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建筑柱型支撑框架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23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支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仿古建筑柱型支撑框架式结构,包括包括第一模版,所述第一模版的顶部设置有圆形固定底座,且圆形固定底座的数量为六个,所述圆形固定底座穿过第一模版与地面进行固定,所述圆形固定底座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圆柱,所述第一模版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楼梯,所述圆柱顶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模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矩形槽、导流槽、固定块、把手、一号U型板块、弹簧、二号U型板块和海绵,便于第一模版内部导出积水,防止水进入到建筑的内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使用海绵进行清理,方便工作人员在矩形槽拐角转弯的时候可以顺利通过,从而保证建筑内部干燥整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古建筑柱型支撑框架式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支撑结构
,具体为一种仿古建筑柱型支撑框架式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仿古建筑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一批新建和在建的仿古建筑大量涌现。随着现代建筑材料的多样性变化,同时现代建筑的工艺水平不断提升,现代仿古建筑的结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主要分为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但是,现有的一种仿古建筑柱型支撑框架式结构,在下雨天,雨水容易进入,在内部积攒成为一块一块水洼,导致建筑内部潮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仿古建筑柱型支撑框架式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古建筑柱型支撑框架式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一种仿古建筑柱型支撑框架式结构,在下雨天,雨水容易进入,在内部积攒成为一块一块水洼,导致建筑内部潮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古建筑柱型支撑框架式结构,包括第一模版,所述第一模版的顶部设置有圆形固定底座,且圆形固定底座的数量为六个,所述圆形固定底座穿过第一模版与地面进行固定,所述圆形固定底座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圆柱,所述第一模版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楼梯,所述圆柱顶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模版,所述圆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三模版,所述第三模版的顶部开设椭圆形开口,所述第三模版的顶端插入有第四模版,所述第四模版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五模板,所述第一模版包括有矩形槽,所述第一模版的顶端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四个拐角连接有导流槽,所述矩形槽的顶端放置有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有海绵和把手,所述海绵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U型板块,所述把手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海绵的一侧插入在矩形槽中。优选的,所述导流槽为斜向走势,所述导流槽靠近矩形槽的一端地势高。优选的,所述圆柱的表面雕刻有仿古木纹,所述圆柱的内部皆安装有钢筋骨架,且内部浇筑有混凝土。优选的,所述楼梯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所述楼梯每阶梯面皆固定安装有防滑橡胶。优选的,所述第二模版成枝杈分布,所述第二模版的内部插入有钢筋。优选的,所述二号U型板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二号U型板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号U型板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有矩形槽、导流槽、固定块、把手、一号U型板块、弹簧、二号U型板块和海绵,便于第一模版内部导出积水,防止水进入到建筑的内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使用海绵进行清理,方便工作人员在矩形槽拐角转弯的时候可以顺利通过,从而保证建筑内部干燥整洁。2、通过设置有圆形固定底座、圆柱、第二模版、第三模版、第四模版和第五模板,取代了木材易腐蚀和易受虫害侵蚀、易燃烧的特点,增强了建筑的使用面积,提升了架构的安全性能,保留仿古建筑整体更完整性,结构强度更大,更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模版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排水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模版;110、矩形槽;111、导流槽;2、圆形固定底座;3、圆柱;4、楼梯;5、第二模版;6、第三模版;7、第四模版;8、第五模板;9、排水机构;910、固定块;911、把手;912、一号U型板块;913、弹簧;914、二号U型板块;915、海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仿古建筑柱型支撑框架式结构,包括第一模版1,第一模版1的顶部设置有圆形固定底座2,且圆形固定底座2的数量为六个,圆形固定底座2穿过第一模版1与地面进行固定,圆形固定底座2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圆柱3,第一模版1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楼梯4,圆柱3顶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模版5,圆柱3的顶端设置有第三模版6,第三模版6的顶部开设椭圆形开口,第三模版6的顶端插入有第四模版7,第四模版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五模板8,第一模版1包括有矩形槽110,第一模版1的顶端开设有矩形槽110,矩形槽110的四个拐角连接有导流槽111,矩形槽110的顶端放置有排水机构9,排水机构9包括有海绵915和把手911,海绵9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U型板块914,把手9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910,海绵915的一侧插入在矩形槽110中,第三模版6模版开设有椭圆槽与第四模版7进行卡合,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便于第一模版1内部导出积水,防止水进入到建筑的内部,从而保证建筑内部干燥整洁。进一步的,导流槽111为斜向走势,导流槽111靠近矩形槽110的一端地势高,便于第一模版1导出积水,防止水进入到建筑的内部,从而保证建筑内部干燥整洁。进一步的,圆柱3的表面雕刻有仿古木纹,圆柱3的内部皆安装有钢筋骨架,且内部浇筑有混凝土,取代了木材易腐蚀和易受虫害侵蚀、易燃烧的特点,增强了建筑的使用面积,同时圆柱3上雕刻的仿古木纹保留了古建筑特点,既美观又十分大方。进一步的,楼梯4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楼梯4每阶梯面皆固定安装有防滑橡胶,人员在攀登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不打滑,保证人员的安全。进一步的,第二模版5成枝杈分布,第二模版5的内部插入有钢筋,扩大了对顶部的支撑面,能够扩大建筑顶部结构的稳定性,提升了架构的安全性能。进一步的,二号U型板块9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913,弹簧913远离二号U型板块9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号U型板块912,方便工作人员使用海绵915进行清理,方便工作人员在矩形槽110拐角转弯的时候可以顺利通过。工作原理:施工人员首先在地面铺设第一模版1,然后分布安装有圆形固定底座2和圆柱3,圆柱3内部安装有钢筋骨架,内部浇筑有混凝土,取代了木材易腐蚀和易受虫害侵蚀、易燃烧的特点,增强了建筑的使用面积,同时圆柱3上雕刻的仿古木纹保留了古建筑特点,既美观又十分大方,圆柱3的两侧安装了第二模版5成枝杈分布,第二模版5的内部插入有钢筋,扩大了对顶部的支撑面,能够扩大建筑顶部结构的稳定性,提升了架构的安全性能,同时由于整体结构为混凝土浇筑,保留仿古建筑整体更完整性,结构强度更大,更美观。楼梯4的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楼梯4每阶梯面皆固定安装有防滑橡胶,人员在攀登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不打滑,保证人员的安全,第一模版1的四周开设了矩形槽110,矩形槽110为矩形状,雨水或者建筑内部积水都会流入矩形槽110内,导流槽111为斜向走势,靠近矩形槽110的一端地势高,这样雨水很难进入第一模版1的内部,同时便于第一模版1内部导出积水,防止水进入到建筑的内部,从而保证建筑内部干燥整洁,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将矩形槽110清理,手握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古建筑柱型支撑框架式结构,包括第一模版(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版(1)的顶部设置有圆形固定底座(2),且圆形固定底座(2)的数量为六个,所述圆形固定底座(2)穿过第一模版(1)与地面进行固定,所述圆形固定底座(2)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圆柱(3),所述第一模版(1)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楼梯(4),所述圆柱(3)顶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模版(5),所述圆柱(3)的顶端设置有第三模版(6),所述第三模版(6)的顶部开设椭圆形开口,所述第三模版(6)的顶端插入有第四模版(7),所述第四模版(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五模板(8),所述第一模版(1)包括有矩形槽(110),所述第一模版(1)的顶端开设有矩形槽(110),所述矩形槽(110)的四个拐角连接有导流槽(111),所述矩形槽(110)的顶端放置有排水机构(9),所述排水机构(9)包括有海绵(915)和把手(911),所述海绵(9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U型板块(914),所述把手(9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910),所述海绵(915)的一侧插入在矩形槽(110)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古建筑柱型支撑框架式结构,包括第一模版(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版(1)的顶部设置有圆形固定底座(2),且圆形固定底座(2)的数量为六个,所述圆形固定底座(2)穿过第一模版(1)与地面进行固定,所述圆形固定底座(2)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圆柱(3),所述第一模版(1)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楼梯(4),所述圆柱(3)顶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模版(5),所述圆柱(3)的顶端设置有第三模版(6),所述第三模版(6)的顶部开设椭圆形开口,所述第三模版(6)的顶端插入有第四模版(7),所述第四模版(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五模板(8),所述第一模版(1)包括有矩形槽(110),所述第一模版(1)的顶端开设有矩形槽(110),所述矩形槽(110)的四个拐角连接有导流槽(111),所述矩形槽(110)的顶端放置有排水机构(9),所述排水机构(9)包括有海绵(915)和把手(911),所述海绵(9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二号U型板块(914),所述把手(9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910),所述海绵(915)的一侧插入在矩形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新峰陆思敏张晟姜文广房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尤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