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多种地面障碍的搬运小坦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83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起重、搬运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多种地面障碍的搬运小坦克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小坦克车能够通过小运动单元进行前后、左右的上下运动,而且前后、左右的移动可以同时进行,并且每个小运动单元的运动过程能够独立互不影响,通过小运动单元的前后,左右的的上下运动,可以使小坦克车能够对付工厂地面、道路更严重的坑洼、更严重的不平、更恶劣、更极端的路况,提高搬运的效率,延长小坦克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多种地面障碍的搬运小坦克车
本技术属于起重、搬运工具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适应多种地面障碍的搬运小坦克车。
技术介绍
在重物搬运行业,通常要搬运几吨、几十吨至数千吨的重物。传统方法主要就是采用滚杠垫底搬运。大约在2000年左右,国内开始出现搬运小坦克车这种搬运工具。它由钢板焊接成框架,在框架里面装入滚动轮子,外形酷似军用的坦克车,该产品被行业中人习惯性地称为“小坦克”。小坦克车后来发展成较多的种类。该产品体积小,承载力大,多台作业可以搬运几吨、几十吨、几百甚至几千吨的重物。该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大量、广泛的运用,在重物搬运行业影响深远。但是使用小坦克搬运也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小坦克车常规的结构为轮子底面形成的是一个固定不动的平整面,只能在平整地面使用。如果遇到地面有坑洼、高低不平、或者小的沟坎等阻挡物,就会出现轮子被卡住不能前进或者局部轮子触地超载损坏。路面的不平,轮子容易损坏,既是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有时候出现坦克车坏在路上导致没法继续搬运的后果。遇到有沟坎阻挡坦克车,那就要铺设钢板,增加搬运的作业难度和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普通小坦克车不能适应坑洼、高低不平的、或是小沟坎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适应多种地面障碍的搬运小坦克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适应多种地面障碍的小坦克车,包括小坦克车大框架和设置在小坦克车大框架下侧的多个的小运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小坦克车大框架下端的多个的十字转向装置、设置所述小坦克车大框架上端的灵活载物平台;所述十字转向装置由支撑板、带有两个孔的十字座子、轴构成;所述小运动单元包括几块筋板组成的小框架、至少两个轮子、至少两根轴和至少四个轴卡,所述轮子通过轴与所述小框架转动连接,并在轴的两端用轴卡固定;所述十字转向座子通过一根轴与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并用轴卡在轴的两侧固定防脱落;所述十字转向装置与所述小运动单元的小框架通过轴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用轴卡固定防止脱落;所述十字转向装置的支撑板还与小坦克车大框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小坦克车包括面板、至少两块侧板、至少一块筋板、至少一个提手,至少两块所述侧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两端,中部用筋板连接加强;两个所述提手设置在所述小坦克车前进与后退方向同向设置的侧板上。优选的,所述十字转向装置还可以通过轴转动连接两个小运动单元本技术相比于现有的小坦克车,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使坦克车适应地面的能力极为提高,能够适应小坑洼、小坎坷、崎岖不平底面,并且还有有越过障碍无得能力,提高了搬运效率。在体量庞大的使用小坦克车搬运重物市场,此技术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八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零件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4为实施例二的正视以及俯视图;图5为图4中A-A处立体剖视图;图6为实施例三的立体图;图7为实施例三的三视图;图8为图7中B-B处立体剖视图;图9为实施例三过V形路面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三沿运动方向前后偏转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三过倒V型路面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三轮子同侧偏转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三单边偏转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四中六轮排列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四中横向八轮排列示意图;图16为实施例四中横向纵向矩阵分布的八轮排列示意图;图17为实施例五的三视图;图18为实施例六的八轮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示意图;图19为实施例七的透视图;图20为实施例八中第二十字转向座子示意图;图21为图1所示结构的三视图;图22为图21中C-C处剖视图;图23为图21处D-D处剖视图;图24为实施例八的左右偏转示意图;图25为实施例八前后偏转示意图。图中:十字转向装置30、第一十字转向底座301、支撑板304、第一通孔303、第二通孔302、第三通孔305、第一转动轴309、第二转动轴308、小框架板306、轮子307、车轮轴311、轴卡310、衬套318、小运动单元3、面板101、第一侧板102、第二侧板103、中衬板106、拉手104、小坦克车大框架1、第四通孔105、转盘231、转盘轴234、第六通孔233、第一螺纹孔232、滚动钢球235、下支撑板201、第二十字转向座子21、上支撑架22、第三转动轴202、第四转动轴203、活动板210、筋板212、第八通孔211、第九通孔213、第二螺纹孔223、载物板221、立板22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十字转向装置30,包括一个第一十字转向底座301和两块支撑板304,第一十字转向底座301一面下端中部设有第一通孔303,第一十字转向底座301上与带有第一通孔303相连的侧面上端中部设有第二通孔302;支撑板304的中部设有与第二通孔302直径相同的第三通孔305;将两块支撑板304的第三通孔305与与第一十字转向底座301的第二通孔302对齐,使两块支撑板304上端面水平,将两块支撑板304与第一十字转向底座301在第二通孔302和第三通孔305处用第一转动轴309连接,在第一通孔303内设有第二转动轴308。如此,第一十字转向底座301可以围绕第一转动轴309进行转动,同时,第二转动轴308还能在第一十字转向底座301内转动,如此实现两个方向上的转动。实施例二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中,由小框架板306、轮子307、车轮轴311、轴卡310组成的小运动单元3。小框架板306由两块长侧板与两块短侧板组成,小框架板306内两块长侧板之间设有十字转向装置30。十字转向装置30中第一转动轴309两端超出两块支撑板304,两端超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多种地面障碍的搬运小坦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小坦克车大框架和设置在小坦克车大框架下侧的多个的小运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小坦克车大框架下端的多个的十字转向装置、设置所述小坦克车大框架上端的灵活载物平台;所述十字转向装置由支撑板、带有两个孔的十字座子、轴构成;所述小运动单元包括几块筋板组成的小框架、至少两个轮子、至少两根轴和至少四个轴卡,所述轮子通过轴与所述小框架转动连接,并在轴的两端用轴卡固定;所述十字座子通过一根轴与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并用轴卡在轴的两侧固定防脱落;所述十字转向装置与所述小运动单元的小框架通过轴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用轴卡固定防止脱落;所述十字转向装置的支撑板还与小坦克车大框架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多种地面障碍的搬运小坦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小坦克车大框架和设置在小坦克车大框架下侧的多个的小运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小坦克车大框架下端的多个的十字转向装置、设置所述小坦克车大框架上端的灵活载物平台;所述十字转向装置由支撑板、带有两个孔的十字座子、轴构成;所述小运动单元包括几块筋板组成的小框架、至少两个轮子、至少两根轴和至少四个轴卡,所述轮子通过轴与所述小框架转动连接,并在轴的两端用轴卡固定;所述十字座子通过一根轴与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并用轴卡在轴的两侧固定防脱落;所述十字转向装置与所述小运动单元的小框架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徐绍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阳泳富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