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铸件底面残渣的排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76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防铸件底面残渣的排气管,包括模型,所述模型的内部安装有两组横向加强筋,所述模型的内部安装有三组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的交汇处安装有气管,所述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的交汇处位于气管的外侧设置有锁环,所述所述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的交汇处位于锁环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外接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首先,气管的设置能够保障模型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气压相对平衡,保障残渣能够及时上浮,便于使用者对残渣的收集处理,其次,通过控制锁环的张开和闭合,进而实现对气管的固定和拆卸,方便工作人员对不同长度和不同粗细气管的更换,以满足该预防铸件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铸件底面残渣的排气管
本技术涉及消失模铸造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预防铸件底面残渣的排气管。
技术介绍
消失模铸造是将与铸件形状一致,尺寸大小有一定收缩比例的泡沫模型,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树脂砂中进行造型,在标准大气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随着我国铸造行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铸铁加工后的光洁度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出货的项目底面加工后不允许有残渣或残渣面积在5%以内,只是调整浇口数量、排渣座尺寸和浇注温度去除底面残留物的效果不够理想,并且通过排渣座把残渣排出来,仍会有部分残渣遗留到铸件底面,后期去除和打磨比较耗时,成本相对来说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铸件去除残渣的效果不够理想,后期去除、打磨比较耗时,成本相对来说较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预防铸件底面残渣的排气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防铸件底面残渣的排气管,包括模型,所述模型的内部安装有呈水平分布的两组横向加强筋,所述模型的内部安装有与横向加强筋呈垂直分布的三组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的交汇处安装有气管,所述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的交汇处位于气管的外侧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锁环,所述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的交汇处位于锁环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外接套,所述外接套的内侧旋合连接有旋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气管插入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的交汇处深度在18~20m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锁环为硬质弹性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组所述锁环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抵接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抵接齿呈上窄下宽的倾斜坡面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旋钮的内壁呈配合抵接齿使用的倾斜坡面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组所述锁环的内端固定连接有配合气管锁合的胶垫。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在模型的内部设有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在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的交汇处安装有气管,在对铸件浇铸时,气管的设置能够使模型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相通,进而保障模型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气压相对平衡,保障浇铸溶液内的残渣能够及时上浮,便于使用者对残渣的收集处理。2.本技术中,在模型上设有外接套和锁环,在外接套内侧设有旋钮,在锁环上设有抵接齿和胶垫,通过转动旋钮,使旋钮沿着外接套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旋钮通过其呈倾斜坡面结构的内壁与抵接齿的滑动配合,控制两组锁环的张开和闭合,进而实现对气管的固定和拆卸,方便工作人员对不同长度和不同粗细气管的更换,以满足该预防铸件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剖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例说明:1、模型;2、横向加强筋;3、纵向加强筋;4、气管;5、外接套;6、旋钮;7、抵接齿;8、胶垫;9、锁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预防铸件底面残渣的排气管,包括模型1,模型1的内部安装有呈水平分布的两组横向加强筋2,模型1的内部安装有与横向加强筋2呈垂直分布的三组纵向加强筋3,横向加强筋2与纵向加强筋3的交汇处安装有气管4,横向加强筋2与纵向加强筋3的交汇处位于气管4的外侧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锁环9,横向加强筋2与纵向加强筋3的交汇处位于锁环9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外接套5,外接套5的内侧旋合连接有旋钮6,气管4的设置能够使模型1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相通,进而保障模型1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空气气压相对平衡,通过转动旋钮6,使旋钮6沿着外接套5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控制两组锁环9的张开和闭合,进而实现对气管4的固定和拆卸,方便工作人员对不同长度和不同粗细气管4的更换,以满足该预防铸件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具体的,如图1-3所示,气管4插入横向加强筋2与纵向加强筋3的交汇处深度在18~20mm。具体的,如图1-3所示,锁环9为硬质弹性件,两组锁环9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抵接齿7,抵接齿7呈上窄下宽的坡面结构,旋钮6的内壁呈配合抵接齿7使用的倾斜坡面结构,为硬质弹性件的锁环9在旋钮6向上移动时,自动向外侧张开,解除对气管4的锁紧状态,当旋钮6在向下移动时,通过其呈倾斜坡面结构的内壁与抵接齿7的滑动配合,推动两组锁环9向内侧收缩,实现对气管4的紧固。具体的,如图1-3所示,两组锁环9的内端固定连接有配合气管4锁合的胶垫8,胶垫8的设置能够避免锁环9直接与气管4接触,对气管4造成刮伤,起到对气管4的防护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铸件底面残渣的排气管,包括模型(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1)的内部安装有呈水平分布的两组横向加强筋(2),所述模型(1)的内部安装有与横向加强筋(2)呈垂直分布的三组纵向加强筋(3),所述横向加强筋(2)与纵向加强筋(3)的交汇处安装有气管(4),所述横向加强筋(2)与纵向加强筋(3)的交汇处位于气管(4)的外侧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锁环(9),所述横向加强筋(2)与纵向加强筋(3)的交汇处位于锁环(9)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外接套(5),所述外接套(5)的内侧旋合连接有旋钮(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铸件底面残渣的排气管,包括模型(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1)的内部安装有呈水平分布的两组横向加强筋(2),所述模型(1)的内部安装有与横向加强筋(2)呈垂直分布的三组纵向加强筋(3),所述横向加强筋(2)与纵向加强筋(3)的交汇处安装有气管(4),所述横向加强筋(2)与纵向加强筋(3)的交汇处位于气管(4)的外侧设置有呈对称分布的锁环(9),所述横向加强筋(2)与纵向加强筋(3)的交汇处位于锁环(9)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外接套(5),所述外接套(5)的内侧旋合连接有旋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铸件底面残渣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4)插入横向加强筋(2)与纵向加强筋(3)的交汇处深度在18~2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宜杨泽民陈志鹏冯俊斌张洪源吴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虹冈铸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