙安装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幕墙结构。
技术介绍
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参照图1,幕墙结构包括龙骨单元1、呈方形的挂板2以及若干角码连接件6,龙骨单元1包括内单元11、外单元12以及桁架13,外单元12通过桁架13连接于内单元11,内单元11远离外单元12一侧用于固定安装在建筑物外立面上,而挂板2通过若干角码连接件6连接于外单元12。针对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角码连接件6适用于立面比较平整的幕墙结构,而难以适用于弧形幕墙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角码连接件适用于弧形幕墙,本申请提供一种幕墙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幕墙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幕墙结构,其包括龙骨单元,所述龙骨单元包括内单元、外单元以及连接内单元和外单元的桁架,还包括呈弧形状的挂板、附框、两组第一节点、一组第二节点以及若干角码连接件;所述外单元呈V字型且开口朝向挂板,两组所述第一节点分别设于外单元端部,所述第二节点设于外单元夹角处;所述附框通过两组第一节点和一组第二节点固定连接于外单元,所述挂板通过两组第一节点和一组第二节点固定连接于外单元,且所述挂板通过若干角码连接件连接于附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龙骨单元安装完成后,先利用两组第一节点和一组第二节点将附框固定安装在外龙骨单元上,同时两组第一节点和一组第二节点将挂板固定安装在外龙骨单元上,最后通过不同规格的角码连接件将弧形的挂板固定连接在附框上。利用附框分别连接外单元和挂板,以及外龙骨与挂板连接,使得弧形的挂板、附框以及龙骨单元组成的传力体系稳定,从而使得本方案具有适应弧形幕墙安装的优点。可选的,所述外单元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于第一立柱;所述第一节点包括转动套,槽钢板、方管以及第一角码件,所述转动套套设于第一立柱上,所述转动套固定连接于槽钢板的腹板,所述槽钢板的一个翼板固定连接于方管,所述方管通过第一角码件固定连接于挂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套套设安装在立柱上,利用自攻钉将槽钢板的腹板固定在转动套上,利用自攻钉将方管将固定在槽钢板的翼板上,最后利用自攻钉将第一角码件分别固定连接方管和挂板,进而使得转动套具有转动配合安装挂板的能力,从而使得第一节点适用连接弧形挂板端部和立柱。可选的,所述转动套包括第一弧段、第二弧段以及螺栓件,所述第二弧段一端转动卡接于第一段一端,所述第二弧段另一端转动抵接于第一弧段另一端,所述螺栓件穿设于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第一弧段转动套设于立柱上,调节第一弧段以适应槽钢板的安装后,将第二弧段一端转动卡接第一弧段,并通过螺栓件将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谷底连接,从而更容易适应挂板、第一节点以及立柱的安装。可选的,所述转动套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于第一弧段,且所述槽钢板的腹板固定连接于安装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与槽钢板的腹板充分接触,相较于弧形段与槽钢板而言,增加转动套与槽钢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转动套与槽钢板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第一节点还包括第二角码件,所述方管通过第二角码件固定连接于附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角码件的作用下,方管与附框连接,从而使得挂板、第一节点以及龙骨单元受力体系更容易将荷载传递给建筑物。可选的,所述外单元还包括第二立柱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于背离第一横梁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二节点包括转动套、L型板、连接板以及Z型板,所述转动套套设于第二立柱上,所述转动套固定连接于L型板一端,所述L型板另一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于Z型板的一端,所述Z型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附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外单元呈V型,所以附框与外单元中部的距离大于附框与外单元端部的距离,利用转动套、L型板、连接板以及Z型板连接第二立柱和附框,从而使得第二节点容易适应与附框的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固定连接于L型板,所述第二段开设有容纳槽,所述Z型板过盈配合于容纳槽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Z型板过盈配合容纳槽内壁,使得Z型板可以调节适应并抵接附框,最后利用自攻钉将Z型板固定安装在附框上,不仅使得第二节点不仅具有变形能力,而且使得第二节点连接附框和外单元。可选的,每一所述角码连接件均包括第一角码板和第二角码板,所述第一角码板一端固定连接于附框,所述第一角码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角码板一端,所述第二角码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挂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第一角码板固定安装在附框上,然后利用自攻钉将第二角码板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角码板和挂板上,进而方便连接附框和挂板,从而便于附框通过若干角码连接件将荷载传递给龙骨单元。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利用附框分别连接外单元和挂板,以及外龙骨与挂板连接,使得弧形的挂板、附框以及龙骨单元组成的传力体系稳定;2.利用自攻钉将第一角码件分别固定连接方管和挂板,进而使得转动套具有转动配合安装挂板的能力;3.利用转动套、L型板、连接板以及Z型板连接第二立柱和附框,使得第二节点容易适应与附框的固定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节点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节点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线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B线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龙骨单元;11、内单元;12、外单元;121、第一立柱;122、第二立柱;123、第一横梁;124、第二横梁;13、桁架;2、挂板;3、附框;4、第一节点;41、转动套;411、第一弧段;412、第二弧段;413、螺栓件;414、安装板;42、槽钢板;421、翼板;422、腹板;43、方管;44、第一角码件;45、第二角码件;5、第二节点;51、L型板;52、连接板;521、第一段;522、第二段;523、容纳槽;53、Z型板;6、角码连接件;61、第一角码板;62、第二角码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2-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幕墙结构,参照图2、图3,其包括龙骨单元1、呈弧形的挂板2、呈矩形的附框3、两个第一节点4以及一个第二节点5,龙骨单元1一侧用于与建筑物立面固定连接,龙骨单元1另一侧依次固定连接于附框3和挂板2。一个第一节点4、第二节点5以及另一第一节点4依次间隔设于龙骨单元1远离建筑物的一侧。龙骨单元1包括内单元11、外单元12以及若干桁架13,内单元11和外单元12均呈V型,内单元11和外单元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幕墙结构,包括龙骨单元(1),所述龙骨单元(1)包括内单元(11)、外单元(12)以及连接内单元(11)和外单元(12)的桁架(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弧形状的挂板(2)、附框(3)、两组第一节点(4)、一组第二节点(5)以及若干角码连接件(6);/n所述外单元(12)呈V字型且开口朝向挂板(2),两组所述第一节点(4)分别设于外单元(12)端部,所述第二节点(5)设于外单元(12)夹角处;/n所述附框(3)通过两组第一节点(4)和一组第二节点(5)固定连接于外单元(12),所述挂板(2)通过两组第一节点(4)和一组第二节点(5)固定连接于外单元(12),且所述挂板(2)通过若干角码连接件(6)连接于附框(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幕墙结构,包括龙骨单元(1),所述龙骨单元(1)包括内单元(11)、外单元(12)以及连接内单元(11)和外单元(12)的桁架(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弧形状的挂板(2)、附框(3)、两组第一节点(4)、一组第二节点(5)以及若干角码连接件(6);
所述外单元(12)呈V字型且开口朝向挂板(2),两组所述第一节点(4)分别设于外单元(12)端部,所述第二节点(5)设于外单元(12)夹角处;
所述附框(3)通过两组第一节点(4)和一组第二节点(5)固定连接于外单元(12),所述挂板(2)通过两组第一节点(4)和一组第二节点(5)固定连接于外单元(12),且所述挂板(2)通过若干角码连接件(6)连接于附框(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单元(12)包括第一立柱(121)和第一横梁(123),所述第一横梁(123)固定连接于第一立柱(121);
所述第一节点(4)包括转动套(41),槽钢板(42)、方管(43)以及第一角码件(44),所述转动套(41)套设于第一立柱(121)上,所述转动套(41)固定连接于槽钢板(42)的腹板(422),所述槽钢板(42)的一个翼板(421)固定连接于方管(43),所述方管(43)通过第一角码件(44)固定连接于挂板(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41)包括第一弧段(411)、第二弧段(412)以及螺栓件(413),所述第二弧段(412)一端转动卡接于第一段(521)一端,所述第二弧段(412)另一端转动抵接于第一弧段(411)另一端,所述螺栓件(413)穿设于第一弧段(411)和第二弧段(4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幕墙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震威黄磊詹华光叶特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