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水恒温恒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240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水恒温恒压装置,包括储水罐、阀门、水泵、压力传感器、换热器储罐、温度传感器和比例阀,所述储水罐通过第一管道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阀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换热器储罐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换热器储罐通过第三管道与车间负荷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上依次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比例阀,所述储水罐还通过第四管道与车间负荷连接,所述水泵连接有水泵控制器,所述水泵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使进入车间负荷的水温度得到较好的控制,更加精准,保证了产品品质,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水泵控制器可使水泵的供水更加准确,节约了用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水恒温恒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涂布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余热水恒温恒压装置。
技术介绍
涂布后烘烤过程会产生废气统一收集排放到RTO炉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进行排放,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利用该热量可以提供厂区所需要的热能。然而,在热能利用过程中,余热炉的热水温度很难控制得当,经常出现温度高降低缓慢,导致车间超温的情况,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RTO炉的余热水恒温恒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水恒温恒压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余热水恒温恒压装置,包括储水罐、阀门、水泵、压力传感器、换热器储罐、温度传感器和比例阀,所述储水罐通过第一管道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阀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换热器储罐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换热器储罐通过第三管道与车间负荷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上依次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比例阀,所述储水罐还通过第四管道与车间负荷连接,所述水泵连接有水泵控制器,所述水泵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均采用镀锌管,且在镀锌管的外侧还包裹有保温棉。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储罐包括换热器储罐本体,所述换热器储罐本体内设有螺旋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储罐本体的上端设有进口和换热液进口,所述换热器储罐本体的下端设有出口和换热液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分别与螺旋换热器进口和出口连通,所述换热液进口和换热液出口均与换热器储罐本体的内腔体连通,所述换热器储罐本体的下端安装有支撑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上支撑座、下支撑座、凹槽、支撑杆和弹簧,所述上支撑座安装于换热器储罐本体的下端,所述上支撑座的下端设有凹槽,所述弹簧设于凹槽内,所述支撑杆设于下支撑座的上端,所述支撑杆与凹槽相配合,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弹簧的下端相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余热水恒温恒压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使进入车间负荷的水温度得到较好的控制,更加精准,保证了产品品质,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水泵控制器可使水泵的供水更加准确,节约了用水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余热水恒温恒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换热器储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储水罐1、阀门2、水泵3、压力传感器4、换热器储罐5、温度传感器6、比例阀7、车间负荷8、进口51、出口52、螺旋换热器53、支撑装置54、换热液进口55、换热液出口56、上支撑座541、下支撑座542、凹槽543、支撑杆544、弹簧54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水恒温恒压装置,包括储水罐1、阀门2、水泵3、压力传感器4、换热器储罐5、温度传感器6和比例阀7,储水罐1通过第一管道与水泵3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管道上设有阀门2,水泵3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换热器储罐5连接,第二管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4,换热器储罐5通过第三管道与车间负荷8连接,第三管道上依次设有温度传感器6和比例阀7,储水罐1还通过第四管道与车间负荷8连接,水泵3连接有水泵控制器,水泵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4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均采用镀锌管,且在镀锌管的外侧还包裹有保温棉,用以保温,避免热量在管道处散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器储罐5包括换热器储罐本体,换热器储罐本体内设有螺旋换热器53,换热器储罐本体的上端设有进口51和换热液进口55,换热器储罐本体的下端设有出口52和换热液出口56,进口51和出口52分别与螺旋换热器53进口和出口连通,换热液进口55和换热液出口56均与换热器储罐本体的内腔体连通,换热器储罐本体的下端安装有支撑装置54,换热液体从换热液进口55进入换热器储罐5内与从进口51进入的液体进行换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装置54包括上支撑座541、下支撑座542、凹槽543、支撑杆544和弹簧545,上支撑座541安装于换热器储罐本体的下端,上支撑座541的下端设有凹槽543,弹簧545设于凹槽543内,支撑杆544设于下支撑座542的上端,支撑杆544与凹槽543相配合,支撑杆544的上端与弹簧545的下端相配合,下支撑座542可通过地脚螺栓安装在地面上,该支撑装置54可以降低换热器储罐5受到车间振动的影响。本技术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使进入车间负荷的水温度得到较好的控制,更加精准,保证了产品品质,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水泵控制器可使水泵的供水更加准确,节约了用水量。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水恒温恒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罐、阀门、水泵、压力传感器、换热器储罐、温度传感器和比例阀,所述储水罐通过第一管道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阀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换热器储罐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换热器储罐通过第三管道与车间负荷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上依次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比例阀,所述储水罐还通过第四管道与车间负荷连接,所述水泵连接有水泵控制器,所述水泵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水恒温恒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罐、阀门、水泵、压力传感器、换热器储罐、温度传感器和比例阀,所述储水罐通过第一管道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阀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换热器储罐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换热器储罐通过第三管道与车间负荷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上依次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比例阀,所述储水罐还通过第四管道与车间负荷连接,所述水泵连接有水泵控制器,所述水泵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水恒温恒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均采用镀锌管,且在镀锌管的外侧还包裹有保温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义王桂平龙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五江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