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微观交通仿真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039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微观交通仿真方法及装置,包括: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仿真区域划分;城市快速路交织区车辆智能体输入仿真区域;城市快速路交织区车辆智能体仿真结果统计;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内车辆智能体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通过多智能体的仿真方法,能够有效的在一个仿真系统内模拟车辆在交织区内的行驶特征,做到多智能体间的信息交互,从而准确高效的还原了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上复杂交通流的运行状态,为交织区的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提供简便可靠的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微观交通仿真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仿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微观交通仿真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和出行需求迅速攀升,机动化出行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我国大多数城市普遍面临着频繁的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快速路作为连接各城市组团的主动脉在节点区域经常发生交通拥堵。快速路交织区由于其交通流复杂性及自身组成的特殊性,成为快速路拥堵的主要交通瓶颈之一,大大制约了整个快速路系统功能的发挥。交通仿真技术通过计算机数字模型,反映复杂道路交通现象,为交通管理与控制研究提供安全高效的技术支持,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多智能体模型在系统的框架下对个体进行建模,考虑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环境间的交互作用,将大而复杂的系统转化为多个小的、协调的智能体,描述单个智能体或系统难以准确表达的问题。在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仿真方面使用多智能体仿真,考虑到环境内多种智能体的运行与交互,有利于将复杂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仿真进行转化,从而实现各种仿真功能,为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提供反馈与建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更为贴切的仿真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中各个车辆的具体驾驶行为,从微观角度还原城市快速路交织区交通流宏观运行特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微观交通仿真方法及装置。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1)根据待仿真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物理性质划定各仿真区域,并生成各仿真区域的属性,供车辆智能体在仿真区域上运动;(2)在单个仿真步长内将车辆智能体,即可独立存储数据并利用车联网技术获得仿真区域内相关车辆属性信息并独立做出决策的车辆单位,具体决策包括加速,减速,换道,输入至步骤(1)中的仿真区域并生成车辆属性;(3)在单个仿真步长内对仿真区域中所有步骤(2)中输入仿真区域的车辆智能体进行仿真结果的统计;(4)在单个仿真步长内仿真区域中各个车辆智能体根据步骤(3)中的仿真统计结果及自身和其他车辆智能体当前步长的属性,调用智能体交互模型,换道模型与跟驰模型,执行车辆智能体的运动;(5)判断是否完成了所有仿真步长的仿真,若完成输出仿真结果,反之再次执行步骤(2)至(5)。步骤(1)中,根据城市快速路交织区道路基本信息,将仿真区域在物理上进行划分,包括主路交织区上游路段,次路交织区上游路段,交织区主路,交织区次路,主路交织区下游路段和次路交织区下游路段,各仿真区域属性包括路段编号N,路段长度length,车道数量,第N个仿真区域中第n个车道内的车辆智能体编号集合CNn,集合内元素为第N个仿真区域中第n个车道内各车辆的车辆智能体编号,n为车道编号。步骤(2)中,在单个仿真步长内,首先判断交织区上游路段起点至10m处之间是否存在车辆智能体,若无车辆智能体,则产生一个随机数rand1(0,1),若其中,#Tinput为该仿真区域目标输入车辆智能体数,#input为从仿真开始至当前仿真步长该仿真区域已输入车辆智能体数,Tsim为仿真前确认的仿真总时间步长,tsim为当前仿真步长,k为1s被划分为的仿真步长数;则按照车辆类型比例,随机确定车辆类型,根据车辆类型生成车辆智能体,即可独立存储数据,利用车联网技术获得仿真区域内相关车辆属性信息并独立做出决策的车辆单位,具体决策包括加速,减速,换道,并更新#input,其属性包括车辆智能体编号id,所在路段编号N,所在车道n,车辆长度L,车辆目的地D={0,1},其中,1为主路,0为次路,速度v,位置x,加速度a;v=vlowbound+rand2(0,1)*(vupbound-vlowbound)其中,vlowbound,vupbound分别为初始输入速度区间下限和上限,Pm为车辆目的地是主路的概率,rand2(0,1),rand3(0,1)为随机数;若不产生车辆,进入权利要求1中的步骤(3)。步骤(3)中,在单个仿真步长内,统计并记录仿真结果包括交织区第N个仿真区域中第n个车道内平均车速第N个仿真区域中第n个车道内车辆密度ρNn,车辆平均通过交织区的仿真步长数,各路段交通量,交织区关键位置的平均车速。步骤(4)中,在单个仿真步长内,各个车辆智能体的车辆运动分为三个步骤;步骤(1)调用智能体交互模型,车辆智能体根据自身属性查找N,n,第N个仿真区域中第n个车道及左右邻近车道ρNn,ρNn+1,ρNn-1,其中分别为第N个仿真区域中第n+1,第n-1个车道内平均车速;ρNn+1,ρNn-1分别为第N个仿真区域中第n+1,第n-1个车道内车辆密度。车辆智能体编号集合CNn,接着根据CNn,查找包括该车辆智能体的前车,后车,邻近车道的前车与后车对应智能体的属性信息;步骤(2)调用换道模型,首先判断车辆智能体所在路段是否与车辆目的地一致,若一致,则加载自由换道模型,若不一致,则加载强制换道模型;自由换道模型选取基于车道效用的换道模型,首先计算车辆智能体行驶车道及两侧同一路段内车道的车道效用:其中,df表示车辆智能体与该车道前车之间的车头间距,db表示车辆智能体与该车道后车之间的车头间距,比较各可换道车道的车道效用,若邻近车道的车道效用高于正在行驶的车道,则产生向效用更高的目标车道的换道意图,反之,不产生换道意图,产生换道意图后,比较与目标车道后车的车头时距是否满足换道安全阈值,若满足则换道,同时更新相关车道的CNn,车辆智能体所在车道编号n,反之不换道;强制换道模型选取Logit模型,首先计算车辆智能体在当前驾驶环境下向车辆目的地路段换道概率:其中,p表示该车辆智能体的换道概率,xf表示目标车道前车智能体的位置,vf表示目标车道前车智能体的速度,xb表示目标车道后车智能体的位置,vb表示目标车道后车智能体的速度,当换道概率p大于阈值时,比较与目标车道后车的车头时距是否满足换道安全阈值,若满足则换道,同时更新相关车道的CNn,车辆智能体所在车道编号n,反之不换道;步骤(3)调用跟驰模型,根据车辆智能体的运行信息与其前车智能体的运行信息共同决定该车辆的加速度,从而更新车辆的v与x,当更新后车辆位置超出所在路段N的长度时,即x>length,车辆智能体更新所在路段编号N,若超出路段为交织区下游,则在交织区下游仿真区域内删除该车辆智能体,并更新相关路段车道的车辆智能体编号集合CNn,当车辆行驶路段与目的地不一致时,且前车超出交织区末端时,将该类车辆的前车设置为位于交织区末端车速为0,车长为5m的静止车辆。此外,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微观交通仿真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加载至处理器时实现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微观交通仿真方法。附图说明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微观交通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根据待仿真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物理性质划定各仿真区域,并生成各仿真区域的属性,供车辆智能体在仿真区域上运动;/n(2)在单个仿真步长内将车辆智能体输入至步骤(1)中的仿真区域并生成车辆属性,车辆智能体为独立存储数据并利用车联网技术获得仿真区域内相关车辆属性信息并独立做出决策的车辆单位,具体决策包括加速,减速,换道;/n(3)在单个仿真步长内对仿真区域中所有步骤(2)中输入仿真区域的车辆智能体进行仿真结果的统计;/n(4)在单个仿真步长内仿真区域中各个车辆智能体根据步骤(3)中的仿真统计结果及自身和其它车辆智能体当前步长的属性,调用智能体交互模型,换道模型与跟驰模型,执行车辆智能体的运动;/n(5)判断是否完成了所有仿真步长的仿真,若完成输出仿真结果,反之再次执行步骤(2)至(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微观交通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待仿真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物理性质划定各仿真区域,并生成各仿真区域的属性,供车辆智能体在仿真区域上运动;
(2)在单个仿真步长内将车辆智能体输入至步骤(1)中的仿真区域并生成车辆属性,车辆智能体为独立存储数据并利用车联网技术获得仿真区域内相关车辆属性信息并独立做出决策的车辆单位,具体决策包括加速,减速,换道;
(3)在单个仿真步长内对仿真区域中所有步骤(2)中输入仿真区域的车辆智能体进行仿真结果的统计;
(4)在单个仿真步长内仿真区域中各个车辆智能体根据步骤(3)中的仿真统计结果及自身和其它车辆智能体当前步长的属性,调用智能体交互模型,换道模型与跟驰模型,执行车辆智能体的运动;
(5)判断是否完成了所有仿真步长的仿真,若完成输出仿真结果,反之再次执行步骤(2)至(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微观交通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根据城市快速路交织区道路基本信息,将仿真区域在物理上进行划分,包括主路交织区上游路段,次路交织区上游路段,交织区主路,交织区次路,主路交织区下游路段和次路交织区下游路段,各仿真区域属性包括路段编号N,路段长度length,车道数量,第N个仿真区域中第n个车道内的车辆智能体编号集合CNn,集合内元素为第N个仿真区域中第n个车道内各车辆的车辆智能体编号,n为车道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微观交通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单个仿真步长内,首先判断交织区上游路段起点至10m处之间是否存在车辆智能体,若无车辆智能体,则产生一个随机数rand1(0,1),若:



其中,#Tinput为该仿真区域目标输入车辆智能体数,#input为从仿真开始至当前仿真步长该仿真区域已输入车辆智能体数,Tsim为仿真前确认的仿真总时间步长,tsim为当前仿真步长,k为1s被划分为的仿真步长数;
则按照车辆类型比例,随机确定车辆类型,根据车辆类型生成车辆智能体,即可独立存储数据,利用车联网技术获得仿真区域内相关车辆属性信息并独立做出决策的车辆单位,具体决策包括加速,减速,换道,并更新#input,其属性包括车辆智能体编号id,所在路段编号N,所在车道n,车辆长度L,车辆目的地D={0,1},其中,1为主路,0为次路,速度v,位置x,加速度a;
v=vlowbound+rand2(0,1)*(vupbound-vlowbound)



其中,vlowbound,vupbound分别为初始输入速度区间下限和上限,Pm为车辆目的地是主路的概率,rand2(0,1),rand3(0,1)为随机数;
若不产生车辆,进入步骤(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快速路交织区微观交通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单个仿真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昊陈昊晟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