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大网眼透气型防雨水网布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09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分子大网眼透气型防雨水网布及其加工工艺,先将多孔无机颗粒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多孔无机颗粒;然后以交联淀粉、丙烯酰胺和改性多孔无机颗粒为原料,发生聚合反应,得到聚合产物;再将2‑甲基‑1,3‑戊二醇、聚酯多元醇、聚合产物、质量浓度5~7%氨水、1‑胺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混合均匀,接着加入4‑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搅拌混匀,得到涂覆液;最后将涂覆液均匀涂覆于聚氯乙烯网眼布基布的外表面,固化,烘干,即得。该防雨水网布兼顾了防雨水性和透气性,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分子大网眼透气型防雨水网布及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雨水布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分子大网眼透气型防雨水网布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防雨水布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量很大,比如篷布、雨衣等。防雨水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防雨水,但是现有的防水材料在不透水的同时也会导致不透气,而不管篷布还是雨衣都对透气性具有一定的要求。由于防水性和透气性有一定矛盾,产品的防水性好,那么对应的透气性会差,产品的透气性好,那么对应的防水性会差。因此,如何兼顾防雨水性和透气性正是当前面对的最大难题。近年来人们尝试在布料表面涂覆带孔的防水涂层,比如专利CN104479337B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透湿微多孔薄膜的制备工艺,是以一定透气率的离型布为载体,先进行防水处理,再通过压光处理进行透气率调整,接着涂覆以溶剂型聚氨酯树脂为主要原料的涂覆液,后处理而得。该专利就是通过微孔孔径的控制实现了防水与透气的双重作用,具体来说,控制孔径大小在100μm以下,只允许气体通过,而不能让水通过,从而起到防水和透气的作用。但是,该方法加工难度高,生产成本高,不适合推广。另外,所谓的透气性只允许少量水蒸气通过,内外空气循环差,透气性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高分子大网眼透气型防雨水网布及其加工工艺,兼顾防雨水性和透气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高分子大网眼透气型防雨水网布的加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1)先将多孔无机颗粒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多孔无机颗粒;(2)然后以交联淀粉、丙烯酰胺和改性多孔无机颗粒为原料,发生聚合反应,得到聚合产物;(3)再将2-甲基-1,3-戊二醇、聚酯多元醇、聚合产物、质量浓度5~7%氨水、1-胺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混合均匀,接着加入4-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搅拌混匀,得到涂覆液;(4)最后将涂覆液均匀涂覆于聚氯乙烯网眼布基布的外表面,25~28℃固化20~22小时,烘干,即得所述的防雨水网布。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多孔无机颗粒选自微孔硅酸钙、微孔二氧化硅或微孔磷酸钙中的任一种,其孔径为1~2nm,孔容为5~8cm3/g。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5~7份甲苯中,超声波振荡均匀,接着加入0.3~0.5份多孔无机颗粒,80~90℃搅拌反应7~9小时,离心,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多孔无机颗粒。优选的,步骤(2)中,以重量份计,所述交联淀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份玉米淀粉加入2~3份质量浓度1~2%氯化钠水溶液中,搅拌分散均匀,接着加入0.015~0.02份质量浓度12~15%氢氧化钾水溶液,搅拌混匀,转移至反应釜中,加入0.015~0.025份环氧氯丙烷,25~30℃搅拌反应3~4小时,后处理,即得所述的交联淀粉。进一步优选的,后处理的具体方法为:利用质量浓度8~10%盐酸溶液调整pH=6~7,过滤,洗涤即可。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份交联淀粉进行糊化处理,得到糊化交联淀粉,再将0.3~0.5份丙烯酰胺溶于1.5~2.5份水中,得到丙烯酰胺溶液,然后将糊化交联淀粉、聚烯酰胺溶液、0.4~0.45份质量浓度0.2~0.3%硝酸铈铵水溶液和0.08~0.1份改性多孔无机颗粒搅拌混匀后转移至反应釜中,35~40℃搅拌反应3~4小时,丙酮萃取洗涤,干燥,即得所述的聚合产物。优选的,步骤(3)中,2-甲基-1,3-戊二醇、聚酯多元醇、聚合产物、质量浓度5~7%氨水、1-胺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4-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0:0.5~0.8:0.08~0.1:0.6~0.8:0.01~0.02:2~3。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聚氯乙烯网眼布基布是由聚合度2000~3000的聚氯乙烯制成,其旦数为2500~3000D。优选的,步骤(4)中,聚氯乙烯网眼布基布在涂覆前先进行电晕处理,具体工艺条件为:电极间隙1.2~1.4mm,电压0.9~1.1万伏,采用多头电极电晕,走布速度10m/min,环境湿度为40~50%RH。优选的,步骤(4)中,固化后在基布外表面形成涂层,涂层的厚度为0.1~0.2mm。优选的,步骤(4)中,烘干的工艺条件为:150~160℃烘干7~8小时。利用上述加工工艺得到的一种高分子大网眼透气型防雨水网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先将多孔无机颗粒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多孔无机颗粒;然后以交联淀粉、丙烯酰胺和改性多孔无机颗粒为原料,发生聚合反应,得到聚合产物;再将2-甲基-1,3-戊二醇、聚酯多元醇、聚合产物、质量浓度5~7%氨水、1-胺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混合均匀,接着加入4-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搅拌混匀,得到涂覆液;最后将涂覆液均匀涂覆于聚氯乙烯网眼布基布的外表面,固化,烘干,即得所述的防雨水网布。该防雨水网布兼顾了防雨水性和透气性,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高分子聚氯乙烯网眼布基布的外表面形成涂层,该涂层的主要成分是聚氨酯,其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可以实现防雨水,同时在该涂层上形成微孔,并且在微孔中嵌有具有膨胀性的聚合产物,当下雨的时候吸水膨胀堵住孔,起到防雨水作用,当不下雨的时候水蒸发使其收缩,使得气体从孔穿过,起到良好的透气作用,如此一来便实现了防雨水性和透气性的平衡。多孔无机颗粒有微小孔隙,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处理后引入双键,可以与交联淀粉、丙烯酰胺发生聚合反应,从而将微小孔隙引入体系中。在涂覆液固化、烘干过程中,氨水起到致孔作用,形成大孔隙,聚合产物随之填充在大孔隙中,最终形成涂层。1-胺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是一种离子液体,有利于改善涂覆液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产品的防雨水性和透气性;而且,其带有的氨基也有利于迅速捕捉水分,强化防雨水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高分子大网眼透气型防雨水网布的加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1)先将多孔无机颗粒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多孔无机颗粒;(2)然后以交联淀粉、丙烯酰胺和改性多孔无机颗粒为原料,发生聚合反应,得到聚合产物;(3)再将2-甲基-1,3-戊二醇、聚酯多元醇、聚合产物、质量浓度5~7%氨水、1-胺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混合均匀,接着加入4-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搅拌混匀,得到涂覆液;(4)最后将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分子大网眼透气型防雨水网布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n(1)先将多孔无机颗粒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多孔无机颗粒;/n(2)然后以交联淀粉、丙烯酰胺和改性多孔无机颗粒为原料,发生聚合反应,得到聚合产物;/n(3)再将2-甲基-1,3-戊二醇、聚酯多元醇、聚合产物、质量浓度5~7%氨水、1-胺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混合均匀,接着加入4-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搅拌混匀,得到涂覆液;/n(4)最后将涂覆液均匀涂覆于聚氯乙烯网眼布基布的外表面,25~28℃固化20~22小时,烘干,即得所述的防雨水网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子大网眼透气型防雨水网布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多孔无机颗粒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多孔无机颗粒;
(2)然后以交联淀粉、丙烯酰胺和改性多孔无机颗粒为原料,发生聚合反应,得到聚合产物;
(3)再将2-甲基-1,3-戊二醇、聚酯多元醇、聚合产物、质量浓度5~7%氨水、1-胺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混合均匀,接着加入4-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搅拌混匀,得到涂覆液;
(4)最后将涂覆液均匀涂覆于聚氯乙烯网眼布基布的外表面,25~28℃固化20~22小时,烘干,即得所述的防雨水网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多孔无机颗粒选自微孔硅酸钙、微孔二氧化硅或微孔磷酸钙中的任一种,其孔径为1~2nm,孔容为5~8cm3/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先将1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5~7份甲苯中,超声波振荡均匀,接着加入0.3~0.5份多孔无机颗粒,80~90℃搅拌反应7~9小时,离心,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多孔无机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以重量份计,所述交联淀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份玉米淀粉加入2~3份质量浓度1~2%氯化钠水溶液中,搅拌分散均匀,接着加入0.015~0.02份质量浓度12~15%氢氧化钾水溶液,搅拌混匀,转移至反应釜中,加入0.015~0.025份环氧氯丙烷,25~30℃搅拌反应3~4小时,后处理,即得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国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源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