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中式建筑的屋面檐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71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3
本申请涉及建筑檐口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仿中式建筑的屋面檐口结构,包括屋体以及设置在屋体上端的两组倾斜设置的屋面,两组屋面相互远离一侧延伸设置有檐口,还包括遮挡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每个檐口远离对应屋面一端面上均沿檐口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每组遮挡组件均包括伸缩板以及用于固定伸缩板的限位件,每块伸缩板一端均滑动连接于对应凹槽内,伸缩板另一端穿出凹槽外,驱动组件用于收缩伸缩板。本申请能够在积雪天气,更加安全地将屋面的积雪清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中式建筑的屋面檐口结构
本申请涉及建筑檐口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仿中式建筑的屋面檐口结构。
技术介绍
檐口是指建筑构图中在顶部的典型地带线脚并凸的水平部件,一般说的屋面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特指古典建筑檐部三个部分的最上部分,现代很多的仿中式古建筑正在以现代化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在进行修建。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9443676U公开了一种中式建筑屋面的檐口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和混凝土屋面,混凝土屋面的前部延伸设有混凝土挑檐,混凝土挑檐下方设有木椽组合,木椽组合与混凝土挑檐之间设有望砖,混凝土屋面上方设有屋顶保温层,屋顶保温层的内外两侧均设有钢板,外侧钢板上方设有覆盖混凝土屋面和混凝土挑檐的垫板,垫板外侧设有瓦片组;混凝土墙体外侧设有墙面保温层,墙面保温层外侧设有顶部与木椽组合相接的闸椽板,闸椽板和木椽组合的连接处设有木纹线脚。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在下雪天气,堆积在屋面上的积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由檐口倾斜直接砸落至地面,存在积雪滑落砸伤人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在积雪天气,更加安全地将屋面的积雪清除,本申请提供一种仿中式建筑的屋面檐口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仿中式建筑的屋面檐口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屋体以及设置在屋体上端的两组倾斜设置的屋面,两组屋面相互远离一侧延伸设置有檐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挡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每个所述檐口远离对应屋面一端面上均沿檐口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每组所述遮挡组件均包括伸缩板以及用于固定伸缩板的限位件,每块所述伸缩板一端均滑动连接于对应凹槽内,每块所述伸缩板均包括套板以及伸缩式滑板,每块所述套板一端滑动连接于凹槽内,每块所述套板另一端端面上均沿檐口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每块所述伸缩式滑板均滑动连接于对应滑槽内,每块所述套板以及伸缩式滑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套板以及伸缩式滑板位置的固定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收缩伸缩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雪天气,人工通过梯子攀爬至檐口上凹槽处将限位件打开,使得凹槽槽口打开,此时通过驱动组件将伸缩板拉下,使得屋面上的积雪可以从伸缩板上端面上下滑至地面,待屋面积雪清除干净,再次驱动驱动组件将伸缩板收缩至凹槽中,人工再次攀爬至檐口处通过限位件将伸缩板限位于凹槽内,有效实现在下雪屋面有积雪时,有效降低积雪从屋面檐口处滑落时砸伤人的可能。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两个第一卷扬机以及两根第一连接绳,两个所述第一卷扬机分别设置在屋体有檐口一侧地面上,两根所述第一连接绳一端分别与对应第一卷扬机连接,两根所述第一连接绳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伸缩式滑板远离对应套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两个第二卷扬机以及两根第二连接绳,两个所述第二卷扬机分别设置在对应凹槽远离槽口一侧,两根所述第二连接绳一端分别与对应第二卷扬机连接,两根所述第二连接绳另一端分别依次穿过对应一侧套板以及伸缩式滑板与伸缩式滑板远离对应套板一端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人工将限位件打开后,驱动第一卷扬机拉动第一连接绳,第一连接绳带动伸缩式滑板以及套板从凹槽内移出,实现伸缩板打开,待屋面积雪清除后,驱动第二卷扬机拉动第二连接绳,使得伸缩式滑板收缩至套板内,实现伸缩板的收回,有效实现伸缩板的收放。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还包括两个圆环以及两个固定环,两个所述圆环分别设置在每块伸缩式滑板远离对应套板一端,两个所述圆环分别与对应第一连接绳远离第一卷扬机一端连接,且每个所述圆环靠近第一连接绳处均设置有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人工通过攀爬梯子将限位件打开后,将固定环通过缺口处穿设于圆环上,方便第一连接绳与伸缩板连接,且当积雪清除完毕,将圆环从固定环缺口处移出,使得伸缩板与第一驱动件拆分,可以在不使用时将第一驱动件收纳,有效降低了第一卷扬机暴露室外且不常使用而损坏的可能。优选的,每个所述凹槽以及滑槽一侧内壁均沿伸缩板伸缩方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块,每块所述固定块一端均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内,每块所述固定块另一端与套板以及伸缩式滑板对应限位槽处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伸缩板在凹槽内滑动、伸缩式滑板在滑槽内滑动时,带动固定块在限位槽内滑动,当固定块滑动至限位槽端部时,固定块停止运动,连带套板以及伸缩式滑板位置固定,从而有效实现伸缩板伸缩。优选的,每个所述凹槽槽口上侧内壁沿檐口长度方向均开设有收纳槽,每个所述限位件均包括限位杆、两块卡接块以及两根限位弹簧,每根所述限位杆为伸缩杆,每根所述限位杆一端与限位槽一端内壁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凹槽槽口下侧内壁对应限位杆转动一端均开设有插接槽,每个所述收纳槽相对两侧侧壁均开设有卡接槽,两个所述卡接槽均设置于收纳槽内远离限位杆转动一端两侧内壁,两根所述限位弹簧一端分别与对应卡接槽远离收纳槽一侧内壁连接,两根所述限位弹簧另一端均对应连接一块卡接块,两根所述限位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两块所述卡接块远离对应限位弹簧一端均与限位杆一侧抵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除积雪时,首先人工手动将限位杆从插接槽内拔出,转动限位杆,使得限位杆转动至收纳槽内,两块卡接块与限位杆抵紧,使得凹槽槽口打开,待积雪清除完毕,伸缩板收纳至凹槽内后,将限位杆从两块卡接块之间拨出,转动限位杆使得限位杆一端插接于插接槽内,从而阻挡伸缩板从凹槽内滑出,有效实现伸缩板限位,在不使用伸缩板时将伸缩板收纳于凹槽内。优选的,两块所述卡接块相互靠近一侧均设置为圆角,两块所述卡接块设置为圆角一端与限位杆抵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接块与限位杆相抵一端设置为圆角,当限位杆转动至收纳槽内后,便于限位杆从相抵两块卡接块之间插入抵紧。优选的,每块所述伸缩式滑板远离对应檐口一端下侧面上开设有支撑槽,每个所述支撑槽均沿伸缩板伸缩方向开设,每个所述支撑槽内均设置有支撑组件,每个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支撑杆、固定螺栓以及锁紧件,每根所述支撑杆均为伸缩杆,每根所述支撑杆均包括内杆以及外杆,每根所述外杆一端均与对应支撑槽内壁转动连接,每根所述外杆另一端端面上沿均外杆长度方向开设有伸缩槽,每根所述内杆一端均滑动连接于对应伸缩槽内,每根所述内杆另一端均与地面抵接,每根所述固定螺栓一端均穿过外杆侧壁,且伸入对应伸缩槽内与内杆抵紧,每个所述锁紧件均用于将支撑杆固定于支撑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积雪清除时,将伸缩板拉伸打开,此时伸缩式滑板滑动至靠近地面处,打开锁紧件,转动支撑杆,再调节支撑杆长度,使得内杆与地面抵紧,此时往靠近内杆方向拧动固定螺栓,使得内杆与外杆位置锁定,有效起到支撑伸缩板的作用,减小了当积雪过多时对伸缩板压力过大导致伸缩板损坏的可能。优选的,每个所述锁紧件均包括竖板以及横板,每个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每块所述支撑板一侧均与对应内杆远离外杆一端连接,每块所述横板一端均与对应支撑槽靠近支撑板一侧内壁连接,每块所述横板另一端均与对应竖板一端连接,每块所述竖板上端均与对应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中式建筑的屋面檐口结构,包括屋体(1)以及设置在屋体(1)上端的两组倾斜设置的屋面(2),两组屋面(2)相互远离一侧延伸设置有檐口(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挡组件(3)以及驱动组件(4),每个所述檐口(21)远离对应屋面(2)一端面上均沿檐口(21)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211),每组所述遮挡组件(3)均包括伸缩板(31)以及用于固定伸缩板(31)的限位件(32),每块所述伸缩板(31)一端均滑动连接于对应凹槽(211)内,每块所述伸缩板(31)均包括套板(311)以及伸缩式滑板(312),每块所述套板(311)一端滑动连接于凹槽(211)内,每块所述套板(311)另一端端面上均沿檐口(21)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3111),每块所述伸缩式滑板(312)均滑动连接于对应滑槽(3111)内,每块所述套板(311)以及伸缩式滑板(312)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套板(311)以及伸缩式滑板(312)位置的固定件,所述驱动组件(4)用于收缩伸缩板(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中式建筑的屋面檐口结构,包括屋体(1)以及设置在屋体(1)上端的两组倾斜设置的屋面(2),两组屋面(2)相互远离一侧延伸设置有檐口(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挡组件(3)以及驱动组件(4),每个所述檐口(21)远离对应屋面(2)一端面上均沿檐口(21)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211),每组所述遮挡组件(3)均包括伸缩板(31)以及用于固定伸缩板(31)的限位件(32),每块所述伸缩板(31)一端均滑动连接于对应凹槽(211)内,每块所述伸缩板(31)均包括套板(311)以及伸缩式滑板(312),每块所述套板(311)一端滑动连接于凹槽(211)内,每块所述套板(311)另一端端面上均沿檐口(21)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3111),每块所述伸缩式滑板(312)均滑动连接于对应滑槽(3111)内,每块所述套板(311)以及伸缩式滑板(312)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套板(311)以及伸缩式滑板(312)位置的固定件,所述驱动组件(4)用于收缩伸缩板(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中式建筑的屋面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第一驱动件(41)以及第二驱动件(42),所述第一驱动件(41)包括两个第一卷扬机(411)以及两根第一连接绳(412),两个所述第一卷扬机(411)分别设置在屋体(1)有檐口(21)一侧地面上,两根所述第一连接绳(412)一端分别与对应第一卷扬机(411)连接,两根所述第一连接绳(412)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伸缩式滑板(312)远离对应套板(311)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42)包括两个第二卷扬机(421)以及两根第二连接绳(422),两个所述第二卷扬机(421)分别设置在对应凹槽(211)远离槽口一侧,两根所述第二连接绳(422)一端分别与对应第二卷扬机(421)连接,两根所述第二连接绳(422)另一端分别依次穿过对应一侧套板(311)以及伸缩式滑板(312)与伸缩式滑板(312)远离对应套板(311)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中式建筑的屋面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41)还包括两个圆环(413)以及两个固定环(414),两个所述圆环(413)分别设置在每块伸缩式滑板(312)远离对应套板(311)一端,两个所述圆环(413)分别与对应第一连接绳(412)远离第一卷扬机(411)一端连接,且每个所述圆环(413)靠近第一连接绳(412)处均设置有缺口(41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中式建筑的屋面檐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211)以及滑槽(3111)一侧内壁均沿伸缩板(31)伸缩方向开设有限位槽(313),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块(5),每块所述固定块(5)一端均滑动连接于限位槽(313)内,每块所述固定块(5)另一端与套板(311)以及伸缩式滑板(312)对应限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静詹华光王旭红姜培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