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动管接头拗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加工的
,具体是涉及制动管接头拗弯设备。
技术介绍
汽车的制动管接头包括套头和套筒,且套头和套筒之间通过管件连接。但是,由于不同汽车的设计结构不同,导致了制动管接头的结构也存在差异,最为直观的差异为用于连接套头和套筒的管件的弯曲角度以及管件弯曲形成的平面和套头端面之间的角度不同。目前,现有对制动管接头进行拗弯加工的设备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将套头套设于设定有预设角度的模头上,达到控制管件弯曲形成的平面和套头端面之间的角度的目的。但是,对于不同型号的制动管接头而言,需要配置不同的模头来固定套头,不仅加工成本高,而且需要不断更换调试,费时费力,不利于制动管接头的自动化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制动管接头拗弯设备,以在工位台的轮模上同轴设置有旋转板,并于旋转板上设置有定位部和夹模部,同时于工位台且位于轮模的旁侧设置有导模部,通过定位部实现套头的定位以及角度的调节,通过导模部压住套筒,通过夹模部顶住待弯曲的管件,使得在旋转板 ...
【技术保护点】
1.制动管接头拗弯设备,所述制动管接头包括管件和分别位于所述管件两端的套头和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工位台,所述工位台的中部设置有朝上伸出所述工位台外且可绕自身轴心自转的轮模;/n旋转板,所述旋转板设置于所述工位台的上方,所述旋转板的一端套设于所述轮模上,并跟随所述轮模转动;/n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滑移组件、方向调节用旋转驱动器以及定位柱,所述第一滑移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且沿所述轮模的切向做往复移动,所述方向调节用旋转驱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移组件上且其旋转轴朝向所述轮模一侧布置,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方向调节用旋转驱动器的旋转轴上,所述套头 ...
【技术特征摘要】
1.制动管接头拗弯设备,所述制动管接头包括管件和分别位于所述管件两端的套头和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工位台,所述工位台的中部设置有朝上伸出所述工位台外且可绕自身轴心自转的轮模;
旋转板,所述旋转板设置于所述工位台的上方,所述旋转板的一端套设于所述轮模上,并跟随所述轮模转动;
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滑移组件、方向调节用旋转驱动器以及定位柱,所述第一滑移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且沿所述轮模的切向做往复移动,所述方向调节用旋转驱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移组件上且其旋转轴朝向所述轮模一侧布置,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方向调节用旋转驱动器的旋转轴上,所述套头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上;
夹模部,所述夹模部包括第二滑移组件和抵紧头,所述第二滑移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旋转板上且沿所述轮模的径向做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滑移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滑移组件的旁侧,所述抵紧头安装于所述第二滑移组件上,且所述抵紧头的一端朝向所述轮模延伸;
导模部,所述导模部包括第三滑移组件、跟随组件以及压紧头,所述第三滑移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工位台上且位于所述夹模部背离所述定位部的一侧,所述第三滑移组件沿所述轮模的切向做往复移动,同时,所述跟随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滑移组件上且所述跟随组件可沿垂直于所述第三滑移组件的移动方向移动,所述压紧头设置于所述跟随组件上且所述压紧头的一端朝向所述轮模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管接头拗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移组件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板以及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导轨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旋转板上,所述第一滑板滑设于所述第一导轨上,同时,所述第一驱动部安装于所述旋转板上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管接头拗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丝杆、螺母块以及进给用旋转驱动器,所述螺母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滑板的底部,所述丝杆平行于所述第一导轨布置,且所述丝杆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母块上,所述进给用旋转驱动器安装于所述旋转板上,且所述进给用旋转驱动器的旋转轴与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管接头拗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方向调节用旋转驱动器的旋转轴上还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柱安装于所述定位块上,同时,所述定位块上还设置有定位压紧组件,所述定位压紧组件的压块朝向所述定位柱一侧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管接头拗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移组件包括第二导轨、第二滑板、抵紧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阿能,杜玉仙,邓贵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亚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