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2929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2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电组件,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管,第一导管具有弹性,第一导管内设有第一收容空间,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导管,第一导管连接第二导管,第一导电件电连接第二导电件,且第二导管设于第一收容空间外。避免在第一导管在弯折、形变的过程中,第二导管的边缘部分在第一收容空间内将第一导管刺穿,防止了第一导管在变形时第二导管对其的破坏,提高了不同导电件连接处的连接性能,例如连接稳定性与安全性,延长了导电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组件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
,具体涉及导电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由于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以及丰富多样的操作性,现已备受广大用户的喜爱。但同时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期望值与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电子设备内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导线,但不同的导线存在硬度差异现象,因此电子设备在弯折、形变的过程中相邻导线的连接处容易损坏,影响了电子设备的连接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电组件,包括: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具有弹性,所述第一导管内设有第一收容空间;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连接所述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且所述第二导管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外。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导电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电连接第二导电件以形成导电结构。由于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管,第一导管内设有第一收容空间,而第二导管设于第一收容空间外。由于第一导管具有弹性,因此第一导管在弯折、拉伸的过程中会产生变形,从而导致第一收容空间的尺寸变小(即第一导管相对的两个周侧壁之间的距离变小)。因此,若第二导管设于第一收容空间内,第二导管的边缘部分便会在第一收容空间变小的过程中对第一导管的周侧壁施加作用力,从而将第一导管刺穿。而本申请将第二导管设于第一收容空间外,则可完全避免这种情况,不论第一导管如何变形,第二导管均不会抵接到第一导管的周侧壁,更不会刺穿第一导管,造成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连接处损坏,影响导电组件的连接性能。因此,本申请通过改进不同导电件间的连接方式,防止了第一导管在变形时第二导管对其的破坏,提高了不同导电件连接处的连接性能,例如连接稳定性与安全性,延长了导电组件的使用寿命。其中,所述第一导管具有第一表面、以及弯折连接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导管背离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管靠近所述第一导管的一侧表面正对应所述第一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导管具有第一表面、以及弯折连接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导管背离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管连接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均具有导电性,所述第一导管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管。其中,所述第一导电件还包括第一导电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导电件还包括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件内设有第二收容空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导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其中,部分所述第二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其余所述第二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内设有所述第三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内的所述第三导电部电连接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所述第一导电部。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导管的硬度。其中,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所述第二导电部连接所述第一导管。其中,所述第二导管具有第三表面、以及弯折连接所述第三表面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位于所述第二导管靠近所述第一导管的一侧,从靠近所述第三表面到远离所述第三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四表面到所述第一导管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其中,所述导电组件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于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之间。其中,所述缓冲层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导管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其中,所述缓冲层具有第五表面、以及弯折连接所述第五表面的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位于所述缓冲层靠近所述第一导管的一侧,从靠近所述第五表面到远离所述第五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六表面到所述第一导管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减小。其中,所述导电组件还包括第三导电件,所述第三导电件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导管内设有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三导电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其中,所述第二导电件套设于所述第三导电件内。其中,所述导电组件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沿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背离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一侧设置。其中,所述封装层包括多个子封装层,所述多个子封装层沿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背离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一侧依次层叠设置。其中,远离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背离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一侧的所述子封装层的拉伸模量大于靠近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背离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一侧的所述子封装层的拉伸模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三导电部的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包括缓冲层的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包括缓冲层的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包括缓冲层的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三导电件的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三导电件的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三导电件的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包括封装层的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包括封装层的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包括多个子封装层的导电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导电组件-1,第一导电件-11,第一导管-111,第一收容空间-1111,第一表面-111a,第二表面-111b,第一导电部-112,第二导电件-12,第二导管-121,第三表面-121a,第四表面-121b,第二收容空间-1211,第二导电部-122,第三收容空间-1221,第三导电部-123,缓冲层-13,第五表面-13a,第六表面-13b,第三导电件-14,封装层-15,子封装层15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介绍本身的技术方案之前,再详细介绍下相关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具有弹性,所述第一导管内设有第一收容空间;/n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连接所述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且所述第二导管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具有弹性,所述第一导管内设有第一收容空间;
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连接所述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电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且所述第二导管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具有第一表面、以及弯折连接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导管背离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管靠近所述第一导管的一侧表面正对应所述第一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具有第一表面、以及弯折连接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导管背离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管连接所述第二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均具有导电性,所述第一导管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管。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还包括第一导电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二导电件还包括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管内设有第二收容空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导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二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内,其余所述第二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内设有第三导电部,设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内的所述第一导电部电连接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所述第三导电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部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导管的硬度。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