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导弹发动机与战斗部全自动对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248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导弹发动机与战斗部全自动对接装置,包括:支架、第一减速电机、工装、伺服模组、第二减速电机、夹具、夹紧机构以及倾斜机构,所述第一减速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对接技术领域,该用于导弹发动机与战斗部全自动对接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整个对接过程无人工操作,适应多品种弹的对接作业,由系统下发指令,对接专机接受信息,按照系统给定的指令,自动调整与之相对应的弹的对接信息,相应机构开始依次动作,完成对接任务,对接过程专机全自动完成,对接效率提升,对接质量因无人为因素影响得到保证,减少作业人员数量,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导弹发动机与战斗部全自动对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对接
,具体为一种用于导弹发动机与战斗部全自动对接装置。
技术介绍
出于进攻与防御两方面的考虑,坦克携带导弹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最先进的"芦笛"导弹比"红宝石"导弹在整体性能上有很大提高,但坦克炮射导弹技术仍有很多改进之处,首先是其昂贵的价格,1枚"芦笛"约4万美金,30发就可以买1辆T-72坦克,如何降低成本是坦克炮射导弹发展的关键问题,另外,坦克炮射导弹在制导方式上也需进一步改进,现发射"芦笛"导弹,炮长仍需长时间瞄准,做到准确射击还有一定难度,若能进一步改进制导方式,实现"发射后不用管",那么坦克炮射导弹必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但是,在现有的装配过程中大多采用人工进行对接,容易出现装配困难、人工劳动强度大、对接质量不可控等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导弹发动机与战斗部全自动对接装置,整个对接过程无人工操作,适应多品种弹的对接作业,由系统下发指令,对接专机接受信息,按照系统给定的指令,自动调整与之相对应的弹的对接信息,解决了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导弹发动机与战斗部全自动对接装置,主要包括:支架、第一减速电机、工装、伺服模组、第二减速电机、夹具、夹紧机构以及倾斜机构;所述第一减速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第一减速电机位于所述支架底端,所述工装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工装与所述第一减速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伺服模组设置于所述支架顶端,所述伺服模组伸缩端上设置有滑轨组件,所述第二减速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滑轨组件上,所述夹具设置于所述滑轨组件上,且所述夹具与所述第二减速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夹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倾斜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优选的,所述倾斜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导杆、伺服电机以及抓手;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上壁面上,所述导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上壁面上,所述第一气缸伸缩端设置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套装于所述导杆上,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抓手与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扳手以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架侧壁面相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扳手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部,且所述扳手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伸缩端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滑轨组件包括:第一滑轨以及固定板,所述第一滑轨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侧壁面上,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滑轨相连接,且所述固定板顶端与所述伺服模组底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夹紧机构以及所述支架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侧壁面上,且所述滑轨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两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导弹发动机与战斗部全自动对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用于导弹发动机与战斗部全自动对接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整个对接过程无人工操作,适应多品种弹的对接作业,由系统下发指令,对接专机接受信息,按照系统给定的指令,自动调整与之相对应的弹的对接信息,相应机构开始依次动作,完成对接任务,对接过程专机全自动完成,对接效率提升,对接质量因无人为因素影响得到保证,减少作业人员数量,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导弹发动机与战斗部全自动对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夹紧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倾斜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第一减速电机;3、工装;4、伺服模组;5、第二减速电机;6、夹具;7、夹紧机构;701、第二气缸;702、扳手;703、支撑架;8、倾斜机构;801、第一气缸;802、导杆;803、伺服电机;804、抓手;9、滑轨组件;901、第一滑轨;902、固定板;10、第二滑轨;11、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根据说明书附图1-3可知,本案是一种用于导弹发动机与战斗部全自动对接装置,主要包括:支架1、第一减速电机2、工装3、伺服模组4、第二减速电机5、夹具6、夹紧机构7以及倾斜机构8,连接关系如下:第一减速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架1上,且第一减速电机位于支架1底端,工装3设置于支架1上,且工装3与第一减速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伺服模组4设置于支架1顶端,伺服模组4伸缩端上设置有滑轨组件9,第二减速电机固定安装于滑轨组件9上,夹具6设置于滑轨组件9上,且夹具6与第二减速电机驱动端固定连接,夹紧机构7设置于支架1上,倾斜机构8设置于支架1上。通过上述情况可知,在使用的时候,抓取发动机和战斗部组件上料,并拍照识别工件姿态,启动第一减速电机2,通过第一减速电机2带动工装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发动机组件旋转一定角度,通过伺服模组4调节第二减速电机5的高度,带动战斗部组件下移,旋转工装3复位,第二减速电机5下移,将发动机组件固定在工装3上,开口环卡紧工件卡紧开口螺环,第一减速电机2和第二减速电机5同时转动,完成发战部件对接,通过夹紧机构7对工件进行加紧,通过倾斜机构8可改变工件角度。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倾斜机构8包括:第一气缸801、导杆802、伺服电机803以及抓手804;第一气缸801固定安装于支架1上壁面上,导杆802固定安装于支架1上壁面上,第一气缸801伸缩端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套装于导杆802上,伺服电机803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抓手804与伺服电机803驱动端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情况可知,在使用的时候,通过第一气缸801调节伺服电机803以及抓手804的高度,通过导杆802对支架1进行限位,通过伺服电机803对抓手804进行控制。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夹紧机构7包括:第二气缸701、扳手702以及支撑架703;支撑架703与支架1侧壁面相连接,第二气缸701固定安装于支撑架703上,扳手702一端设置于支撑架703内部,且扳手702另一端与第二气缸701伸缩端活动连接。通过上述情况可知,在使用的时候,通过支撑架703对第二气缸701以及扳手702进行支撑,启动第二气缸701,通过第二气缸701调节扳手702角度,从而对工件进行加紧。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固定板902上设置有加强筋11,加强筋11固定安装于固定板902两端,通过加强筋11增加固定板902的稳固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导弹发动机与战斗部全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支架(1)、第一减速电机(2)、工装(3)、伺服模组(4)、第二减速电机(5)、夹具(6)、夹紧机构(7)以及倾斜机构(8);/n所述第一减速电机(2)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1)上,且所述第一减速电机(2)位于所述支架(1)底端,所述工装(3)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且所述工装(3)与所述第一减速电机(2)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伺服模组(4)设置于所述支架(1)顶端,所述伺服模组(4)伸缩端上设置有滑轨组件(9),所述第二减速电机(5)固定安装于所述滑轨组件(9)上,所述夹具(6)设置于所述滑轨组件(9)上,且所述夹具(6)与所述第二减速电机(5)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夹紧机构(7)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倾斜机构(8)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导弹发动机与战斗部全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支架(1)、第一减速电机(2)、工装(3)、伺服模组(4)、第二减速电机(5)、夹具(6)、夹紧机构(7)以及倾斜机构(8);
所述第一减速电机(2)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1)上,且所述第一减速电机(2)位于所述支架(1)底端,所述工装(3)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且所述工装(3)与所述第一减速电机(2)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伺服模组(4)设置于所述支架(1)顶端,所述伺服模组(4)伸缩端上设置有滑轨组件(9),所述第二减速电机(5)固定安装于所述滑轨组件(9)上,所述夹具(6)设置于所述滑轨组件(9)上,且所述夹具(6)与所述第二减速电机(5)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夹紧机构(7)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倾斜机构(8)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导弹发动机与战斗部全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机构(8)包括:第一气缸(801)、导杆(802)、伺服电机(803)以及抓手(804);
所述第一气缸(801)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1)上壁面上,所述导杆(802)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1)上壁面上,所述第一气缸(801)伸缩端设置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套装于所述导杆(802)上,所述伺服电机(803)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抓手(804)与所述伺服电机(803)驱动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西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汪青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