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大电流多功能输出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026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器大电流多功能输出端子,包括壳体和输出端子本体,壳体内壁底端的中部通过两个矩形块与输出端子本体底端的两侧相接触,壳体内壁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壳体的一侧设有防撞组件,防撞组件包括三个减震器和防撞框,三个减震器分别固定设置在壳体一侧的顶部、中部和底部,防撞框内壁一侧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与三个减震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缓冲橡胶层带动防撞框,防撞框带动两个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通过两个第二弹簧分别与两个第二滑槽相配合,设置的三个减震器分别与三个第一弹簧相配合,便于在运输过程中和移动过程中提供更好的防撞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器大电流多功能输出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出端子,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器大电流多功能输出端子,属于输出端子

技术介绍
输出端子是将显存内以数字格式存储的图像(帧)信号在RAMDAC里经过模拟调制成模拟高频信号,然后再输出到投影机成像,这样VGA信号在输入端(投影机内),就不必像其它视频信号那样还要经过矩阵解码电路的换算。从前面的视频成像原理可知VGA的视频传输过程是最短的,所以VGA接口拥有许多的优点,如无串扰无电路合成分离损耗等。有些投影机可以通过先由VGA接口先将计算机信号输入,然后再由VGA接口输出到显示器或者其他的显示设备同步显示,但是现有的输出端子不便于在运输过程中和移动过程中提供更好的防撞性,不便于在工作中提供更好的散热性,降低了输出端子的工作效率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器大电流多功能输出端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输出端子不便于在运输过程中和移动过程中提供更好的防撞性和不便于在工作中提供更好的散热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器大电流多功能输出端子,包括壳体和输出端子本体,所述壳体内壁底端的中部通过两个矩形块与输出端子本体底端的两侧相接触,所述壳体内壁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包括三个减震器和防撞框,三个所述减震器分别固定设置在壳体一侧的顶部、中部和底部,所述防撞框内壁一侧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与三个减震器的一端固定连接,三个所述减震器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防撞框的一侧固定设有缓冲橡胶层,所述壳体顶端的一侧和底端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设有第一滑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块的顶端和另一个第一滑块的底端分别与防撞框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侧均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网格板和矩形框,所述网格板固定穿插设置在壳体另一侧的中部,所述矩形框固定设置在壳体另一侧的中部,所述网格板另一侧的中部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小齿轮,所述矩形框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U形臂,两个所述U形臂的内部均转动设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两个扇叶和两个大齿轮,其中一个所述大齿轮的顶端和另一个大齿轮的底端分别与小齿轮的底端和顶端啮合,所述矩形框的另一侧固定设有防尘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顶端的中部通过四个铰链分别铰接有两个盖体,两个所述盖体顶端的中部均固定连通有外螺纹接线管,两个所述外螺纹接线管的外部均螺纹套设有螺纹密封盖,两个所述盖体内侧的顶部分别固定嵌设有电磁铁和金属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底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底端的四角分别固定设有四个万向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壳体的边侧通过三个铰链铰接有保护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设有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的外侧通过两个多级液压缸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槽内壁的外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的顶端均固定设有L形固定杆,两个所述L形固定杆的内侧分别与输出端子本体的两侧相接触,所述底座的中部固定嵌设有蓄电池。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门的中部固定设有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分别设有电机控制开关、多级液压缸控制开关和电磁铁控制开关,所述电机、两个多级液压缸和电磁铁分别通过电机控制开关、多级液压缸控制开关和电磁铁控制开关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充电器大电流多功能输出端子,通过设置的缓冲橡胶层带动防撞框,防撞框带动两个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通过两个第二弹簧分别与两个第二滑槽相配合,设置的三个减震器分别与三个第一弹簧相配合,便于在运输过程中和移动过程中提供更好的防撞性,通过设置的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小齿轮,小齿轮带动两个大齿轮,两个大齿轮通过两个U形臂和两个转轴相配合带动两个扇叶,便于在工作中提供更好的散热性,提高了输出端子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输出端子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输出端子本体;3、防撞组件;31、减震器;32、防撞框;33、第一弹簧;34、缓冲橡胶层;35、第一滑块;36、第二弹簧;4、第一滑槽;5、矩形块;6、散热组件;61、网格板;62、矩形框;63、电机;64、小齿轮;65、U形臂;66、转轴;67、扇叶;68、大齿轮;69、防尘网;7、第二滑槽;8、通风孔;9、第二滑块;10、多级液压缸;11、L形固定杆;12、底座;13、万向轮;14、蓄电池;15、盖体;16、外螺纹接线管;17、螺纹密封盖;18、电磁铁;19、金属块;20、保护门;21、开关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大电流多功能输出端子,包括壳体1和输出端子本体2,壳体1内壁底端的中部通过两个矩形块5与输出端子本体2底端的两侧相接触,壳体1内壁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4,壳体1的一侧设有防撞组件3,防撞组件3包括三个减震器31和防撞框32,三个减震器31分别固定设置在壳体1一侧的顶部、中部和底部,防撞框32内壁一侧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与三个减震器31的一端固定连接,三个减震器31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一弹簧33,防撞框32的一侧固定设有缓冲橡胶层34,壳体1顶端的一侧和底端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7,两个第二滑槽7的内部均滑动设有第一滑块35,其中一个第一滑块35的顶端和另一个第一滑块35的底端分别与防撞框32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滑块35的另一侧均固定设有第二弹簧36,壳体1的另一侧设有散热组件6,散热组件6包括网格板61和矩形框62,网格板61固定穿插设置在壳体1另一侧的中部,矩形框62固定设置在壳体1另一侧的中部,网格板61另一侧的中部固定设有电机63,电机63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小齿轮64,矩形框62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U形臂65,两个U形臂65的内部均转动设有转轴66,两个转轴66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两个扇叶67和两个大齿轮68,其中一个大齿轮68的顶端和另一个大齿轮68的底端分别与小齿轮64的底端和顶端啮合,矩形框62的另一侧固定设有防尘网69,便于提供防尘保护。优选的,壳体1顶端的中部通过四个铰链分别铰接有两个盖体15,两个盖体15顶端的中部均固定连通有外螺纹接线管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器大电流多功能输出端子,包括壳体(1)和输出端子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底端的中部通过两个矩形块(5)与输出端子本体(2)底端的两侧相接触,所述壳体(1)内壁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4),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防撞组件(3),所述防撞组件(3)包括三个减震器(31)和防撞框(32),三个所述减震器(31)分别固定设置在壳体(1)一侧的顶部、中部和底部,所述防撞框(32)内壁一侧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与三个减震器(31)的一端固定连接,三个所述减震器(31)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一弹簧(33),所述防撞框(32)的一侧固定设有缓冲橡胶层(34),所述壳体(1)顶端的一侧和底端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7),两个所述第二滑槽(7)的内部均滑动设有第一滑块(35),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块(35)的顶端和另一个第一滑块(35)的底端分别与防撞框(32)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块(35)的另一侧均固定设有第二弹簧(36),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设有散热组件(6),所述散热组件(6)包括网格板(61)和矩形框(62),所述网格板(61)固定穿插设置在壳体(1)另一侧的中部,所述矩形框(62)固定设置在壳体(1)另一侧的中部,所述网格板(61)另一侧的中部固定设有电机(63),所述电机(63)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小齿轮(64),所述矩形框(62)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U形臂(65),两个所述U形臂(65)的内部均转动设有转轴(66),两个所述转轴(66)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两个扇叶(67)和两个大齿轮(68),其中一个所述大齿轮(68)的顶端和另一个大齿轮(68)的底端分别与小齿轮(64)的底端和顶端啮合,所述矩形框(62)的另一侧固定设有防尘网(6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大电流多功能输出端子,包括壳体(1)和输出端子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底端的中部通过两个矩形块(5)与输出端子本体(2)底端的两侧相接触,所述壳体(1)内壁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4),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防撞组件(3),所述防撞组件(3)包括三个减震器(31)和防撞框(32),三个所述减震器(31)分别固定设置在壳体(1)一侧的顶部、中部和底部,所述防撞框(32)内壁一侧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与三个减震器(31)的一端固定连接,三个所述减震器(31)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一弹簧(33),所述防撞框(32)的一侧固定设有缓冲橡胶层(34),所述壳体(1)顶端的一侧和底端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7),两个所述第二滑槽(7)的内部均滑动设有第一滑块(35),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块(35)的顶端和另一个第一滑块(35)的底端分别与防撞框(32)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块(35)的另一侧均固定设有第二弹簧(36),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设有散热组件(6),所述散热组件(6)包括网格板(61)和矩形框(62),所述网格板(61)固定穿插设置在壳体(1)另一侧的中部,所述矩形框(62)固定设置在壳体(1)另一侧的中部,所述网格板(61)另一侧的中部固定设有电机(63),所述电机(63)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小齿轮(64),所述矩形框(62)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U形臂(65),两个所述U形臂(65)的内部均转动设有转轴(66),两个所述转轴(66)的两端分别固定套设有两个扇叶(67)和两个大齿轮(68),其中一个所述大齿轮(68)的顶端和另一个大齿轮(68)的底端分别与小齿轮(64)的底端和顶端啮合,所述矩形框(62)的另一侧固定设有防尘网(6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彪李琼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普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