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高效产酶的枯草芽孢菌株LC1-1及其产酶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7495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株高效产壳聚糖酶的枯草芽孢菌株LC1‑1及其产酶方法和应用,该菌株于2021年2月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809。所述枯草芽孢菌株LC1‑1能够在25‑65℃的温度下,pH为4.5‑8的条件下生产出壳聚糖酶,产酶过程无需壳聚糖诱导,通过碳源、氮源优化并对培养基成分优化,所获得的壳聚糖酶的产量高、稳定性好,且能够降解壳聚糖生成单糖、壳三糖和壳四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高效产酶的枯草芽孢菌株LC1-1及其产酶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一株高产壳聚糖酶的枯草芽孢菌LC1-1及其产酶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壳聚糖是指脱乙酰度高于55%的甲壳素产物,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天然阳离子多糖。虽然多项研究表明,壳聚糖在生物医学、农业、废水及废物处理、饮食(食品保鲜剂和防腐剂等)、化妆品领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但由于其分子量较大,水溶性差,其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壳寡糖又称低聚壳聚糖,是壳聚糖进一步降解的产物,分子量普遍低于3000Da,聚合度在2~20之间,水溶性较好,黏度较低,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除具备壳聚糖特殊的生理活性外,壳寡糖在抑菌和抗肿瘤等方面生理活性更强。因此壳寡糖比壳聚糖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制备壳寡糖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酶法降解。利用化学反应制备壳寡糖,所得产物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广,产品质量不均一,同时化学反应不易控制,容易产生污染,产品上残留的化学物质不易清除,产品的安全性有待考证。物理法制备壳寡糖需要额外的大型设备,投资较高,因此,当前很少有基于物理法的壳寡糖生产方式。酶法降解生产壳寡糖,分子量均一;同时,产品的生产不需要强酸强碱等极端条件,对能源的消耗低,生产过程安全绿色无污染;此外,降解的壳聚糖没有额外的化学物质残留,不需要过多的处理步骤,节约生产成本,产品的安全性也更好,因而酶法降解生产壳寡糖成为研究的热点。起初研究壳聚糖酶时,生物学家从自然界中大量筛选产壳聚糖酶的微生物。随后,国内外研究人员陆续地在细菌、真菌、放线菌中发现壳聚糖酶的存在。从自然界中筛选产酶微生物,主要不足之处在于,产酶效果较差,且一些产酶菌株需要经过诱导才能达到高产酶的效果。据统计,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包括,芽孢杆菌(Bacillussp.No.7-M)、环状芽孢杆菌(B.circulansMH-K)、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griseusHuT6037)、链霉菌属(Streptomycessp.N174)、曲霉(Aspergillusoryzae)、链霉菌(Streptomycesclavuligerussp.P1)等。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当前酶法生产壳寡糖的现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能高效产壳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在生产壳聚糖酶中的应用。为了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高效产壳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LC1-1,该枯草芽孢杆菌于2021年2月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1809。进一步的,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LC1-1,该菌能够高效生产壳聚糖酶,产酶无需壳聚糖诱导。进一步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菌落为不规则形状,具有叶状边缘,表面色暗,不透明,直径2-3mm;其菌体在显微镜下为直杆状,芽孢中生。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LC1-1生产壳聚糖酶的产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发酵: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65℃,pH为4.5-8的条件下发酵,得到含有壳聚糖酶的发酵液;(2)分离:将含壳聚糖酶的发酵液离心,收集上清液;用20%~80%饱和度硫酸铵盐析,从发酵液中提取壳聚糖酶粗提物,透析除盐;(4)纯化: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获得壳聚糖酶。进一步的,具体纯化方法为:(1)将硫酸铵沉淀得到的粗酶经过透析除盐后,先进行离子交换层析,待活性物质吸附于层析介质后,由低盐浓度缓冲液向高盐浓度缓冲液洗脱,分别收集不同盐浓度缓冲液的洗脱组分,对每一管进行活性测定确定活性峰,将活性溶液收集。(2)将收集到的活性物质进一步过葡聚糖凝胶G75,洗脱液为蒸馏水。进一步的,所述发酵温度为25℃~65℃,所述发酵pH为4.5~8。进一步的,所述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时间为10-17小时。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的碳源浓度为10-33g/L,优选的,碳源浓度为30g/L、22.7g/L。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的氮源浓度为10-30g/L,优选的,氮源浓度为15g/L。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基成分为:碳源浓度为22.7g/L,氮源浓度15g/L;发酵条件为:装液量20%,接种量2.0%,温度34℃,pH为5.5,转速为180rpm。进一步的,发酵过程中所用的培养基组成重量份比例为酵母粉1~15份、氯化钠1~30份、胰蛋白胨1~30份、蔗糖1~50份、磷酸氢二钾1~10份、磷酸二氢钾1~10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枯草芽孢杆菌LC1-1根据上述方法所产的壳聚糖酶。进一步的,所述的壳聚糖酶的分子量为40-45kDa。进一步的,所述的壳聚糖酶能够降解壳聚糖生成单糖、壳三糖和壳四糖。进一步的,所述壳聚糖酶在前15min酶促反应迅速,并能于45min到达终点。进一步的,所述的壳聚糖酶能够耐受温度20~70℃,pH为3.7~10.8。进一步的,所述壳聚糖酶通过添加金属离子催化剂调整反应速度。进一步的,所述壳聚糖酶在前15min酶促反应迅速并能于45min到达终点。进一步的,所述壳聚糖酶通过添加金属离子催化剂调整反应速度:可以通过添加Mn2+促进酶促反应;也能够通过添加Zn2+和/或SDS和/或Fe3+和/或Cu2+和/或Fe2+抑制酶促反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筛选提供了一株高效产壳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LC1-1,该菌株能够高效生产壳聚糖酶,且产酶过程无需壳聚糖诱导,所产酶的分子量为40-45kDa,且在酸碱条件下稳定,具有一定温度耐受性和pH耐受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设计对碳源、氮源、温度、pH值等方面对生产条件进行优化,寻找最适的生产条件,该条件下生产的壳聚糖酶可达到32.23U/ml。(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壳聚糖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优化工艺过程,在纯化过程中增加离子交换介质纯化和葡聚糖柱层析洗脱步骤,通过碳源、氮源、pH、温度、硫酸铵浓度等因素的摸索,提高壳聚糖酶的产酶效率和工艺生产的实用性。(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壳聚糖酶,通常的壳聚糖酶降解壳聚糖的产物多为多糖,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壳聚糖酶能够降解壳聚糖生成成分单一的单糖、壳三糖和壳四糖,产酶速率稳定高效,前15min酶促反应迅速,45min即可达到反应终点。能够广泛地应用在卫生、食品、饲料、养殖、种植等领域。附图说明图1菌株在65℃条件下在LB培养基中的菌落形态及初筛培养基上的产透明圈情况。(a)LC1-1在LB平板上的菌落形态;(b)LC1-1在初筛培养基上产透明圈情况。图2单因素实验结果。(a)接种量对菌株LC1-1产壳聚糖酶的影响;(b)不同发酵温度对菌株LC1-1产壳聚糖酶的影响;(c)pH对菌株LC1-1产壳聚糖酶的影响;(d)转速对菌株LC1-1产壳聚糖酶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株高效产壳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LC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于2021年2月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180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高效产壳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LC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于2021年2月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18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LC1-1,其特征在于,该菌能高效生产壳聚糖酶,产酶过程无需壳聚糖诱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LC1-1,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菌落为不规则形状,具有叶状边缘,表面色暗,不透明,直径2-3mm;其菌体在显微镜下为直杆状,芽孢中生。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LC1-1生产壳聚糖酶的产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发酵: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5℃-65℃,pH为4.5-8的条件下发酵,得到含有壳聚糖酶的发酵液;
(2)分离:将含壳聚糖酶的发酵液离心,收集上清液;用20%~80%饱和度硫酸铵盐析,从发酵液中提取壳聚糖酶粗提物,透析除盐;
纯化: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获得壳聚糖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壳聚糖酶的产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时间为10-17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壳聚糖酶的产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的碳源浓度为10-33g/L,优选的,碳源浓度为30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增国郭若琳汤伟孙晓雯张军唐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百奥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