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景观中面包砖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10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3
一种盐碱地景观中面包砖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包括面包砖结构层、种植土结构层,面包砖结构层与种植土结构层彼此外围合处纵向接合;面包砖结构层,包括:第一夯实素土层、盲沟、第一反滤层、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级配碎石基层、面包砖透水接合层、排水侧石;种植土结构层,包括第二夯实素土层、盲沟、第二反滤层、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种植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盐碱地区域实施,面包砖结构层与种植土结构层二者既具有透水功能,又能阻止泛盐碱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为以不透水面包砖为面层的铺装提供了一种透水铺装方案。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在面包砖结构层与种植土结构层彼此外围合处铺设防渗隔离层,降低了景观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景观中面包砖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土保持
,特别涉及盐碱地硬质铺装透水技术。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技术是水土保持技术的重要环节,该技术通过自然与人工结合的手段,实现城市对雨水的吸收与释放功能。现有海绵城市透水面包砖铺装构造只考虑非盐碱地区的景观蓄渗功能,未考虑在盐碱地实施面包砖铺装过程中对铺装结构及植被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1.以天津为代表的盐碱地地区,由于盐碱地“盐随水去、盐随水来”的特点,在暴雨、地下水位抬升、水的毛细作用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造成盐碱随水由透水铺装结构侵入植被种植土;2.已有的盐碱地种植技术方案中为防止盐随水由面包砖铺装渗入植被种植土,种植土壤的外围合处设置防渗隔离层,该种处理方案适宜集中布局大面积的植被景观方案,但对结合硬质铺装的、零散分布的、不规则曲面的、小面积的种植植被,该种植土外围合处敷设防渗隔离层施工复杂度增加,且树穴池中考虑乔木根系发达,需要增加防渗隔离层的防穿刺功能,故在种植土壤的外围合处设置防渗隔离层在以硬质铺装为主的盐碱地景观营造中施工难度大;3.面包砖铺装自身泛盐碱也影响面包砖铺装结构的使用年限与面层的美观。现有海绵城市技术方案中缺少一种面包砖透水与泛盐碱防护一体铺装结构,即在盐碱地区域既实现景观中面包砖铺装透水,又防止该透水结构因泛盐碱侵蚀面包砖铺装结构及临近的植被种植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盐碱地景观中面包砖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包括面包砖结构层、种植土结构层,所述面包砖结构层与所述种植土结构层彼此外围合处纵向接合,无需按照常规盐碱地景观方案中铺设防渗隔离层,进而提供一种所述面包砖结构层与所述种植土结构层都具备防泛盐碱功能结构;为实现所述面包砖结构层的透水与防泛盐碱的一体功能,该结构包括:第一夯实素土层、盲沟、第一反滤层、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级配碎石基层、面包砖透水接合层、排水侧石;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位于第一夯实素土层正上方,所述盲沟位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正下方且在所述第一夯实素土层呈间隔排布的凹槽内,所述第一反滤层满铺在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所述盲沟分别与所述第一夯实素土层横向接合位置;铺设所述第一反滤层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旨在防止地下水在水的毛细作用下由地下向地表运动所带来的泛盐碱现象;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中的碎石间大孔隙多且稳固,更利于排水。所述级配碎石基层位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正上方;所述面包砖透水接合层位于所述级配碎石基层正上方;所述排水侧石位于所述面包砖结构层外围与所述种植土结构层纵向接合处,且在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上方,该侧石间隔呈现开口,用于降雨期间面包砖行道面多余存水排入种植土后渗入地下,从而加快降雨入渗速度;所述种植土结构层,包括第二夯实素土层、盲沟、第二反滤层、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种植土层;由于不同的植株根系发达程度不同,故而所述种植土层厚度随景观配置植物而定,所述种植土结构层的其他部位随所述种植土层厚度要求而使埋深升高或降低;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位于所述第二夯实素土层上方,该碎石层在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衔接位置呈缓坡排布,其余位置呈水平排布,所述盲沟位于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水平排布位置正下方且在所述第二夯实素土层呈间隔排布的凹槽内,所述第二反滤层满铺在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所述盲沟与所述第二夯实素土层接合位置;所述种植土层位于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上方。作为以不透水面包砖为面层材料透水铺装解决方案,所述面包砖透水接合层下部为强固透水混凝土层,上部为相互排布留有缝隙的不透水面包砖,在所述不透水面包砖间隔空隙填充石硝,降雨期间雨水可随所述填充石硝渗入地下。作为以透水面包砖为面层材料透水铺装解决方案,所述面包砖透水接合层下部为粗砂基层,上部为透水面包砖,所述透水面包砖间的缝隙为填缝透水混凝土,降雨期间雨水可随所述透水面包砖与所述填缝透水混凝土渗入地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为孔隙率15~20%碎石层,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为孔隙率15~20%碎石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级配碎石基层为孔隙率30~40%碎石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反滤层铺设材质为土工布,所述第二反滤层铺设材质为土工布。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盲沟为内部填充粗砂、中部填充穿孔管的坑道。所述穿孔管可连接地下蓄水装置(图中未示出),下渗雨水经所述粗砂过滤后更利于蓄水装置储存,亦可连接市政管网排水。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整体结构在盐碱地区域实施,面包砖结构层与种植土结构层二者既具有透水功能,又能阻止泛盐碱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为以不透水面包砖为面层的铺装提供了一种透水铺装方案。进一步的,本技术无需在面包砖结构层与种植土结构层彼此外围合处铺设防渗隔离层,降低了景观施工难度。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盐碱地景观中以不透水面包砖为基层的面包砖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的乔木种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盐碱地景观中以透水面包砖为基层的面包砖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的花灌木与地被植物种植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述盲沟间隔排列示意图;图4为图1、2中排水侧石纵向剖面图。图中,1.面包砖结构层、11.第一夯实素土层、a.盲沟、a1.粗砂、a2.穿孔管、12.第一反滤层、13.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4.级配碎石基层、15.面包砖透水接合层、151.强固透水混凝土层、152.不透水面包砖、153.石硝、154.粗砂基层、155.透水面包砖、156.填缝透水混凝土、16.排水侧石、2.种植土结构层、21.第二夯实素土层、22.第二反滤层、23.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24.种植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盐碱地景观中以不透水面包砖为基层的面包砖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包括面包砖结构层1、种植土结构层2,面包砖结构层1与种植土结构层2彼此外围合处纵向接合;面包砖结构层1,包括:第一夯实素土层11、盲沟a、第一反滤层12、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级配碎石基层14、面包砖透水接合层(15)、排水侧石16;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位于第一夯实素土层11正上方,盲沟a位于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正下方且在第一夯实素土层11呈间隔排布的凹槽内,第一反滤层12满铺在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盲沟a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碱地景观中面包砖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包括面包砖结构层(1)、种植土结构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包砖结构层(1)与所述种植土结构层(2)彼此外围合处纵向接合;/n所述面包砖结构层(1),包括:第一夯实素土层(11)、盲沟(a)、第一反滤层(12)、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级配碎石基层(14)、面包砖透水接合层(15)、排水侧石(16);/n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位于第一夯实素土层(11)正上方,所述盲沟(a)位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正下方且在所述第一夯实素土层(11)呈间隔排布的凹槽内,所述第一反滤层(12)满铺在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所述盲沟(a)分别与所述第一夯实素土层(11)横向接合位置;/n所述级配碎石基层(14)位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正上方;/n所述面包砖透水接合层(15)位于所述级配碎石基层(14)正上方;/n所述排水侧石(16)位于所述面包砖结构层(1)外围与所述种植土结构层(2)纵向接合处,且在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上方,该侧石间隔呈现开口;/n所述种植土结构层(2),包括第二夯实素土层(21)、盲沟(a)、第二反滤层(22)、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23)、种植土层(24);/n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23)位于所述第二夯实素土层(21)上方,该碎石层在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衔接位置呈缓坡排布,其余位置呈水平排布,所述盲沟(a)位于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23)水平排布位置正下方且在所述第二夯实素土层(21)呈间隔排布的凹槽内,所述第二反滤层(22)满铺在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23)、所述盲沟(a)与所述第二夯实素土层(21)接合位置;/n所述种植土层(24)位于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23)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景观中面包砖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包括面包砖结构层(1)、种植土结构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包砖结构层(1)与所述种植土结构层(2)彼此外围合处纵向接合;
所述面包砖结构层(1),包括:第一夯实素土层(11)、盲沟(a)、第一反滤层(12)、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级配碎石基层(14)、面包砖透水接合层(15)、排水侧石(16);
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位于第一夯实素土层(11)正上方,所述盲沟(a)位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正下方且在所述第一夯实素土层(11)呈间隔排布的凹槽内,所述第一反滤层(12)满铺在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所述盲沟(a)分别与所述第一夯实素土层(11)横向接合位置;
所述级配碎石基层(14)位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正上方;
所述面包砖透水接合层(15)位于所述级配碎石基层(14)正上方;
所述排水侧石(16)位于所述面包砖结构层(1)外围与所述种植土结构层(2)纵向接合处,且在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上方,该侧石间隔呈现开口;
所述种植土结构层(2),包括第二夯实素土层(21)、盲沟(a)、第二反滤层(22)、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23)、种植土层(24);
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23)位于所述第二夯实素土层(21)上方,该碎石层在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衔接位置呈缓坡排布,其余位置呈水平排布,所述盲沟(a)位于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23)水平排布位置正下方且在所述第二夯实素土层(21)呈间隔排布的凹槽内,所述第二反滤层(22)满铺在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钰马婕
申请(专利权)人:津建通天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