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自动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171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pH值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pH值自动调节装置,它包括进液总管,所述进液总管的底面分别连接有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污水进入调节箱后可进行定量检测,在定量检测中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度,而且,还进一步提高后续污水调节的效果,同时,也能源源不断的对污水进行检测,检测调节过程并不需要关闭进液总管上的阀门,进而确保处理调节的效率,另外,本装置只需一次定量检测调节便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降低了设备成本,而且,其维修费用也相应降低,有利于企业生产的长远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H值自动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pH值调节设备
,尤其是pH值自动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其中纺织加工伴随着大量的污水,污水处理好坏直接影响纺织厂周边的水环境。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业内人士对污水处理提出了改进方案,例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污水pH值自动调节装置,专利号为:201620509345.4,包括缓冲箱,所述的缓冲箱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箱内部通过隔断板一、隔断板二和隔断板三分成测量区域、第一次中和区域、第二次中和区域和排放区域,所述的进水口位于测量区域,所述的出水口位于排放区域,所述的测量区域设有pH值监测器,所述的第一次中和区域设有搅拌设备和pH值中和加药设备,所述的第一次中和区域中和后的污水通过水泵输送至第二次中和区域,所述的第二次中和区域设有pH值监测器和pH值中和加药设备,所述的进水口和水泵出水管上均设有流量传感器。但是,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污水经进水口进入到测量区域中,经pH值监测器的检测,并在第一次中和区域进行第一次PH中和调节,再通过水泵和滤浓管的抽取,在第二次中和区域进行第二次PH中和调节,从而达到pH值自动调节的效果。然而,从进水口注入的污水源源不断,污水前后的PH值均不相同,故而,在测量区域中测量的PH值,并在第一次中和区域进行中和处理,其效果并不理想且调节的准确度较低,从而,将其抽取并继续进行调节,达到的效果也为一般(污水需在定量中调节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而第二次调节污水也在不断抽取变化当中,所测量的数据并不是最为准确),而且,两次调节使得设备的成本较高,设备的维修费用也相应提高,不利于长远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pH值自动调节装置,该装置通过改进后,能够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pH值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液总管、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所述进液总管的底面分别连接有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与第二调节机构以及第一调节机构与第三调节机构除安装位置外其它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进液管、调节箱、pH值中和加药设备、pH值监测器和出液管,所述进液总管的底面通过进液管连接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顶面右端设置有pH值中和加药设备,所述pH值中和加药设备包括碱性加药设备、酸性加药设备和控制器,所述调节箱的右侧面安装有pH值监测器,所述控制器与pH值监测器电性连接,所述调节箱的底面安装有出液管。进一步的,所述进液总管上且位于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之间安装有第一总管阀门。进一步的,所述进液总管上且位于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之间安装有第二总管阀门。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上安装有进液阀门,所述出液管上安装有出液阀门。进一步的,所述进液总管的左端密封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箱的端面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内安装有透明钢化玻璃。通过设有观察口,能够观察调节箱内部的进液情况,便于对第一总管阀门、第二总管阀门、进液阀门和出液阀门进行开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有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污水进入调节箱后可进行定量检测,在定量检测中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度,而且,还进一步提高后续污水调节的效果,同时,也能源源不断的对污水进行检测,检测调节过程并不需要关闭进液总管上的阀门,进而确保处理调节的效率,另外,本装置只需一次定量检测调节便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降低了设备成本,而且,其维修费用也相应降低,有利于企业生产的长远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液总管;2、第一调节机构;3、第二调节机构;4、第三调节机构;5、进液管;6、调节箱;7、pH值监测器;8、出液管;9、碱性加药设备;10、酸性加药设备;11、控制器;12、第一总管阀门;13、第二总管阀门;14、进液阀门;15、出液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pH值自动调节装置,它包括进液总管1、第一调节机构2、第二调节机构3和第三调节机构4,所述进液总管1的底面分别连接有第一调节机构2、第二调节机构3和第三调节机构4,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与第二调节机构3以及第一调节机构2与第三调节机构4除安装位置外其它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包括进液管5、调节箱6、pH值中和加药设备、pH值监测器7和出液管8,所述进液总管1的底面通过进液管5连接调节箱6,所述调节箱6的顶面右端设置有pH值中和加药设备,所述pH值中和加药设备包括碱性加药设备9、酸性加药设备10和控制器11,所述调节箱6的右侧面安装有pH值监测器7,所述控制器11与pH值监测器7电性连接,所述调节箱6的底面安装有出液管8。所述进液总管1上且位于第一调节机构2和第二调节机构3之间安装有第一总管阀门12。所述进液总管1上且位于第二调节机构3和第三调节机构4之间安装有第二总管阀门13。所述进液管5上安装有进液阀门14,所述出液管8上安装有出液阀门15。所述进液总管1的左端密封设置。所述调节箱6的端面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内安装有透明钢化玻璃。通过设有观察口,能够观察调节箱6内部的进液情况,便于对第一总管阀门12、第二总管阀门13、进液阀门14和出液阀门15进行开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工作时,首先打开第一调节机构2进液管5上的进液阀门14(第一总管阀门12和第二总管阀门13关闭状态),污水经第一调节机构2上的进液管5进入到调节箱6中,通过观察口的观察,待污水将要注满调节箱6时,打开第一总管阀门12和第二调节机构3进液管5上的进液阀门14(第二总管阀门13关闭状态),此时,将关闭第一调节机构2进液管5上的进液阀门14,污水在第二调节机构3上的调节箱6注入的同时,第一调节机构2上调节箱6内部的污水进行检测,通过pH值监测器7对其进行定量检测,并将信号结果传输至第一调节机构2控制器11上,通过控制器11控制碱性加药设备9和酸性加药设备10的开启,对污水进行自动调节中和处理,处理完毕后,将从其出液阀门15处流出。同理,第二调节机构3上的调节箱6注满污水后,将打开第二总管阀门13和第三调节机构4进液管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pH值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液总管(1)、第一调节机构(2)、第二调节机构(3)和第三调节机构(4),所述进液总管(1)的底面分别连接有第一调节机构(2)、第二调节机构(3)和第三调节机构(4),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与第二调节机构(3)以及第一调节机构(2)与第三调节机构(4)除安装位置外其它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包括进液管(5)、调节箱(6)、pH值中和加药设备、pH值监测器(7)和出液管(8),所述进液总管(1)的底面通过进液管(5)连接调节箱(6),所述调节箱(6)的顶面右端设置有pH值中和加药设备,所述pH值中和加药设备包括碱性加药设备(9)、酸性加药设备(10)和控制器(11),所述调节箱(6)的右侧面安装有pH值监测器(7),所述控制器(11)与pH值监测器(7)电性连接,所述调节箱(6)的底面安装有出液管(8)。/n

【技术特征摘要】
1.pH值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液总管(1)、第一调节机构(2)、第二调节机构(3)和第三调节机构(4),所述进液总管(1)的底面分别连接有第一调节机构(2)、第二调节机构(3)和第三调节机构(4),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与第二调节机构(3)以及第一调节机构(2)与第三调节机构(4)除安装位置外其它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包括进液管(5)、调节箱(6)、pH值中和加药设备、pH值监测器(7)和出液管(8),所述进液总管(1)的底面通过进液管(5)连接调节箱(6),所述调节箱(6)的顶面右端设置有pH值中和加药设备,所述pH值中和加药设备包括碱性加药设备(9)、酸性加药设备(10)和控制器(11),所述调节箱(6)的右侧面安装有pH值监测器(7),所述控制器(11)与pH值监测器(7)电性连接,所述调节箱(6)的底面安装有出液管(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升佳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