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车平台及包括其的换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31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载车平台及包括其的换电站。载车平台包括:平台本体;第一导引装置,沿平台本体的第一侧设于平台本体上,用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的导引使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第一导引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导引组件,两第一导引组件均朝向背离第一侧车轮的方向倾斜。沿预设路径的方向,两第一导引组件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一导引装置能够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起到导引作用,有利于保证电动汽车按照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第一导引组件朝向背离第一侧车轮的方向倾斜,有利于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较为方便地进入第一导引装置,也有利于提高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的导引效果,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定位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车平台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本技术涉及用于电动汽车的换电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车平台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技术介绍
换电站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更换电池,汽车驶入换电站并稳定定位后,换电站的换电设备从充电室驶入换电室,并更换电动汽车的电池。但是,现有的换电站通常只能够对单一型号的电动汽车进行换电,若更换为其他型号的汽车,由于电动汽车的轮距、轴距等尺寸不同,现有的换电站通常无法对电动汽车进行可靠的定位和固定,则不能可靠地进行换电操作。因此现有技术需要对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配备相应的换电站,这大大增加了换电成本。另外,采用现有的换电站对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时,电动汽车的定位可靠性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载车平台及包括其的换电站。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载车平台,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平台本体;第一导引装置,沿所述平台本体的第一侧设于所述平台本体上,用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的导引使所述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导引组件,两所述第一导引组件均朝向背离所述第一侧车轮的方向倾斜;其中,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两所述第一导引组件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在本方案中,平台本体用于承载电动汽车,第一导引装置能够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起到导引作用,有利于保证电动汽车按照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其中,第一导引组件朝向背离第一侧车轮的方向倾斜,即两第一导引组件的分布呈“外八”字型,如此设置,一方面,在靠近电动汽车的驶入口的一端,两第一导引组件之间的距离较大,有利于不同型号(如轮距)的电动汽车较为方便地进入第一导引装置;另一方面,在远离电动汽车的驶入口的一端,两第一导引组件之间的距离较小,有利于提高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的导引效果,以真正起到导引作用,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定位可靠性,进而有利于实现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引组件包括第一导引辊筒,所述第一导引辊筒被配置为可轴向旋转,使得所述第一侧车轮在驶入时可被限位于两所述第一导引辊筒之间。在本方案中,当第一侧车轮驶入两第一导引组件之间时,第一导引辊筒可轴向旋转,第一导引辊筒与第一侧车轮相互作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侧车轮产生位移,以将第一侧车轮导引到合适的位置。其中,采用第一导引辊筒能够较为方便且可靠地实现对第一侧车轮的导引作用。优选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一侧后轮进行定位的第一后轮定位装置,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和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后轮的停靠处的一侧的第一后轮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在本方案中,第一侧后轮通过第一导引装置被导引至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在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的作用下,第一侧后轮能够定位在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后轮的停靠处的两侧的两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两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以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相垂直的左右方向定位所述第一侧后轮。在本方案中,第一侧后轮通过第一导引装置被导引至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在相对设置的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的作用下,通过对第一侧后轮的两侧分别进行定位,从而能够较为可靠地将第一侧后轮定位在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中。优选地,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一导引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侧后轮的直径。在本方案中,第一后轮定位装置既可以与第一导引装置直接接触,即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一导引装置之间的距离等于0,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也可以与第一导引装置之间形成有大于0且小于第一侧后轮的直径的间隙。其中,当上述距离为0时,从第一导引装置的一部分驶离的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能够直接进入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第一侧车轮不易再次发生偏离,有利于更加可靠地对第一侧车轮进行定位;当上述距离大于0时,该距离要小于第一侧后轮的直径,这是因为,若上述距离过大(例如超过第一侧后轮的直径),则第一侧车轮的一个车轮驶离第一导引装置后,该车轮还尚未与第一后轮定位装置接触,此时,该车轮容易发生偏离,影响对该车轮的定位可靠性。在此,采用上述设置,使得当该第一侧车轮驶离第一导引装置时,第一侧车轮的至少一部分已经接触第一后轮定位装置,方便对第一侧车轮进行定位,且有利于提高对第一侧车轮定位的可靠性。优选地,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后轮定位辊筒,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被设置成可轴向旋转,使得所述第一侧后轮在驶入时可被限位于两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之间。在本方案中,当第一侧后轮驶入第一后轮定位组件时,两第一后轮定位辊筒可轴向旋转,两第一后轮定位辊筒与第一侧后轮的两侧相互作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侧后轮产生位移,以将第一侧后轮定位到期望的位置。其中,采用第一后轮定位辊筒能够较为方便且可靠地实现对第一侧后轮的定位作用,其中,若第一侧后轮的位置与期望的位置有偏离,在第一后轮定位辊筒的作用下,能够较为方便且可靠地摆正第一侧后轮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引辊筒包括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引辊筒部分和第二导引辊筒部分,且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引辊筒部分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包括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和第二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且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在本方案中,第一导引辊筒部分和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的结构特性使得其也能够起到导引作用。其中,第一导引辊筒部分使得第一侧车轮能够较为方便地自第一导引辊筒部分被导引至第二导引辊筒部分,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对自第一导引装置驶离的第一侧车轮起到进一步的导引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一侧车轮的定位可靠性和定位效率。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引辊筒部分和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为锥形辊筒,所述第二导引辊筒部分和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为圆柱形辊筒。在本方案中,一方面,锥形辊筒能够起到上述导引作用,圆柱形辊筒能够起到对第一侧车轮的导引或摆正作用;另一方面,锥形辊筒和圆柱形辊筒的外表面为曲面,基本无尖端,不易对第一侧车轮产生损伤,有利于保护第一侧车轮。优选地,两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侧后轮的宽度。在本方案中,两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与第一侧后轮之间留有大于0的间隙,如此设置,当需要电动汽车移动时,上述间隙使得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不会阻碍第一侧后轮的移动。优选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一侧前轮进行定位的第一前轮定位装置,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引装置、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一前轮定位装置依次设置。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一前轮定位装置、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第一导引装置的配合,能够使得电动汽车沿着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且第一侧前轮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平台本体;/n第一导引装置,沿所述平台本体的第一侧设于所述平台本体上,用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的导引使所述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导引组件,两所述第一导引组件均朝向背离所述第一侧车轮的方向倾斜;/n其中,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两所述第一导引组件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平台本体;
第一导引装置,沿所述平台本体的第一侧设于所述平台本体上,用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的导引使所述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导引组件,两所述第一导引组件均朝向背离所述第一侧车轮的方向倾斜;
其中,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两所述第一导引组件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组件包括第一导引辊筒,所述第一导引辊筒被配置为可轴向旋转,使得所述第一侧车轮在驶入时可被限位于两所述第一导引辊筒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一侧后轮进行定位的第一后轮定位装置,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和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后轮的停靠处的一侧的第一后轮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后轮的停靠处的两侧的两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两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以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相垂直的左右方向定位所述第一侧后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一导引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侧后轮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后轮定位辊筒,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被设置成可轴向旋转,使得所述第一侧后轮在驶入时可被限位于两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包括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和第二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且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为锥形辊筒,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为圆柱形辊筒。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辊筒包括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引辊筒部分和第二导引辊筒部分,且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引辊筒部分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辊筒部分为锥形辊筒,所述第二导引辊筒部分为圆柱形辊筒。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侧后轮的宽度。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一侧前轮进行定位的第一前轮定位装置,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引装置、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一前轮定位装置依次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轮定位装置包括:
相对设置的前定位组件和后定位组件;及
左定位组件和/或右定位组件;
其中,所述前定位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侧前轮向前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所述后定位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侧前轮向后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所述电动汽车越过所述后定位组件后被限位在所述前定位组件和所述后定位组件之间;
所述左定位组件至少用于对所述第一侧前轮的向左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所述右定位组件至少用于对所述第一侧前轮的向右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第二导引装置,所述第二导引装置沿所述平台本体的第二侧设于所述平台本体上,用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第二侧车轮的导引使所述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
所述第二导引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引装置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导引装置包括第二导引组件,所述第二导引组件朝向背离所述第二侧车轮的方向倾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引组件包括第二导引辊筒,所述第二导引辊筒被配置为可轴向旋转,使得所述第二侧车轮在驶入时可被限位。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二侧后轮进行定位的第二后轮定位装置,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二导引装置和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依次设置;
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后轮的停靠处的一侧的第二后轮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后轮定位组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轮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后轮定位辊筒,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辊筒被设置成可轴向旋转,使得所述第二侧后轮在驶入时可被限位。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引辊筒包括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导引辊筒部分和第四导引辊筒部分,且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三导引辊筒部分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
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辊筒包括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后轮定位辊筒部分和第四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且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三后轮定位辊筒部分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引辊筒部分和所述第三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为锥形辊筒,所述第四导引辊筒部分和所述第四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为圆柱形辊筒。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二侧前轮进行定位的第二前轮定位装置,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二导引装置、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前轮定位装置依次设置。


21.如权利要求3-8、11-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多个移动部件,多个所述移动部件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多个移动部件,多个所述移动部件分别用于驱动所述前定位组件和所述后定位组件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或,用于驱动所述左定位组件和/或所述右定位组件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23.如权利要求16-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多个移动部件,多个所述移动部件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后轮定位组件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多个移动部件,多个所述移动部件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前轮定位装置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一后轮安装板,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后轮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后轮安装板安装至所述平台本体;
和/或,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至少一个移动部件,至少一个所述移动部件用于实现所述第一后轮安装板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轮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一前轮安装板,所述前定位组件、所述后定位组件、所述左定位组件、所述右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前轮安装板上并通过所述第一前轮安装板安装至所述平台本体;
和/或,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至少一个移动部件,至少一个所述移动部件用于实现所述第一前轮安装板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2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后轮安装板,所述第二后轮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后轮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二后轮定位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后轮安装板安装至所述平台本体;
和/或,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至少一个移动部件,至少一个所述移动部件用于实现所述第二后轮安装板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邹瑞朱明厚万里斌
申请(专利权)人: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