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085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在压力环境下也具有充分的发电量的发电体。发电体具备第1部件、第2部件和缓冲材料。第1部件具有形成第1面的第1绝缘膜。第2部件具有形成与上述第1面对置且与上述第1面接触的第2面的第2绝缘膜。缓冲材料配置于上述第1部件的与上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构成为根据施加至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的压力而使上述第1面与上述第2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发生变化,上述第1绝缘膜和上述第2绝缘膜构成为随着上述实际接触面积发生变化而一者带正电、另一者带负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电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体。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8-19145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接触带电式的发电体。根据专利文献1的发电体,对置接触的第1绝缘膜与第2绝缘膜的实际接触面积根据施加至发电体的压力而发生变化,第1绝缘膜和第2绝缘膜带电成相互相反的极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914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实际接触面积根据所施加的压力而发生变化的发电体中,据认为实际接触面积不易根据配置发电体的环境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发电量的降低。例如在发电体从外部持续受到一定的压力的环境时,即使对发电体进一步施加压力,有时实际接触面积的变化也比通常小。因此,发电体的发电量会下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压力环境下也具有充分的发电量的发电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的发电体具备第1部件、第2部件和缓冲材料。第1部件具有形成第1面的第1绝缘膜。第2部件具有形成与上述第1面对置且与上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电体,其具备:/n第1部件,其具有形成第1面的第1绝缘膜;/n第2部件,其具有形成与所述第1面对置且与所述第1面接触的第2面的第2绝缘膜;和/n缓冲材料,其配置于所述第1部件的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n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构成为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2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对应施加至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的压力而发生变化,/n所述第1绝缘膜和所述第2绝缘膜构成为随着所述实际接触面积发生变化而一者带正电、另一者带负电。/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17 JP 2020-0240331.一种发电体,其具备:
第1部件,其具有形成第1面的第1绝缘膜;
第2部件,其具有形成与所述第1面对置且与所述第1面接触的第2面的第2绝缘膜;和
缓冲材料,其配置于所述第1部件的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一侧,
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构成为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2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对应施加至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的压力而发生变化,
所述第1绝缘膜和所述第2绝缘膜构成为随着所述实际接触面积发生变化而一者带正电、另一者带负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体,其中,
所述缓冲材料由具有空隙结构的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电体,其中,
构成所述缓冲材料的材料选自由树脂、橡胶、弹性体和无纺布组成的组。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体,其中,
构成所述缓冲材料的材料是选自由聚氨酯、有机硅、丙烯酸类树脂、三聚氰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天然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氯丁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丁腈橡胶、氟橡胶、聚乙烯、聚酰胺、丙烯腈纤维、人造丝、聚酯、聚丙烯、芳族聚酰胺、维尼纶、聚乳酸和羊毛组成的组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体,其中,
该发电体进一步具备板状的重物,该重物配置于所述缓冲材料与所述第1部件之间,形成对所述第1部件进行按压的按压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电体,其中,
所述重物由硬质的材料构成。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电体,其中,
所述第1部件在所述第1面的背面进一步具有按照与所述第1绝缘膜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1电极,
所述第2部件在所述第2面的背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本睦树谷弘词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学校法人关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