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86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包括车床主体和循环机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循环式的吹动,增大空气流通,提高对循环水的降温速度,保证循环排出的水温度低,提高冷却效果,导流道使得循环水从远离水泵的一端流入,挡水板和溢水板使得循环水自上而下,从左往右的流动,导流道、挡水板和溢水板三者的配合,不仅增加循环水自身的冷却时间,提高冷却效果,而且少量的杂质还可在壳体底部沉淀,进一步保证循环水的干净,便于将冷却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不会堵塞水泵或水管,保证循环水的流畅运行,而且第一过滤组件与第二过滤组件可灵活取出,便于清洗,防止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
本技术涉及数控车床
,具体为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
技术介绍
数控车床、车削中心,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配备多工位刀塔或动力刀塔,机床就具有广泛的加工工艺性能,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槽、蜗杆等复杂工件,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并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然而现如今的数控车床存在冷却循环效果差,循环水容易堵塞内部循环机构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安装板设置在壳体的内侧上端,第一风机设置在壳体的内侧一端,第二风机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另一端,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吹风方向相同,车床外壳还包括挡水板和溢水板,挡水板的上端与壳体连接,溢水板的下端与壳体连接,挡水板的上端开设有通风眼,溢水板的上端低于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上端,过滤板设置在安装架的内侧下端,滑块设置在安装架的两侧,第一过滤组件设置的过滤板过滤孔小于第二过滤组件设置的过滤板过滤孔,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包括车床主体和循环机构,所述循环机构设置在车床主体的内部,所述车床主体包括车床外壳、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与车床外壳活动连接,第二过滤组件位于第一过滤组件的下端与车床外壳活动连接;所述循环机构包括支撑架、抽水管、水泵、出水管和喷头,所述水泵设置在支撑架的上端,抽水管的一端与水泵的进水端连接,出水管的一端与水泵的出水端连接,喷头与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优选的,所述车床外壳包括壳体、安装板、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安装板设置在壳体的内侧上端,第一风机设置在壳体的内侧一端,第二风机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另一端。优选的,所述车床外壳还包括挡水板和溢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上端与壳体连接,溢水板的下端与壳体连接。优选的,所述挡水板的上端开设有通风眼,溢水板的上端低于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上端。优选的,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吹风方向相同。优选的,所述壳体内侧开设有导流道,所述导流道倾斜向下。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与第二过滤组件结构组成相同,第一过滤组件体积大于第二过滤组件。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安装架、过滤板和滑块,所述过滤板设置在安装架的内侧下端,滑块设置在安装架的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设置的过滤板过滤孔小于第二过滤组件设置的过滤板过滤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安装板设置在壳体的内侧上端,第一风机设置在壳体的内侧一端,第二风机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另一端,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吹风方向相同,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循环式的吹动,增大空气流通,提高对循环水的降温速度,保证循环排出的水温度低,提高冷却效果。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车床外壳还包括挡水板和溢水板,挡水板的上端与壳体连接,溢水板的下端与壳体连接,挡水板的上端开设有通风眼,溢水板的上端低于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上端,导流道使得循环水从远离水泵的一端流入,挡水板和溢水板使得循环水自上而下,从左往右的流动,导流道、挡水板和溢水板三者的配合,不仅增加循环水自身的冷却时间,提高冷却效果,而且少量的杂质还可在壳体底部沉淀,进一步保证循环水的干净。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过滤板设置在安装架的内侧下端,滑块设置在安装架的两侧,第一过滤组件设置的过滤板过滤孔小于第二过滤组件设置的过滤板过滤孔,便于将冷却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不会堵塞水泵或水管,保证循环水的流畅运行,而且第一过滤组件与第二过滤组件可灵活取出,便于清洗,防止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水循环流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车床外壳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循环机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过滤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床主体;11、车床外壳;111、壳体;1111、导流道;112、安装板;113、第一风机;114、第二风机;115、挡水板;116、溢水板;12、第一过滤组件;121、安装架;122、过滤板;123、滑块;13、第二过滤组件;2、循环机构;21、支撑架;22、抽水管;23、水泵;24、出水管;25、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包括车床主体1和循环机构2,循环机构2设置在车床主体1的内部。请参阅图2-4,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车床主体1包括车床外壳11、第一过滤组件12和第二过滤组件13,第一过滤组件12与车床外壳11活动连接,第二过滤组件13位于第一过滤组件12的下端与车床外壳11活动连接。循环机构2包括支撑架21、抽水管22、水泵23、出水管24和喷头25,水泵23设置在支撑架21的上端,抽水管22的一端与水泵23的进水端连接,出水管24的一端与水泵23的出水端连接,喷头25与出水管24的另一端连接。车床外壳11包括壳体111、安装板112、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14,安装板112设置在壳体111的内侧上端,第一风机113设置在壳体111的内侧一端,第二风机114设置在壳体111的内侧另一端,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14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吹风方向相同,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14循环式的吹动,增大空气流通,提高对循环水的降温速度,保证循环排出的水温度低,提高冷却效果。壳体111内侧开设有导流道1111,导流道1111倾斜向下,车床外壳11还包括挡水板115和溢水板116,挡水板115的上端与壳体111连接,溢水板116的下端与壳体111连接,挡水板115的上端开设有通风眼,溢水板116的上端低于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14的上端,导流道1111使得循环水从远离水泵23的一端流入,挡水板115和溢水板116使得循环水自上而下,从左往右的流动,导流道1111、挡水板115和溢水板116三者的配合,不仅增加循环水自身的冷却时间,提高冷却效果,而且少量的杂质还可在壳体111底部沉淀,进一步保证循环水的干净。请参阅图5,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第一过滤组件12与第二过滤组件13结构组成相同,第一过滤组件12体积大于第二过滤组件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包括车床主体(1)和循环机构(2),所述循环机构(2)设置在车床主体(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床主体(1)包括车床外壳(11)、第一过滤组件(12)和第二过滤组件(13),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2)与车床外壳(11)活动连接,第二过滤组件(13)位于第一过滤组件(12)的下端与车床外壳(11)活动连接;/n所述循环机构(2)包括支撑架(21)、抽水管(22)、水泵(23)、出水管(24)和喷头(25),所述水泵(23)设置在支撑架(21)的上端,抽水管(22)的一端与水泵(23)的进水端连接,出水管(24)的一端与水泵(23)的出水端连接,喷头(25)与出水管(24)的另一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包括车床主体(1)和循环机构(2),所述循环机构(2)设置在车床主体(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床主体(1)包括车床外壳(11)、第一过滤组件(12)和第二过滤组件(13),所述第一过滤组件(12)与车床外壳(11)活动连接,第二过滤组件(13)位于第一过滤组件(12)的下端与车床外壳(11)活动连接;
所述循环机构(2)包括支撑架(21)、抽水管(22)、水泵(23)、出水管(24)和喷头(25),所述水泵(23)设置在支撑架(21)的上端,抽水管(22)的一端与水泵(23)的进水端连接,出水管(24)的一端与水泵(23)的出水端连接,喷头(25)与出水管(24)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床外壳(11)包括壳体(111)、安装板(112)、第一风机(113)和第二风机(114),所述安装板(112)设置在壳体(111)的内侧上端,第一风机(113)设置在壳体(111)的内侧一端,第二风机(114)设置在壳体(111)的内侧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结构的数控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床外壳(11)还包括挡水板(115)和溢水板(116),所述挡水板(115)的上端与壳体(111)连接,溢水板(116)的下端与壳体(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络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