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组件、电生理导管及电生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4106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电生理导管及电生理系统,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主体及布置于所述电极主体上的子电极组件和电传输线路,所述电传输线路包括若干消融线路,所述子电极组件包括若干第一消融电极及若干第二消融电极,所述消融线路包括传输主路、第一传输支路及第二传输支路,所述第一消融电极和所述第二消融电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传输支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传输支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传输支路的输入端交汇于所述传输主路。通过将不同消融电极的传输支路并线设置,降低了消融线路的阻值,提高了消融线路的耐电流能力,同时还改善了导管的消融边界,提高了消融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组件、电生理导管及电生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电极组件、电生理导管及电生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电生理治疗领域,利用电生理导管传输能量进行组织消融是常用手段。具体地,电生理导管包括导管及设置于导管的头端上的电极组件,将导管的头端插入至需要治疗的目标靶点后,通过能量供应平台向电极组件提供能量,并使电极组件与目标靶位贴靠以将能量传递至目标靶位,进而进行消融。其中,常用的能量是不可逆电穿孔的脉冲电场,该脉冲电场具有细胞选择性,尤其是在肺静脉隔离消融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食道和膈神经损伤,为了能够形成有效的消融深度,导管形成的脉冲电场场强分布区域应当最大化。柔性电路目前广泛应用于电生理领域,其结构特点使得能否将更大的电极密度布置在导管远端,从而可以实现高密度电生理标测,例如波士顿科学的IntellamapOrion高分辨率标测导管。然而,当用于脉冲电场消融时,由于脉冲电场消融需要较高的电压,对于导管的能量传输介质的耐电流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传输介质需要较大横截面积以降低电阻提高传输性能。并且,为了实现标测功能需要每个电极的传输介质之间有耐压要求,需要增加绝缘介质,进而使得脉冲电场消融的电极设计空间占比会大于普通的标测导管和射频消融导管。或者换言之,上述的两个要求会限制脉冲消融导管的脉冲消融参数(电压、消融时间),从而降低消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极组件、电生理导管及电生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尤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传输介质需要较大横截面积以降低电阻提高传输性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极组件,能够设置于一导管的远端,并用于在设备和预定部位之间传输能量,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主体及布置于所述电极主体上的子电极组件和电传输线路,所述电传输线路包括若干消融线路,所述子电极组件包括若干第一消融电极及若干第二消融电极,所述消融线路包括传输主路、第一传输支路及第二传输支路,所述第一消融电极和所述第二消融电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传输支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传输支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传输支路的输入端交汇于所述传输主路。可选的,所述子电极组件还包括若干标测电极,所述电传输线路还包括布置于所述电极主体上的若干标测线路,所述标测电极与所述标测线路一一对应并电连接。可选的,所述标测电极包括第一标测电极和第二标测电极,所述标测线路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标测线路和第二标测线路,所述第一标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标测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标测线路和所述第二标测线路电连接。可选的,至少一条所述标测线路的宽度介于0.02mm-0.5mm之间。可选的,至少在所述标测电极用于标测时,所述标测电极与所述导管的轴线的最小距离介于5mm-20mm之间。可选的,所述子电极组件中的电极和/或所述电传输线路均沿所述电极主体的延伸方向设置。可选的,所述子电极组件中的电极沿所述电极主体的延伸方向等间距分布。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电极之间的间距小于10mm。可选的,至少一条所述传输主路的宽度介于0.04mm-1mm之间。可选的,第一传输支路及第二传输支路中的至少一者的宽度介于0.02mm-0.5mm之间。可选的,所述电极主体包括沿所述导管的轴向由近端至远端的近端部、折叠部及远端部,所述近端部及所述远端部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所述子电极组件,所述近端部和所述远端部中的至少一者可活动地与所述导管连接,所述近端部及远端部能够沿所述导管相对移动并在所述折叠部处对折,以使所述电极主体在收缩形态和弯曲形态之间转换;所述电极主体处于所述收缩形态时,所述电极主体沿所述导管的径向向所述导管收拢;所述电极主体处于所述弯曲形态时,所述电极主体沿所述导管的径向向外扩张,以使所述近端部与所述远端部在所述折叠部处对折,形成沿所述导管之横向的错位排布。可选的,所述近端部及所述远端部上均设置有所述子电极组件,所述子电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近端部的近端子电极组件及设置在所述远端的远端子电极组件,所述电极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面及外侧面,所述内侧面为所述电极主体面向于所述导管的表面,所述外侧面为所述电极主体背离所述导管的表面:所述近端子电极组件及所述远端子电极组件均位于所述内侧面上;或者,所述近端子电极组件及所述远端子电极组件均位于所述外侧面上;或者,所述近端子电极组件位于所述内侧面上,所述远端子电极组件位于所述外侧面上;或者,所述近端子电极组件位于所述外侧面上,所述远端子电极组件位于所述内侧面上。可选的,所述电极主体处于所述弯曲形态时,所述近端子电极组件中的电极与所述远端子电极组件中的电极错位分布或并排设置。可选的,所述折叠部具有凹槽,以使所述电极主体处于所述弯曲形态时,所述远端子电极组件和所述近端子电极组件位于同一平面上。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生理导管,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极组件及所述导管。可选的,所述电生理导管包括多个所述电极组件,且多个所述电极组件沿所述导管的周向排布。可选的,所述电极组件至少包括相邻的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电极的极性相反的电极。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生理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可选的,所述电生理系统还包括能量源及控制单元,所述电生理导管的标测电极用于检测所述电生理导管的电极组件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传输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电极组件是否处于预定部位,若所述电极组件处于预定部位,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能量源向所述电极组件传输能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电生理导管及电生理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通过将不同消融电极的传输支路并线设置,具有更大的横截面积,从而能够降低能量传输线路的阻值,提高能量传输线路的耐电流能力,同时还改善了导管的消融边界,提高了消融深度;2)在相同电流设计需求下,线路合并可以降低线宽要求,有利于了电生理导管的小型化,提高手术操作空间;3)通过将具有标测功能的电传输线路单独设置,保证了电生理标测的独立性,可采集心电信号,同时也可实现组织消融的功能。换言之,在相同的设计空间占比下,提升了电生理导管的消融能力。附图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的线路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处于收缩形态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组件处于弯曲形态时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极组件处于弯曲形态时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组件,能够设置于一导管的远端,并用于在设备和预定部位之间传输能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主体及布置于所述电极主体上的子电极组件和电传输线路,所述电传输线路包括若干消融线路,所述子电极组件包括若干第一消融电极及若干第二消融电极,所述消融线路包括传输主路、第一传输支路及第二传输支路,所述第一消融电极和所述第二消融电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传输支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传输支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传输支路的输入端交汇于所述传输主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组件,能够设置于一导管的远端,并用于在设备和预定部位之间传输能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主体及布置于所述电极主体上的子电极组件和电传输线路,所述电传输线路包括若干消融线路,所述子电极组件包括若干第一消融电极及若干第二消融电极,所述消融线路包括传输主路、第一传输支路及第二传输支路,所述第一消融电极和所述第二消融电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传输支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传输支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支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传输支路的输入端交汇于所述传输主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电极组件还包括若干标测电极,所述电传输线路还包括布置于所述电极主体上的若干标测线路,所述标测电极与所述标测线路一一对应并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电极包括第一标测电极和第二标测电极,所述标测线路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标测线路和第二标测线路,所述第一标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标测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标测线路和所述第二标测线路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标测线路的宽度介于0.02mm-0.5mm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标测电极用于标测时,所述标测电极与所述导管的轴线的最小距离介于5mm-20mm之间。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电极组件中的电极和/或所述电传输线路均沿所述电极主体的延伸方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电极组件中的电极沿所述电极主体的延伸方向等间距分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极之间的间距小于1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传输主路的宽度介于0.04mm-1mm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传输支路及第二传输支路中的至少一者的宽度介于0.02mm-0.5mm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主体包括沿所述导管的轴向由近端至远端的近端部、折叠部及远端部,所述近端部及所述远端部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所述子电极组件,所述近端部和所述远端部中的至少一者可活动地与所述导管连接,所述近端部及远端部能够沿所述导管相对移动并在所述折叠部处对折,以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磊朱美娇曹海朋史胜凤薛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钛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