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建国专利>正文

强力闪光、音效两用的电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0875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强闪光、音效两用的电铃,可供给失聪及重听人士装置门铃之用,其主要由一前壳和一后盖组合而成,其中前壳内装置一喇叭,一闪光电子电路及一音效电子电路,前壳外侧设一转换开关,可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闪烁的电铃装置,转变成一提供闪光效果和音响效果的电铃装置,可解决有听力障碍或身处吵杂空间的人士在生活作息上的不便。(*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强力闪光、音效两用的电铃。目前现有的电铃或门铃无论是声控式、遥控式、触按式,都是以发出音响实现呼叫功能,对于有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往往感觉不到门铃讯息,常会在无意间将来客的客人拒于门外。本技术针对现有电铃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闪光效果及音效的门铃装置。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镁光灯的闪光效果,以达到替代铃声讯息、传送的目的主要在于以解决有听力障碍人的困扰。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强力闪光、音效两用的电铃,其包含一前壳和一后盖,前壳主要为一拱门形体而后侧开放内中空的壳体,壳体内设一喇叭,一闪光电子电路及一音效电子电路,并外接电源和一按钮开关,前壳外侧上设一转换开关,于前壳下半部三面设毛玻璃,并分设三个圆柱凸伸的螺孔,一后盖,为配合与前壳接合的拱门形体,其上凿有三孔,以配合与螺孔的接合,并设一挂勾的构造。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和技术手段: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子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主要由一前壳1及一后盖2组合而成,前壳1主要为一拱门形体而后侧12开放内中空的壳体,壳体内设有一喇叭13,一闪光电子电路15及一音效电子电路14,并外接电源3,及一按钮开关4,上述两种电子电路,借四个配对的侧凹型槽16,固定于前壳1中,前壳1外侧上设一转换开关11,作为闪光及音效选择切换之用,并于前壳下半部三面上设毛玻璃18适当位置处三个圆柱凸伸的螺孔17,以配合后盖2接合之用;后-->盖2为一配合与前壳1接合的拱门形体,其上凿有三小孔21,以螺丝与螺孔17的接合,并设一挂勾孔22,以方便置于墙上。参见图2,本技术的电子电路图由一闪光电子电路15和一音效电子电路14组合而成,闪光电子电路15支持具有强光效果的镁光灯,音效电子电路14支持喇叭,二者组合为实现本技术的闪光效果和音响效果提供了保证。如图3所示,本技术使用时,先将外接电源3及按钮开关4、装置完成后,当转换开关11设于“关”位置时,即可借闪光电子电路15,作为只有闪光的电铃装置之用,借由三面的毛玻璃18,可将闪光讯号从各方扩散而出,以达到替代铃声之用。如图4,当转换开关11拨至“开”位置时,即可借由音效电子电路15在外人按下按钮开关4时,即产生闪光、音效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与现有的电铃、门铃相比,突破了只以音响来实现呼叫的功能,以醒目的交光呼叫或以交光与音响同步呼叫开门,大大方便了室内聋哑人或失聪者及时得到讯号。本技术可应用于具有显示功能的可视电话装置之上,当电话接受讯息时,所产生的铃声,改变为闪光讯号,以方便有听障碍的人士使用,同时可应于室内对讲机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强力闪光、音效两用的电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强力闪光、音效两用的电铃,其包含一前壳和一后盖,外接电源和一按钮开关,前壳主要为一拱门形体而后侧开放内中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一闪光电子电路及一音效电子电路,前壳外侧上设一转换开关,于前壳下半部三面设有毛玻璃,并分设三个圆柱凸伸的螺孔,一后盖,为配合与前壳接合的拱门形体,其上凿有三孔,以配合与螺孔的接合,并设一挂勾的构造。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强力闪光、音效两用的电铃,其包含一前壳和一后盖,外接电源和一按钮开关,前壳主要为一拱门形体而后侧开放内中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一闪光电子电路及一音效电子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