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晓菊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血管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7418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4
一种医用血管支架材料,是以蚕丝蛋白粉末、聚乳酸、聚己内酯、壳聚糖和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为原料,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氨水和温水的依次浸泡制得的双层复合材料,材料的纤维直径分布在130~160nm之间,均值约为144nm。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高分子支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结构稳定性,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分层脱落,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细胞相容性能,支撑力在3.125~3.035MPa之间,用于血管支架时,既能有效形成支撑,又保护血管不被损伤,从而降低内膜增生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血管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血管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支架材料经常被用于外科手术中,例如提供支撑的血管支架、肠道支架,另外还包括作为营养物质载体并提供一定的尺寸结构的人工骨支架、人工器官支架等。支架植入血管病变处后,血管发生重塑,一旦血管完成“自我修复”,支架的存在就无意义。早期的支架材料通常采用金属或其他一些非可降解材料,通常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同时伴随着一些负面效果,对血管造成伤害,术后远期血栓形成、再狭窄发生几率增高;而生物可吸收支架是用可溶解在人体内的材料制成,放入体内后,可被人体降解并吸收。高分子生物可降解支架在血管“自我修复"后被人体完全吸收,保持血管畅通,有可以抑制早期血管形成及晚期新生内膜增生,从而实现血管正性重塑。高分子可降解支架柔软易变形,对血管的剪切应力更小,从而降低内膜增生的风险。现有的用于可降解支架的材料包括聚乳酸(PLA)、聚乙酸醇(PGA)等。理想的支架应具备如下优势:(1)具有高度孔隙率和比表面积,以适应细胞粘附、生长和分化,细胞间信号传递、养分传输,以及降解产物和新陈代谢产物排出;(2)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支持细胞分化增生;(3)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本身及降解产物对细胞及基体无毒,不引起炎症或排斥反应;(4)有适度的生物降解速率,可与组织再生速率相匹配。但是高分子生物可降支架存也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聚乳酸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但是由于高分子材料内无骨架,导致其径向支撑力和抗压能力均不如金属支架,虽然保护了血管不被支架破坏,但同时也降低了支架的支撑性能,无法保证血管良性重塑完成前的血管畅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血管支架材料。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医用血管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材料用于血管支撑时既能保护血管不受破坏,又能保证支架具有优异的支撑性能,同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医用血管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血管支架材料是以蚕丝蛋白、聚乳酸、聚己内酯、壳聚糖和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氨水和温水的依次浸泡制得的双层复合材料,材料的纤维直径分布在130~160nm之间,均值约为144nm。一种医用血管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是将蚕丝蛋白粉末、聚乳酸、聚己内酯依次加入由丙酮和乙酸按照质量比为4~6.5:3~4.8组成的混合液中在30~45℃下以400~500rpm速率搅拌30~40min制备成内层纺丝液,将壳聚糖、聚己内酯和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溶解在50~60℃的质量浓度为0.5~2%的三氟乙酸溶液中制备成外层纺丝液,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制备出双层复合材料,采用氨水常温浸泡后再采用纯化水中加热浸泡,最后洗涤,冷冻干燥。基于蚕丝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考虑用于血管支架,有利于人类大动脉内皮细胞(HAEC)及人类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的增殖,很好的保持细胞显型和促进细胞重组。静电纺丝制备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但是静电纺丝制备的蚕丝蛋白支架材料脆性大,且蚕丝蛋白的静电作用,导致纤维团聚严重,限制了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应用。聚己内酯具有优异的韧性,和蚕丝蛋白复合,可以改性蚕丝蛋白,降低蚕丝蛋白脆性,但是聚己内酯加入后进行静电纺丝,会导致制备的材料中蚕丝蛋白和聚己内酯的相容性降低,容易发生成分分离、结构稳定性变差。在制备过程中,我们发现,制备纺丝液的溶剂对于纺丝形成的纤维的结构有很大影响,从而使得制备的材料性能差异大。蚕丝蛋白的结晶区主要为较为紧密的β折叠构象的二级结构,其中肽链层层排列,依靠相邻肽链上的氨基、羧基形成氢键来维持其稳定结构,在水中发生膨胀但不溶解,是其作为支架材料的基础。本专利技术采用蚕丝蛋白、聚乳酸和聚己内酯混合溶解在丙酮和乙酸的混合溶剂中,通过搅拌形成内层纺丝液,促进蚕丝蛋白中无规卷曲构相转变为β折叠结构,增加了蚕丝蛋白结晶区的β折叠结构的含量,从而增强其结构稳定性。聚乳酸在溶剂调节了体系的pH环境前提下,增加了内层纺丝液的导电率,使得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形成纤维直径较细、直径分布窄,分散性优异,同时增加了纺丝液的粘度,使得蚕丝蛋白和聚己内酯纤维之间产生粘结,不易发生成分分离。在制备外层纺丝液时,本专利技术采用聚己内酯、壳聚糖和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溶于温度为50~60℃三氟乙酸溶液形成外层纺丝液,壳聚糖本身无法形成纤维,但是增加了纺丝液的导电率和粘度,使得纺丝形成的纤维的直径小,分布均匀,同时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壳聚糖、聚己内酯中含有的羟基、羰基、醚键等基团与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中的羧基、氨基之间形成较强的分子间吸引力,且制备的复合材料内外层均含有聚己内酯,将纺丝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先在氨水中常温浸泡,去除有机溶剂,再50~60℃温水浸泡,内外层纤维中的聚己内酯发生一定的熔融,使得内外层纤维结构交叉接触界面处发生粘接,增强了内外层的结构稳定性,不发生内外层脱落的情况,并提高纤维的结晶度,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由于内外层分别有蚕丝蛋白和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改善了由于结晶度上升导致的可降解度下降的问题。进一步,上述提取蚕丝蛋白具体是采用碳酸氢钠乙醇溶液升温至60~70℃,加入蚕茧,保温并持续搅拌30~50min,然后过滤,清水洗涤后烘干得丝素蛋白纤维,置于质量浓度为40~55%的氯化钙水溶液完全溶解,然后过滤、透析,透析完成后浓缩至浓度为6~9g/mL、离心、过滤得到纯化的蚕丝蛋白液,冷冻干燥得蚕丝蛋白粉末。本专利技术在提取蚕丝蛋白过程中,采用碳酸氢钠乙醇溶液升温至60~70℃,在去除丝胶的同时,使得制备的蚕丝蛋白中β折叠结构更紧密,以及纺丝液的配制采用丙酮和乙酸的混合有机溶剂,促进β折叠结构的含量,使得结构稳定性提高,利于静电纺丝时其脆性的降低,以及后期在氨水及温水浸泡时不发生性能变化。进一步,上述碳酸氢钠乙醇溶液质量浓度为0.3~1.5%,蚕茧和碳酸氢钠乙醇溶液的质量比为1~1.5:10。进一步,上述氨水浓度为0.05mol/L,浸泡时间为20min,去除复合材料中残留的丙酮和三氟乙醇。进一步,上述纯化水中加热浸泡具体是在50~60℃下浸泡2~3h。进一步,上述内层纺丝液中蚕丝蛋白粉末、聚乳酸、聚己内酯和丙酮乙酸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10:1~5:0.1~2:40~73。进一步,上述外层纺丝液中壳聚糖、聚己内酯、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和三氟乙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8:8~12:15~22:80~120。进一步,上述静电纺丝内层纺丝液的挤出速度为2~10mL/h,外层纺丝液的挤出速度为7~18mL/h,接收距离均为15~20cm。进一步,静电纺丝的正向电压为18~25KV,负向电压为4~6KV,旋转速度为120~150rpm,温度为37~45℃,湿度为20~35%。进一步,上述洗涤具体是依次采用质量分数为75%、50%、15%的乙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血管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医用支架材料是以蚕丝蛋白、聚乳酸、聚己内酯、壳聚糖和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氨水和温水的依次浸泡制得的双层复合材料,材料的纤维直径分布在130~160nm之间,均值约为144n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血管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医用支架材料是以蚕丝蛋白、聚乳酸、聚己内酯、壳聚糖和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氨水和温水的依次浸泡制得的双层复合材料,材料的纤维直径分布在130~160nm之间,均值约为144nm。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血管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是将蚕丝蛋白粉末、聚乳酸、聚己内酯依次加入由丙酮和乙酸按照质量比为4~6.5:3~4.8组成的混合液中在30~50℃下以400~500rpm速率搅拌30~40min制备成内层纺丝液,将壳聚糖、聚己内酯和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溶解在40~50℃的质量浓度为0.5~2%的三氟乙酸溶液中制备成外层纺丝液,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制备出双层复合材料,采用氨水常温浸泡后再采用置于纯化水中加热浸泡,最后洗涤,冷冻干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医用血管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蛋白具体是采用碳酸氢钠乙醇溶液升温至60~70℃,加入蚕茧,保温并持续搅拌30~50min,然后过滤,清水洗涤后烘干得丝素蛋白纤维,置于质量浓度为40~55%的氯化钙水溶液完全溶解,然后过滤、透析,透析完成后浓缩至浓度为6~9g/mL、离心、过滤得到纯化的蚕丝蛋白液,冷冻干燥得蚕丝蛋白粉末。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医用血管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氢钠乙醇溶液质量浓度为0.3~1.5%,蚕茧和碳酸氢钠乙醇溶液的质量比为1~1.5:10。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医用血管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纺丝液中蚕丝蛋白粉末、聚乳酸、聚己内酯和丙酮乙酸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10:1~5:0.1~2:40~73。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医用血管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纺丝液中壳聚糖、聚己内酯、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和三氟乙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8:8~12:15~22:80~12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医用血管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内层纺丝液的挤出速度为2~10mL/h,外层纺丝液的挤出速度为7~18mL/h,接收距离均为15~20cm。


8.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