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开关内的触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288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开关内的触动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转动触头和与转动触头连接的控制件,所述转动触头包括转动部和多个压触头,多个所述压触头阵列设置在转动部上,所述转动部内还设置有与控制件连接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转动部之间通过铸造连接,所述控制件上设置有连接控制件、支撑件和转动部的连接件,所述转动部的上还设置有手控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安全开关内的触动结构,该触控开关整体结构牢固,使用寿命增长,并且具有与开关触头高效接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开关内的触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气安全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安全开关内的触动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配电网中的漏电重合闸开关,也就是塑壳开关,塑壳开关内由多连杆机构实现分合闸,结构复杂、可靠性差,并且使用中的故障率较高,产品的维修和更换的耗费大,使得在实际配电应用中存在很多的弊端。现有公告号为CN20800088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属触头与塑胶部件融合一体的动触头的结构,它包括动触头、双金属片、锁扣传动连杆、开关手柄、电磁组件和储能弹簧,动触头下部连接双金属片,动触头上部连接锁扣传动连杆,锁扣传动连杆连接开关手柄,动触头后部设置有电磁组件,动触头上部设置有储能弹簧,动触头由塑胶部件和金属触头组成,金属触头上端镶嵌在塑胶部件内,金属触头下端设置在塑胶部件外部。上述这种触头结构虽然能够进行控制与接头的接触和分离,但因为动触头由塑胶部件和金属触头组成,金属触头嵌设在塑胶部件内,在随着使用过程中,金属触头与开关解除时会对塑胶部件造成压力,由于塑胶部件的强度因素,随着使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会出现金属触头损坏塑胶部件的情况,造成触头使用寿命降低,并且会导致金属触头与塑胶部件之间出现松动甚至分离,从而使得开关触头结构的接触效果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开关内的触动结构,该触控开关整体结构牢固,使用寿命增长,并且具有与开关触头高效接触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开关内的触动结构,包括转动触头和与转动触头连接的控制件,所述转动触头包括转动部和多个压触头,多个所述压触头阵列在转动部上,所述转动部内还设置有与控制件连接的支撑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与转动部之间通过铸造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件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控制件、支撑件并与转动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包括主支撑部和多个防脱部,多个所述防脱部沿主支撑部长度方向阵列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支撑部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铸造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所述铸造孔内设置有耳座,所述耳座背离支撑件的端部穿出转动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脱部上开设有防脱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部上还开设有供控制件安置的卡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触头远离转动部的端部设置有与开关接触的接触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部的上还设置有手控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转动部内设置支撑件,支撑件提高转动部的强度,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压触头与转动部之间形成压力,转动部不易受损,使得整体转动触头结构牢固,提高了转动触头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控制件的作用下能够方便控制转动触头实现与开关的接触或分离。附图说明图1为体现整体触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体现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体现支撑件与转动部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转动触头;2、控制件;3、转动部;31、卡槽;4、压触头;41、接触块;5、支撑件;51、主支撑部;52、防脱部;53、铸造孔;54、耳座;55、防脱槽;6、连接件;7、手控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安全开关内的触动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转动触头1和与转动触头1连接的控制件2,包括转动触头1和控制件2,控制件2与转动触头1连接,使得在开关的使用中,开关内的推动机构推动控制件2移动,从而带动转动触头1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导通和分离,转动触头1包括转动部3和多个压触头4,多个压触头4阵列设置在转动部3上,转动部3采用热塑材料制成,压触头4为金属件,压触头4远离转动部3的端部设置有与开关接触的接触块41,本实施例中压触头4选用为三个,从而可以控制三项开关进行导通和分离,转动部3内设置有与控制件2连接的支撑件5,在支撑件5的作用下提高转动部3的硬度,使得在进行重复使用过程中,压触头4不易损坏转动部3,提高整体转动触头1的使用寿命,并且压触头4与转动部3之间不易出现松动,从而使得转动触头1的接触效率提高。参考图1至图3,支撑件5包括主支撑部51和多个防脱部52,多个防脱部52沿主支撑部51长度方向阵列设置,本实施例中防脱部52设置为三个,三个防脱部52均与支撑部垂直,主支撑部5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铸造孔53,转动部3和支撑件5之间通过铸造连接固定,并且由于主支撑部51上设置有铸造孔53,使得在铸造后,转动部3和支撑件5之间连接牢固不易出现松动,其中位于中间的铸造孔53内设置有耳座54,耳座54与支撑件5一体成型,并且耳座54背离支撑件5的端部从转动部3中穿出,防脱部52上开设有防脱槽55,使得在将支撑件5与转动部3进行铸造时,防脱槽55起到加固连接牢固程度的效果,使得支撑件5与转动部3之间连接性进一步加强。参考图1至图3,转动部3上开设有供控制件2安置的卡槽31,控制件2设置有连接控制件2、支撑件5和转动部3的连接件6,连接件6依次穿过控制件2、支撑件5和转动部3并与转动部3螺纹连接,从而固定控制件2、支撑件5和转动部3;转动部3的一侧还设置有手控槽7,手控槽7的截面呈六角形,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辅助器具进行人为操作分闸。工作原理:通过在转动部3内设置支撑件5,转动部3与支撑件5之间通过铸造成形,支撑件5上还设置一体成型的防脱部52,从而提高支撑件5与转动部3之间的连接牢固程度,在支撑件5作用下提高转动部3的强度,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压触头4与转动部3之间形成压力,转动部3不易受损,使得整体转动触头1结构牢固,提高了转动触头1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控制件2的作用下能够方便控制转动触头1实现与开关的接触或分离。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开关内的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触头(1)和与转动触头(1)连接的控制件(2),所述转动触头(1)包括转动部(3)和多个压触头(4),多个所述压触头(4)设置在转动部(3)上,所述转动部(3)内还设置有与控制件(2)连接的支撑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开关内的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触头(1)和与转动触头(1)连接的控制件(2),所述转动触头(1)包括转动部(3)和多个压触头(4),多个所述压触头(4)设置在转动部(3)上,所述转动部(3)内还设置有与控制件(2)连接的支撑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开关内的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与转动部(3)之间通过铸造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开关内的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2)上设置有连接件(6),所述连接件(6)依次穿过控制件(2)、支撑件(5)并与转动部(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开关内的触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包括主支撑部(51)和多个防脱部(52),多个所述防脱部(52)沿主支撑部(51)长度方向阵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全开关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祥凤杨晓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蓝色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